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已进入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手机离不了身。国家质检总局4月16日发布手机信息安全警示,18批次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数据泄漏甚至被恶意控制。
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手机被恶意控制
近日,家住南京鼓楼区的高女士急匆匆报警,“我的支付宝从今天凌晨3点多开始有3笔不知哪来的消费,被盗刷了1300多元。”民警当即帮她联系银行及支付宝客服,因为发现及时止损迅速,这笔钱被成功冻结。
这正是手机充电桩暴露出来的安全隐患,前段时间央视也进行过曝光。只要把手机跟提供的数据线相连,便能轻轻松松充电。但你要小心了,如果不谨慎,一秒就可能控制你的银行账户!
那么,智能手机的安全隐患有多严重?
国家质检总局4月16日在官网发布智能手机(信息安全)质量安全风险警示,称在近期检测中,18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媒体报道手机充电桩存在安全隐患
这次共从市场上采集样品40批次,主要参考国内外智能手机标准要求,对用户数据的操作、操作系统的更新、预置应用软件安全、后端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漏洞等项目进行了检测。
南京的高女士报警后,民警仔细查看了高女士的手机。
“我们发现她的手机上安装了几款披着小游戏外衣的木马程序,可以在后台拦截验证码,轻易实施盗刷。”
经高女士回忆,前段时间她逛商场时使用过公共充电设施,当时按照充电设施上的提示操作,点了几下,然后“被”装了几款小游戏。
手机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在质检部门公布的18批质量安全隐患中,就包括高女士遭遇的到,预置应用软件擅自收集用户数据。这次公布的具体数据显示,13批次样品后端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安全漏洞,包括未限制用户密码复杂度、未限制非法登陆次数、未限制短信验证码错误使用次数、重置密码的短信验证码由本地生成、未对数据包重要访问控制参数进行校验导致可被越权操作;
9批次样品中的预置应用软件未向用户明示且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用户数据;
1批次样品未实现对用户数据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1批次样品操作系统的更新未向用户明示且未经用户同意,擅自自动升级。上述问题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数据泄漏甚至智能手机被恶意控制。
手机使用不当危害很多
智能手机,是指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独立运行空间,用户可以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类型的总称。
由于智能手机可能存在用户数据操作防护不足、操作系统不安全更新、预置应用软件收集用户隐私和耗费资费、后端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漏洞等质量安全隐患,若消费者使用不当或超预期使用,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严重危害。
质检总局提示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智能手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智能手机产品,选购时应认准有入网许可证标志的产品;在互联网平台购买时,尽量选择品牌官网或者官方旗舰店,并保留购买记录、发票等有效凭证。留意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商品质量信息。
选购和使用手机时要注意安全风险
二是选购前最好选择在实体商店试用感兴趣的智能手机。在手机首次开机或者恢复出厂设置后,点击打开智能手机除拨号、联系人、相机等系统核心应用以外的预置应用,看这些预置应用是否有相应收集用户隐私的提示,在权限管理菜单中观察这些预置应用申请的权限情况和可否卸载情况。若这些预置应用有相关收集敏感隐私信息权限申请,打开应用时却无相关的提示信息,这类智能手机可能存在收集消费者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
三是消费者应增强对隐私信息保护的意识,在购买、使用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和接受相关服务时,仔细查看相关说明和厂商声明,充分了解选购产品和服务的各项功能,注意和防范用户信息可能泄漏的风险,审慎考虑厂商收集、保存和使用用户信息的要求,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意愿做出购买和选择决定。
四是消费者应及时更新手机操作系统版本,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生产厂商反馈,等待厂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