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奇麻麻在哪里
瓜妈,中科院发育学博士,看得懂脑电波,唱得响儿歌,做得精辅食。有两个高知不高冷的闺蜜,时尚辣妈土根妈和职场女神元妈,三个人将一起呈现给麻麻们神奇的带娃旅程。
51好读  ›  专栏  ›  神奇麻麻在哪里

做到这4个字,宝宝不用吃很多就能长肉肉!

神奇麻麻在哪里  · 公众号  ·  · 2018-03-26 07:50

正文


神奇麻麻在哪里

这里有前沿的育儿知识和时尚亲子生活方式


瓜妈说:


后台经常有妈妈问我说,每天 给宝宝吃米粉、稀饭、肉汤轮着来, 怎么感觉宝宝吃了好多都不长肉啊?


这个问题可以用4个字来解答: 营养密度。 你给娃吃的辅食营养密度够吗? 宝宝吃了很多主食,看着是吃饱了,但其实只摄入了很多碳水化合物,其他营养成分呢?


3月初的时候,我给大家分享了一篇朋友水鹿给儿子小馒头做辅食的文章: 原来做辅食如此简单!每天还不重样!这位在职妈妈坚持每天给娃做三餐!太多有用经验分享!


妈妈们看完都羡慕得不得了!水鹿给孩子做的辅食 五花八门、品类丰富、营养全面,而且每一天都不重样! 后台的留言都是迫不及待要看她的后续更新菜单!



所以,这次我又拉来水鹿给大家说说她的经验: 如何制作营养密度高的快手辅食, 让宝宝营养均衡,长得又高又壮!


水鹿今天还提供了详细的辅食做法让大家下载哦!



文/水鹿


上次的辅食小心得推送后获得了很多麻麻的点赞,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感谢大家的鼓励和肯定! 留言中,不少麻麻说希望能分享食谱,所以应瓜妈之邀,我又厚着脸皮来啦!


在分享食谱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天给宝宝的食物要尽可能丰富吗?


相信现在很多麻麻都知道尽量少给宝宝吃成分单一、营养不足的米油、白粥,这里的营养成分说到底其实就是四个字: 营养密度, 即同等热量的食物中,所含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浓度。


营养密度高,代表着同样热量的一份食物吃下去获得的营养素既丰富又多样。 比如说需要摄入100大卡的能量,如果吃几颗糖,那么几乎没有营养获得;如果喝一碗鸡汤,能获得4.8g蛋白质;但如果换成鸡肉,就能获得14.6g蛋白质和0.38mg锌。 所以,对宝宝极为有限的胃容量而言,自然是营养密度越高越好。



大家对这个概念有了认识之后,辅食制作的方向就不会错啦!下面, 我就自己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些营养密度相对高、快手省时的“万能食谱”。



1


粥饭类, 混搭更营养

剩粥剩饭也能做出新花样


粥饭类 是麻麻们最喜欢给宝宝提供的食物,我也不例外。


但是妈妈们要注意, 流质、半流质食物的营养密度是很低的,宝宝喝下一碗粥或汤,是很容易饱,但营养其实不够啊!


大家一定要记住, 固体食物的营养密度是大于液体食物的! 所以 吃软饭比喝粥好,吃肉比喝肉汤好,吃水果比喝果汁好。 宝宝过了1岁以后,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完全可以适应固体食物了。(8个月的时候可以引入手指食物过渡,大家可以在后台输入“手指食物”看相关介绍)


怎么让单一的主食增加营养密度? 很简单! 买点各类杂粮,加点蔬菜水果肉类,每天变着搭配,较单一的粥饭,营养蹭蹭蹭地就上去了。


糙米大米,荞麦仁大米,玉米渣大米,红枣薏米仁,南瓜小米,苹果黑米,百合燕麦…手边有什么就配什么,洗好放进电饭煲,根据宝宝咀嚼能力加适量水,超方便!


苹果黑米大米粥

如果要煮 肉类粥 ,稍稍麻烦些,要把肉处理干净,泡水去血去腥,根据需要剁泥或者先炖煮一遍,然后再与谷物等一起煮熟。


对于吃剩的粥饭,也不用浪费,这里有些小方法,可以让他们重新“焕发生机”哦。


炒煮: 搭配一些菜肉,少油翻炒,然后加入粥饭,视情况浇点水,滚煮至合适程度。


焗: 最简单的就是将粥饭盛到碗中,上面铺一些低钠天然芝士,放进微波炉或蒸锅热一下即可。如果是放微波炉记得不要叮太久,芝士容易变硬。如果有时间,可以事先蒸点胡萝卜土豆什么的,铺在饭上再铺上芝士。前一条说的炒煮方式,出锅前加点芝士,盖上锅盖焖煮一会儿,也非常不错哦!


左:胡萝卜芝士焗小米大米饭;右:芝士焗西兰花土豆饭


煎: 把粥饭捏成一个个小饼,锅内少油,正反面稍稍煎一下即可出炉。饼中可以加点芝士作为馅子,也可以混点蔬菜泥;如果粥饭黏度不够,可以适当加点淀粉和面粉(宝宝小可以加低筋的,大点可以加中筋的)。


南瓜米饼


2


面食类, 加点颜色

美味又营养


宝宝爱吃馒头、面条,担心营养密度不高?加点颜色呗!


胡萝卜,南瓜,山药,菠菜,青菜,紫甘蓝,玉米,番茄…这些可不都是最天然的染料么!



有料理设备,可以把它们洗净后直接打成泥,加入面粉;没有设备,可以蒸熟或焯熟后细细剁碎或碾磨成泥(菠菜最好还是先焯一下去草酸),再和到面粉里。


小米鸡蛋馒头


如果觉得做馒头需要发酵太费时, 面疙瘩、面线是很好的选择。 先把要配的食材准备好(这里可以加入洗净、蒸熟、打泥后的肉泥),然后加入面粉,搅拌均匀至粘稠状态,然后根据想要的大小,用筷子或勺子刮入烧开的锅中;也可以放入裱花袋或食品袋,根据想要做的面线粗细剪好口子,迅速划圈挤入锅中。


左:菠菜面疙瘩;右:青菜面线


如果宝宝对蛋白不过敏,家里也有打蛋器, 做发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前面步骤一样,将食材处理好,成泥状或汁状,加入适量面粉、蛋黄(这里还可加入米粉、杂粮粉),打匀后分三次加入打发的蛋白中,上锅蒸即可。最后这步还可以用烤箱或者电饭煲哦!


玉米小米鸡蛋糕


番薯鸡蛋糕,抹了自制的蓝莓酱


此外, 煎饼也是我常用的一种形式。


一岁前我多采用蔬菜泥加淀粉、不粘锅无油煎的方式, 做成硬币大小的小饼,宝宝小手抓握正好,又易嚼,味道也比单纯的蒸更容易接受,小馒头一口气可以吃好多。


一岁后,我会少量加点油,饼的成分也更丰富些, 山药莲藕猪肉饼啦,洋葱胡萝卜牛肉饼啦,紫甘蓝菠菜虾饼啦,反正就是看什么顺眼加什么,统统打泥加面粉。形状也更大些,小馒头可以自己抓着一口口咬。


山药猪肉饼



3


泥汤类,加点料

口感丰富更营养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其实 固体食物营养密度会比液体高,所以一般不推荐小宝宝多喝汤。 但如果宝宝咀嚼力尚弱,或者就爱喝汤,那也没关系,加点料就好啦。


我常采取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汤内加面粉、淀粉、莲藕泥、南瓜泥、山药泥、土豆泥等 淀粉类 食物,二是汤内食材加多多,比如煮牛肉汤,可以加胡萝卜、蕃茄、土豆、西兰花等;煮个蛋汤,可以加点肉末、蔬菜末,丰富口感又增加营养,三是汤汁多收一会儿,再多收一会儿…别让多余的水占领宝宝的胃。


菜心鲶鱼汤,白萝卜猪肉,汁水基本收干了


对于还在吃“泥巴”阶段的小宝宝,除了每餐要提供各种手指食物外,“泥巴”也可采取混搭方式,你看各种成品果泥大多数不都是混搭么。

写了这么多,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 减少单一,大胆混搭! 当然前提是食材不过敏,首次添加遵循添加原则。麻麻们,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地开始吧!祝宝宝们吃好!




瓜妈最后说:


水鹿妈妈介绍的方法是不是超简单实用!不要以为只有方法论哦!今天水鹿也准备了 三道她最爱做的高密度辅食菜单, 大家在后台对话框回复“ 营养密度 ”就可以看到了,简单易学, 妈妈们可以收藏了慢慢看,也欢迎转出去给更多的妈妈分享。


就像我常说“高质量”陪伴,“高质量”的辅食比数量更重要哦!


宝宝的胃很小,每一口食物都很珍贵。 春天万物生长,正是宝贝们长身体的好时候,吃着妈妈做的营养辅食,宝宝一定会在健康和爱中“蹭蹭蹭”地快乐成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