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团外卖相比,京东外卖需要用户支付的配送费更高,以其主推的餐饮品牌醉面为例:同位置下单,在京东外卖需要支付3.5元配送费,美团免配送费,不过同品京东价格更低。以醉面的热销款“招牌肉酱面”为例,在京东外卖下单价格为26元,叠加平台每日赠送的“满6-5优惠券”,到手为21元,美团外卖下单价格为29.9元,叠加自行购买的8元外卖膨胀券,到手为21.9元。
当然,这种价格优势尚限于其主推品牌。
浏览京东秒送频道不难发现,“外卖”只是频道内的栏目之一,超市便利、咖啡奶茶等栏目的权重更高。
事实上,外卖不过是京东即时零售策略的延续。2015年,京东到家便开始提供超市、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商品的配送的到家服务。2021年,京东到家拓展到全品类,包括手机3C、美妆、宠物、服饰等,同年京东和达达发布即时零售品牌“小时购”。
对京东来说,进军即时零售是进攻,也是防御,5年前,京东和美团就已经迈入对方的势力圈。
就在京东推出小时购的前一年,美团配送宣布要从送餐转至送万物,“未来5年不惜一切投入配送建设”时任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说。
而万物自然包括京东超市主打的日用消费以及京东零售的优势类目数码——2020年10月,美团外卖宣布,在京沪两地门店配送范围内的用户,可以通过美团外卖及美团APP下单,购买iPhone 12系列产品,美团可提供最快半小时送货上门服务。
过去几年,这场即时零售一直在持续。但相比美团,京东做即时零售的一个劣势是,外卖是一个高频入口,美团即时零售可以承接外卖业务带来的流量,从餐饮到茶饮、再到日用百货的购物迁移相当丝滑,甚至美团的目标还包括京东擅长的3C数码。
但京东并非一个需要高频打开的软件,且内容化建设有限,用户时长也不占优势,它急需一个高频入口来带动即时零售业务。
如同iPhone曾是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引流神器,外卖正承担着为京东即时零售引流的重担。京东外卖暂时只面向部分一二线城市开放,也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除了外卖,今年1月初,京东秒送也正进行本地生活商家招募。一位商家出示的招商信息显示,目前招商范围包括实体体店铺、品牌连锁店,专业市场商户,特定行业商家,如餐饮、药品、生鲜等特定行业商家。
即时零售业务对京东零售的意义,除了防御,另一重意义则是提高其庞大配送体系的利用率。1月底,达达公告其董事会已收到大股东京东集团的初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私有化后,达达与京东的关系显然会更紧密,但养着这样一个庞大的物流团队,既是京东的供应链实力,也同样是负担,京东显然要提高其配送效率。
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和收益,达达曾将配送能力向抖音输出,拓展外卖场景,相当于它获得了即时零售以外的一个新C端入口。
一旦即时零售的单量和配送密度增加,物流业务的经济效益自然提高。高频的外卖恰可以承担起其增加单量和配送密度的重任。
当然,前提是外卖业务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