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卑斯延绵起伏的山峦里,住着很多老时光里的故事,瑞士人把老一辈的工艺继承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着手作传统。在这里,大自然给予了他们最原始的能量,由此而生的奶酪滋味、葡萄果香,依然纯净如初;在这片土地上滋生的艺术情怀、珠光宝气,依然魅力非凡。三个瑞士假日的小故事,愿如你所爱。
一块奶酪的故事
从爷爷这一辈开始,尼古拉斯一家一直恪守这种极其传统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特有的制作工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和散落在莱迪亚布勒雷的冰川和日内瓦湖的葡萄园之间众多山峦之上几十家农户一道,用木火堆加热牛奶,把固体压缩成轮胎形状后,再藏进公路边上的地窖里。
尼古拉斯身高一米八,深蓝色T恤外加工装牛仔裤,暗绿色雨靴,粗壮结实。他的面容,完全符合我对瑞士山民的想象,浑身透着一股憨厚劲儿。一大清早,他就开着一辆小皮卡来到我的酒店,接上我和莱拉女士后,拐进弯弯曲曲的山道,去参观他家的奶酪作坊。作为当地仅有的七十多家农户之一,尼古拉斯和母亲一直从事莱提瓦奶酪(l'Etivaz AOC)的手工制作。这种奶酪必须使用最新鲜的牛奶才能做出做好的味道,所以它是直接在山上加工的,也是为何我们要清晨赶去的主要原因。
在车子的后座上,一堆银灰色的金属奶罐里,盛放着新鲜的牛奶,那是尼古拉斯当天清晨在自家牛棚里的成果。没过多久,这些还带着青草香味的牛奶就被他的母亲一桶桶地倒入一个巨大锃亮的黄铜大锅里。架空的锅底下烧着柴火,等到牛奶温度开始升高,尼古拉斯就开始用一个特别的工具不断地搅拌铜锅。奶酪其实就是牛奶中的脂肪成分,高温使它析出沉淀,变成尼古拉斯宽厚的手掌里一颗颗如米粒般的颗粒。这是一种纯粹手工的辛苦劳作,被这里的人们演练了上千年。
最耗费体力的时候到了。尼古拉斯和母亲两人捧着一块巨大的白纱布,从铜锅里合力捞起了鼓鼓囊囊的一包奶酪颗粒,将这包颤巍巍的家伙转移到一个圆形的木制案板上,然后上面加盖一个同等大小的圆案板,再用一个看起来威力无比的压力装置将奶酪中的液体挤干。嘎吱嘎吱,这样的压缩一共要进行五次左右。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那就是11斤牛奶,可以变成一公斤奶酪。
到这里,存放之前,尼古拉斯就差最后一个步骤了:盖戳。作为原产地的认证,除了专门的标示以外,还有每个奶酪农户的唯一标示码。尼古拉斯在这个新出炉的奶酪上分别打上了“70”和“5”两个戳,前者是他的标号,而后者是代表今年加工的数量。到此为止,人力能做的都已完成,要呈现出我们最终所见的样子,只能仰仗时间的赠与了。
瑞士山居旅行
1976年,一个法国画家和他的日本妻子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旅行,被那里幽静恬适的环境深深吸引。他们来到一个叫做罗西尼耶尔的村子,那里有一栋建于1754年的瑞士木屋,用了200棵杉树,有40个房间、100多扇窗户。经过一番改造,这栋房子后来在成了瑞士最大的木屋客栈,接待了包括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内的一众名人。这位画家决心把这栋房子买下来,并把它恢复成最初修建时候的样子:两个入口改成一个,去掉上面的阳台。拥有这套巨大的“别墅”,画家只需要答应给一个在纽约叫做马蒂斯的人画几幅作品。
这个画家,就是大名鼎鼎的巴尔蒂斯(Balthus),毕加索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写实主义画派的“末代皇帝”。那位马蒂斯先生,是他的画廊经纪人,著名画家马蒂斯的亲弟弟。
如今,这栋四层高的瑞士木屋就耸立在我的眼前,最上层的原色的杉木板上雕刻着1754的字样,旁边矗立着两只麋鹿的雕像。大门紧闭,里面只有日本遗孀出田节子和一群猫咪作伴。VAUX旅游局的莱拉女士告诉我,尽管画家已经去世,依然不断有人前来探望。这座木屋依然保持着巴尔蒂斯生前神秘莫测的氛围,它和周围的群山和大湖一起,筑起一道天然的屏障,呵护着他们深居简出的晚年生活。
我们只好去旁边的巴尔蒂斯博物馆参观。入口处挂着一幅巨大的照片,一身花色毛线衣打扮的老年巴尔蒂斯坐在沙发上,一边用手抚摸沙发上的猫,一边深情地注视着它。老照片的下面,蹲着一只黑色的流浪猫。 照片墙后面的一个小屋子里,正在放映一部以小木屋为线索的画家纪录片。已经跟随丈夫将近半个世纪的节子对着镜头述说自己初来乍到时的感受:“这里的一切,都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小木屋,山区的景色、整洁的修葺、安静的人们,一切都那么日本,所以一下子我就适应下来了。怎么说呢,是这个木屋子找到了我,而不是我试着在这里住下来。”
不务正业的“女动物学家”和“画家”
正如奶酪散发出果香,阿尔卑斯延绵起伏的山峦里,你无法判断是美味的葡萄酒孕育了可口的奶酪,还是应该倒过来。乘坐金色观景列车,从莱提瓦东去大概20分钟,我们就驶入了VAUD州被列为联合国自然保护区五个葡萄酒产区之一LAVAUX区。在此地出生的蒂凡尼女士,陪我去山上的葡萄园参观、拍照。
蒂凡尼是个有点怪怪的,有着英国血统的女孩。蒂凡尼过去在学校里研究动物学,论文发表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不务正业的她因为喜欢艺术,改行进入了创意产业,并创立了独立首饰品牌crea-tiff。她的作品源于她独特的艺术理念:她和永恒唱反调,开创了一系列稍纵即逝的首饰。除了类似红果之类的水果、花朵、蘑菇等有机元素,她也使用垃圾袋、实验室的瓶瓶罐罐,把它们拼贴成可以穿戴的艺术品。
如果说蒂凡尼的灵感主要来自瑞士的自然山水,以及像Jeff Knoon这样的当代艺术家。那么就在山脚下某个叫莫瑞斯的画家,其作品风格主要是依托于古典油画和瑞士的民间传说、历史神话。和其他画家不一样,莫瑞斯的工作室是一个酒窖,他作画的对象也不是传统的油画布,而是一只只巨大的橡木储酒桶。事实上,莫瑞斯和他的舅舅艾瑞克,是LAVAUX区一个起源于16世纪酿酒家族的第四代传人,很多作画的橡木桶,都是他们家族第一代第二代传下来的传家宝。
有趣的是,当我品尝着艾瑞克递给我的、当地特有的莎斯拉白葡萄酒,听他讲述着这杯由“挂在天上的、从日内瓦湖反射而来的以及投射在用于种植葡萄的石灰岩上的‘三个太阳’”所培育酿造的葡萄所制成的葡萄酒,会感叹对于这个小山村和它的子民来说,无论是一杯葡萄酒还是一串项链,需要感谢的都是自然的赋予。
撰文:朱英豪
部分摄影:朱英豪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英豪,曾经的资深媒体从业者,现为自由摄影师,偶尔的旅行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