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结工,顾名思义就是做一天结一天工资的工作。
每个地区都有做日结的劳务市场,只是深圳三和、广州东区较为出名而己。工厂里招不到工,这里几千人在做日结、失业。好多厂,中介拼命招工,人家厂里要十个,中介却拉去几百,每人都要交车费。慢慢的都习惯了,交了钱,交了车费,面试一天白忙了,要么没进去,要么等通知。厂里也聪明了,忙了请临时工干几天,不忙了,临时工走人。不用交五险,又省一笔钱。
能在这里生存几年的都太不容易,每年有一部分人呆烦了,离开了,又有一部分新人进来。他们养肥了中介,出租房东,网吧,饭店。当然,这里也有很多人要感谢他,休息了可以去别的厂干一两天临工挣几百。
同样的环境,适者生存,一两年,有人做了老板,有人睡马路。
在外面打工大家都不容易,如果真的需要工作就去好好找一份工作,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是赚不了钱的,不要让整个青春一无所获。但愿每个打工者被温柔以待。
近期的《南风窗》刊发《打工仔的夏天》一文,聚焦广州黄埔东区的日结工的生存状态,令人唏嘘。
01
东区日结基地
在东区的日子越发难了,七月份暑假一放,很多学生来到东区找暑假工做,人力一多,“日结”的工作就几乎消失了。
对大神们而言,“日结”是最重要的金钱来源。
所谓日结,是指当天干活儿,当天拿钱。工资一般在每天180~250元之间。招日结工的公司,通常是因为自家工厂的人手不够,但有一批活儿必须迅速做完,只好来找接受短期的临时工作的人。
但在夏天,缺啥也不缺人。年轻孩子被从学校里放出来,他们不计较工资,能够把吃苦当成社会体验,填了过往日结工作的空。
大神们自是难受。
东区,这个大神眼中的圣地,此时似乎变成了炼狱。
求职的人,在一条民房之间的巷子里拥挤着,从早到晚发出鼎沸的人声。快是凌晨了,仍然有二十多个男青年,他们坐在巷子口的台阶上,个个把玩着手机,也不说话。
我很好奇,上前问了一位正在打《王者荣耀》的青年:“现在还在招工吗?”
“没了没了,这个点怎么可能有。”他挥挥手说,他已经没钱住店了,只是在这儿坐着,又没地方去,又没事情做,就在这里玩手机。
来找大神的人,不全是中介。在白天的东区巷口,至少有五个收购微信号的摊位,使用了半年以上的微信号,能够得到起步价50元,年限越久的越值钱,微信号最高能卖到180元。
他们也会收购身份证,但不会公开标价,我询问后了解到,一张身份证能卖100~250元。
其他收购二手电器和手机的摊位,不一而足。这些摊位,是大神们在钱包枯竭后的最后生活保障。
02
借 钱
大神不是神,到了无米下炊的地步,再黑的厂也得进。
日结工作,永远是令大神们垂涎的肥肉,只是太稀缺了。周勇只想找日结,来回在巷子里逛了一个上午,到了午饭时间,他终于找到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招临时工,全程6小时。”
周勇交了100元的中介费,我和他一起,坐上对方约来的车。六人座的小型面包车里,硬生生塞进来11个男性。车子开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抵达目的地,下车之后,我们又被交到了另一伙中介的手中,问我们要体检费。
周勇纳闷儿:“不是说做日结的吗?”
对方告诉我们,没人说过是日结,这份工作要去江西的工厂,“全程6小时”是说坐车去江西要6小时。想走,也行,把这一路过来的车费交了,每人50元。
周勇懊恼了很久,不过,队伍中搞错了情况的人还不止他一个。商量过后,他们决定就去江西,先摸一下情况,不行再回来。我只能独自回到了东区。
03
中介费
进入仓库前,吴杰让我们在大厅集合报到,最后动员我们,大家五湖四海的来了,干活儿就要好好干。在他身后的墙上,有一句标语:用行动证明实力,用业绩捍卫尊严。
仓库内的陈设如同牢笼,四周都是光秃秃的金属架子,在架子底有块钢板,刚好放上成箱装满的商品。
货架之多,仿佛不尽,一排排将人截在其中,连目光也逃不出去,就被不远处的货架挡下。偌大的仓库,被这些货架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四面墙体包裹,顶上十多米高的天花板暴露着混凝土。身处其下,不见日月。
04
师 傅
05
疲 惫
十分钟后,我没有走。
其实在仓库里,时间感是缺失的。四周都是层层货架,抬头只能看见天花板上吊着的大风扇。手机、手表等物品不被允许带进仓库。我在第二天试过带手机,但在门口过安检时,警报声嘟嘟响起,还是被扣了去。
这种情况下,变得麻木,反而能够减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