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真的会脱销?完全不用慌,因为这东西的生产是以秒计的。
一盒10只的医用外科口罩,运费竟涨到500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口罩一时间成为热销产品,也成了各大电商平台的热搜词。涨价、du a、下架...全民抢口罩的热潮涌起,不但如此,二级市场上口罩相关概念股从昨日迎来炒作式暴涨:龙头股份、江南高纤、泰达股份、振德医疗涨停。
不过口罩真的会脱销?完全不用慌
,因为
这东西的生产是以秒计的
。
其实一次性口罩是个非常非常低成本的东西
,
可以极大规模
,
全自动机械化生产
。
特别是在工业体系全球最全
,
生产能力全球第一的世界工厂
,
防病毒用具完全不用担心供应
。
我下面就口罩产业链举个例子
:
1、口罩是怎么生产的
?
现在的自动生产线用成卷的无纺布
,
自动切割成口罩的外形
,
自动叠压后自动焊接耳带
,
经过消毒等程序包装成品
,
全过程都是全自动化
,
每秒钟能生产一到两个
,
多条生产线可以用子弹出膛的速度生产
。
平时这些公司都愁自己的产品卖不掉
,
现在机遇来临
,
挑灯夜战也要抓住商机
。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口罩不够用
。
成卷的材料
耳带
焊接耳带
切割成型
成品出炉
现在A股生产口罩的公司就有振德医疗
、
泰达股份
、
鱼跃医疗
、
新纶科技
、
常山北明
、
金鹰股份
、
华铁股份等十几家
,
还有生产防护服的际华集团等一大批
,
这两天扎堆暴涨
。
再加上南方地区无数不知名小厂
,
很快全国动员起来后
,
将能达到人口一罩的水平
,
快速遏制病毒传播
。
而一次性口罩的材料是水刺无纺布
,
这个概念曾经在A股也引发了一轮炒作
。
水刺无纺布是用非常细的水流冲击纤维
,
使其形成网络结构
,
进而成为一整片可以裁减的布料
。
这个技术曾经是高科技
,
后来最近几年国内也逐步掌握了
。
欣龙控股等曾经还引发过一轮水刺无纺布概念的爆炒
。
这种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一次性用品
,
从湿巾到口罩到各种医疗用品
,
还有卫生巾等。水刺无纺布的龙头当然是欣龙控股
,
曾经的大妖股
。
这个股票昨日也涨停了
,
还连带江南高纤等一大批产业链个股补涨
。
而现在水刺无纺布的原料纤维很多是合成原料了
(
PP之类的
)
。
中国石化行业已然产能巨大
,
供应是按万吨来的
,
产业链个股更是不胜枚举
。
从矿泉水瓶到PP纤维和薄膜再到各种电器的外壳
,
都是从碳化物中合成出来
,
产能以亿吨计
。
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产能不足的问题
(
只要有乙烯一类的材料
)
。
2、全产业链的威力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全工业体系
,
全产业链门类
,
除了少数尖端科技什么CPU芯片
,
其他没有不能生产的
。
病毒发生后
,
几天时间就测定了基因
,
用了两周时间就生产出了诊断试剂盒
,
这两天诊断试剂盒概念股也暴涨
,
光上市的试剂盒公司就有七
、
八家之多
,
加上非上市公司
,
至少有十几家公司可以生产
。
诊断试剂盒是一种高科技
,
据我了解到从以前用测序仪测序需要一天时间
,
试剂盒只要一小时
,
而且成本只有一两百
,
简单而实用
。
现在一个试剂盒不仅能测量是不是冠状病毒
,
还能测量出不同类别的病毒
,
测出什么甲流就轰你回家了
,
别在医院交叉传染
。
这说明PCR扩增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
相关技术已经被国人完全掌握
。
(曾经被讥笑找不到工作的生物专业现在也派上了用场)
。
就连测量体温的红外线温度计也迎来了行情
,
高德红外等拉涨停
,
而这些技术以前都是服务于产业甚至军事的高科技
,
现在转为民用
,
立即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
红外线自动体温计可以做到0.01度精度
,
在一秒内精确抓出超过37度的人
,
而这项技术也不再是什么难题
。
更不要说一大堆的药业股已经掀起涨停潮
,
管他有用没用
,
买了再说
。
中国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实力在一周内就被市场的力量动员起来
,
群众用扫空购物车的方式告诉企业
,
开始生产
,
开足马力
,
为战胜疾病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
这让我想到了二战时的美国
,
航母如饺子
,
飞机如蚊子
,
钢铁洪流从工厂里涌出
,
投入反法西斯的战场上
,
以压倒性的实力很短时间内扭转了战局
。
实际上就算日本人多干掉几艘美国航母也没用
,
人家一共生产了100艘
。
科技也是全面碾压对手
,
雷达
,
近炸引信
,
战略轰炸机以及后来的原子弹
。
科技和工业实力决定了一切
。
为何非洲国家难以控制疾病传染
?
因为连电都没有
。
但是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呢
?
3、市场化带来繁荣和力量
很多人会回顾03年的非典
,
其实那时候中国各方面还很差
。
差到什么地步呢
,
刚才龙头股份出来澄清说没生产口罩
,
但是03年生产过
。
03年龙头股份为了生产口罩
,
竟然使用了生产三枪内衣的原材料和生产线
,
把生产浴袍的材料也挪用了
。
就这样每天也只能生产两万个口罩
。
而上海整个折腾了半个月
,
也才折腾出1000万个口罩
,
根本不够这么多市民使用
。
“
从4月21日至5月3日
,
上海工业系统共生产口罩1150多万只
,
过氧乙酸消毒液约550吨
,
体温计近90万支
,
药皂11万多箱。
”
03年是什么时候呢
?
中国刚刚加入WTO… 就在中国加入WTO后
,
一切天翻地覆了
。
在市场化的强大威力下
,
企业家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
把中国从一个农业地区变成了世界工厂
。
从03年到现在
,
从口罩也生产不了几个
,
发展到出口到美国都受不了了
… 在这个过程中
,
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
,
创造了今天的难以想象的财富
,
也创造出国家的力量
。
今天中国每年能生产2000万台汽车
,
数亿台手机和电脑
,
全球第一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
,
家电空调冰箱彩电
,
生产一点口罩自然不在话下
。
而对我们投资者而言
,
这当然代表着一大批优秀上市公司
,
为我们创造了致富的机会
。
而中国能否继续保持这个繁荣和力量
,
就要看市场经济
,
特别是民营经济
,
私有产权能否得到尊重
,
市场机制能否顺利运行
。
和其他国家的贸易
,
也要如此
。
和则两利
,
争则两败
,
只有继续坚持贸易自由化原则
,
才能实现经济长久的发展和繁荣
。
如果我们继续尊重企业家
,
尊重私有产权
,
就会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
科技和物质资源
。
4、资本市场的作用
那么说到股票
,
不得不说说股市在其中起的作用
。
这几天医药板块暴涨
,
有人发出了国难财的不和谐音
。
其实这个情况应该这么看待
——
如果没有之前这么多年A股长期高估值
,
大量输血
,
公司大量融资
,
怎么可能有今天的生产能力
?
如果没有从五朵金花到价值投资的一系列行情
,
就没有世界级的上市公司
,
自然没有生产线
,
没有金银铜铁
,
更没有不辞辛劳的企业家
,
没有加班加点的工人
。
特别是高科技公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这些生物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
,
帮助快速解决问题
,
而不少股民恰恰常年诟病A股生物医药个股高估值
,
认为科创版的生物股票是
“
圈钱
”
。
养兵千日
,
用兵一时
,
现在科创版的硕世生物连续两个20%
,
给了投资者理想的回报
。
其他A股医药股也一洗前两年的颓势
,
开始一轮独立行情
。
而如果没有医药板块整体的高估值
,
以及创新药科技上市的便利
,
恐怕十几亿人是很难吃到什么真正的药
,
真的只能吃板蓝根了
!
如果说群众的购物车告诉企业该生产什么
,
股票市场的行情则告诉企业该投向什么
。
医药科技的暴涨会使得更多企业投入到基因检测
、
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研发中
,
不需要国家强制什么科研项目
,
市场的暴利自然引得青年才俊竟折腰
。
很快就会看到大量的上市公司投入各种生物医药项目
,
虽然有
“
蹭热点
”
的
,
但是十个里面有一两个真的
,
就远远好过没有
。
如果在国内创业生物科技公司
,
动辄几十个亿市值
,
哪个优秀科学家会愿意在国外养小白鼠呢
?
还不赶着跑回来创业
,
争着抢着拉投资人
,
赶紧上科创版
。
这样什么病毒不能攻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