在摄影师眼中,直方图很重要,重要得就像医生手中的X光片。它能帮助摄影师减少取景器与环境造成的干扰,客观解读照片的明度分布。
直方图有两个主要用途,一是在前期指导我们最优化的记录下原始信息,二是在后期帮助我们重新平衡相片各区域的亮度分布。
今天要为您讲述的,正是直方图的前期应用,如何参考直方图拍摄一张曝光合理,而且能最多、最好地记录下原始信息的照片。
1. 直方图是什么
对照片执行去色操作后,你会得到一张黑白图片,记录的只是当时环境的亮度分布:
画面的亮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物体本身的亮度,反射阳光的积雪很亮,而深色的绒帽就很暗;二是我们所控制的曝光参数。
而直方图正是一种不受色彩干扰,只显示画面明暗分布信息的,帮助我们合理调整曝光参数的辅助工具。
2. 直方图的含义
在习惯上,人们把照片的亮度分为0到255,共256个数值。
其中0代表纯黑色的最暗区域,255表示最亮的纯白色,而中间的数字就是不同亮度的灰色。
这256个数值,从暗到亮又大致可以归入黑色-阴影-曝光度-高光-白色5个区域:
其中曝光度(中间调)是照片的中间亮度区,这块区域里影调非常的丰富和细腻,大量细节都在这种适中的亮度下表现了出来;
两边的阴影和高光分别对应了照片的较暗和较亮区域,虽然他们细节没有曝光度区域那么细腻,但是仍然储存了大量的信息。
我们经常说提高阴影,降低高光可以找回照片的细节,就是把这两部分区域的亮度接近中间调,从而让和过渡和层次变得细腻起来;
最靠外的黑色是照片中最暗的区域,白色是照片中最亮的区域,这些区域里基本没有任何细节,但黑色和白色区域的像素给照片制造了对比和反差。
当我们用横轴代表0-255的亮度数值,竖轴代表照片中对应亮度的像素数量,这个函数图像就被称为亮度直方图。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可以在拍摄前的显示屏取景预览窗口,或者拍摄完成后的照片浏览窗口中,设置直方图的查看选项,可以参考相机的说明书进行设置。
说完了直方图的含义,接下来该说说直方图的具体应用了。
直方图的作用主要有三个:
发现照片中的过曝和欠曝区域;提示环境亮度反差是否超过了相机的宽容度;帮助我们向右曝光。
3.1 发现过曝与欠曝区域
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相机就通过快门曝光,把现场环境的实际亮度映射到了0到255的照片记录区间上。
一张最理想的曝光应该如下图,直方图如同正态分布曲线一样:
在白色和黑色部分有少许的记录,一些像素分布在了阴影和高光区域,但更多的像素还是在直方图中部的中间调范围。
一旦我们曝光参数设置不对,照片就会欠曝或者过曝,体现在直方图上就是一侧有大量空白,另一侧却像素溢出被直方图的边缘切断。
一张严重过曝的照片直方图会像下图这样,直方图右侧被直接切断,255的纯白亮度值那含有非常多的像素:
这意味着天空中红圈里亮度很高的部分,由于相机宽容度的原因,只能以纯白色的形式记录在照片里,细节全部丢失了;
同时,照片的暗部也没有多少像素,说明我们并没有完全利用照片记录信息的空间。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降低曝光补偿,缩小光圈,降低ISO,加快快门速度的方式来减小曝光。
类似的,一张欠曝的图片,最右侧0值的纯黑区域也有大量的像素存在,严重欠曝时像素会溢出并被直方图的边缘切断。
3.2 提示环境光比是否超过相机宽容度
如果直方图的白色和黑色区域并不是空白,又同时出现过曝和欠曝现象,则意味着环境的光比太大,超过了相机宽容度。
这时候,无论你怎么调整曝光参数,相机都无法记录所有画面信息,你需要使用渐变灰滤镜或者包围曝光法等手段,来平衡光比。
例如,这张马六甲清真寺的照片,如果想记录下暗部区域的枯木细节,则亮部的太阳周围天空全部过曝溢出,一片死白:
如果要表现亮部的细节,超出相机宽容度的暗部又全部以0值的死黑色记录了下来,丢失掉所有的细节:
结合直方图与画面的实际状况,我判定环境光的亮度差已经超过了相机宽容度,光调整曝光参数已经无济于事,必须降低光比。
于是我使用包围曝光法,同时拍下上面的两张图片,这样图片亮部和暗部被分别记录在了两幅图里;
再在后期环节用蒙板将两张图片进行合成,这样亮暗部信息都被反映在了新的图像中:
3.3 “向右曝光”的最佳标尺
相机记录信息的时候会产生噪点。在较亮区域,因为记录下的光线多,所以噪点并不明显。而在较暗区域,相机记录的光线信号很少,噪点就会一下子突显出来。
特别是如果后期再对暗部提亮,噪点就会更加明显。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信噪比”(芯片收到的光线信号与芯片本身噪点数量的比值)太低。
为了提高照片的“信噪比”,2003年摄影师 Michael Reichmann提出了“向右曝光”的概念,被专业摄影师广为推崇。它的大致意思是:
在照片亮部不溢出的情况下,让照片中的像素尽量的记录在更亮的区域内。也就是直方图尽量的靠右,让白色区域总是存在一些像素。
普通曝光(左)与向右曝光(右)
用通俗地语言说,向右曝光就是在照片不过曝的前提下,把它拍亮些——因为噪点在高亮的照片中很不明显。
只需要在后期环节把这张看起来有些亮的照片调回正常的亮度,你就会发现,它的噪点要比正常曝光的照片少,画质也更好。
我们来看个例子。这是一张“正常曝光”的照片,像素主要是分布在直方图的中间,体现晨雾的朦胧。
但拍摄的时候,我使用了向右曝光。
原图的直方图有点“偏右”,我强制让直方图最右侧部分进入了白色区域:
从肉眼上看,这张图是过曝了;但我从直方图上可以判断出它的白色部分并没有溢出,画面信息并没有丢失,后期压暗就行。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由于人眼对高光比较敏感,很多实际上并没有过曝的照片,人眼看起来却是过曝的。
而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看起来过曝”的照片是不是“真的过曝了”,这对我们使用向右曝光技巧十分有帮助。
只要你的直方图最右侧没有堆积大部分像素,基本上可以判定,这并不是那种严重到没法后期挽回细节的过曝。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转载自新浪微博 @Thomas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