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字越少,事越大!!! ·  2 天前  
壹读  ·  爸妈来陪我住了三个月后 ·  5 天前  
十点读书  ·  人生若如丰子恺,生活处处皆可爱 ·  1 周前  
十点读书  ·  一张卡片卖16万,小学生背上巨额“卡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当你长大,别把父母落在身后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30 21:41

正文



  

文 | 周齐儿

01


吃饭的时候,儿子向我寻问了一些我们单位的事儿,突然他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你聪明能干,又爱学习,你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才对。”


前段时间回家,母亲提起一位阿姨被忽悠的事情。阿姨的女儿因为之前婚事被家人阻挠,一直生气,婚后就很少回来,也就没能告诉阿姨一些注意事项,无人可问之下,阿姨就被诈骗的骗了。


母亲甚至激动地抱住了我,感慨道,还好我的乖女儿肯教我们。


大学时,我用去外企兼职的工资帮母亲换掉了旧手机,帮她注册微信,教她使用网络,帮她关注人民日报等几个大的媒体公号。


每天用微信看新闻已经变成了母亲的一个习惯,母亲也乐于跟我汇报今天又看了哪个故事,知道了哪种骗术,了解了什么新政策。


那个时候我零星写一点小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上,每次一有什么新内容出来,母亲总是第一时间认真阅读,并转发给几个好姐妹。


虽然那时我的文章总是读者寥寥,处在自娱自乐的阶段,可对于母亲来说,已经十分值得自豪和骄傲。


相对于母亲,父亲含蓄许多,唯一一次真情流露,是七岁那年,我和堂姐起了争执。


父亲不问缘由,先呵斥了我,转头就安慰堂姐,我气极了,委屈地跟妈妈申诉,我真的是爸爸亲生的么?他明明更爱堂姐!


记得那个晚上,父亲来到我的小房间,摸着我的头发说:“今天听了你的话,爸爸有点心酸,也发现对不起你,爸爸不是不爱你,只是想让你学会忍让他人,做个有风度的人。”


长大之后,父亲更多时候是把关心放在行动中:


我偶然提到猪蹄,第二天父亲就买回来做美味卤猪蹄;念叨着上火想喝仙草蜜,下午家里就放了一箱;


甚至有一次大着胆子随意抱怨苹果太大不好吃,父亲转眼就买回了一堆大小适中的;


因为皮肤过敏情绪暴躁,父亲查到早餐很重要,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每天五点多起来熬粥,变着法子,调配各种材料……




02


在父母的包容之下,我们相处的很轻松。我的哥哥姐姐会将父母和其他长辈屏蔽在朋友圈之外,怕他们念叨、干预自己的生活。


而我从来不,甚至一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都要发在家庭小群里,和父母分享,等父母点赞,不开心的事更会跟父母念叨念叨。


我最好的朋友曾经婉言劝我,出门在外,应该报喜不报忧,你哪能一有什么烦恼就告诉父母呢。


其实她不太明白,每当母亲开导我之后,问题消失不见了,我不必再烦恼,母亲也不用担心,还能从中获得被信任的满足感和解决问题的自豪感。


我怎么忍心剥夺母亲这样的乐趣呢。当然这与我母亲的睿智和胸怀开阔是分不开的。


父母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我就这么在父母的宠爱之下,做着一个任性的小女孩,自顾自地前行着。



03


大三那年,我在报社实习,有一次接到采访音乐会的任务,活动是在晚上,母亲不放心,也跟着去了。


音乐会所在的岛屿正在改整,曾经去过无数次的地方好像也变大,变得让她有些不知所措,我们坐不同的船上岛,在不同的码头下船,她在另一个码头上慌张地等待我去领她。


那一刻我开始发现,母亲其实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强大、无畏。


随着年纪增长,父母的强悍渐渐软化,年轻时候一口气爬十米高大树的母亲,好像已经和时光一起留在了那个时代。


和我在外面的时候更像个羞涩的小女孩,去医院会安静地待在那里等我挂号,连看病都要我跟医生复述一下她的症状。


我好像开始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们无条件信赖着我,大小事情都会认真地先征询我的意见。


“父母的权威感消失,成为更牵肠挂肚的那一方。坚守在那里,而子女早在声色世界周游得忘乎所以。”我想起之前在书上看到的话,想起希腊神话中,总是固执地等待奥德修斯归来的佩涅洛佩。


那个曾经为你遮挡风雨的人,变成了需要你引导和温柔相待的人。


我意识到自己需要用更多的耐心来带领父母行走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



04


有一期《朗读者》,李亚鹏朗诵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触发了一群人的泪点,经典的力量,就是这样不吝跋涉过一个又一个时代,触动着一份又一份父子之间不轻易言说的情感。


我常在想,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


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毕业、离家工作,渐渐地,回家的路程越来越长,回家周期越来越来大。


离开父母,看着子女脱离自己组建新的家庭。重新回到两个人甚至一个人的状态。


见多了子女不愿意赡养父母的事例,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脆弱。


好像只是简单地凭借着父母的爱就足以有恃无恐,被爱的一方理所当然,爱得更多的那一方总是处在下风。


前些天,人民日报公号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婆婆状告儿媳:还我136万购房款!可判决书戳中泪点》的文章,“儿女成年成家之后,父母的付出和关心却往往还是被视为理所当然。对此,绍兴中院的法官在判决书中提出:


“须知父母养育儿女成人已为不易,儿女成年之后尚要求父母继续无条件付出实为严苛,亦为法律所不能支持。’”


本院认为,敬老慈幼,是为人伦之本,亦为法律所倡导。慈幼之于父母,依法而言即为养育义务之负担。

儿女一甫成年,当应自立生活,父母续以关心关爱,儿女受之亦应念之,但此时并非父母所应负担之法律义务。现如今受高房价影响,儿女刚参加工作又面临成家压力,经济条件有限情况下父母出资购房虽为常事,但儿女万不能以为父母出资乃天经地义,须知父母养育儿女成人已为不易,儿女成年之后尚要求父母继续无条件付出实为严苛,亦为法律所不能支持。

因此,在父母出资之时未有明确表示出资系赠与的情况下,基于父母应负养育义务的时限,应予认定该出资款为对儿女的临时性资金出借,目的在于帮助儿女渡过经济困窘期,儿女理应负担偿还义务,如此方能保障父母自身权益,并避免儿女成家而反使父母陷于经济困窘之境地,此亦为敬老之应有道义。


至于事后父母是否要求儿女偿还,乃父母行使自己债权或放弃自己债权的范畴,与债权本身的客观存在无涉。


这份判决书的确值得所有子女都看一下。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是恩慈而又恒久忍耐,用全部的深情哺育孩子健康茁壮地长大。


无所求,或者所求只是陪伴。


已经长大的你如果被龙应台的这段话打动了,是不是意识到,该回头,看一看那只能用目光追随着你的身影的,身后的父母。




周齐儿,热爱文字的少女,相信人若是一心一意走同一条路,总会遇到偶然的机会的。感谢你来遇见我。微信公众号:齐步走718    ID:qbz718。



公众号回复关键“领读包”

查看38本十点共读书目合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