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新片《被光抓走的人》,上映第一天就基本宣告了失败。
院线信任他的票房号召力,给了28.6%的超高排片,票房却只有2600万,票房比只有18%。
上映次日,21%的排片,票房比只有不到10%,上座率更是低得可怜,影片的最终总票房,肯定难以破亿,片方可获得的分账票房不会超过3000万,相对于影片至少过亿的投资+宣发成本,亏本已成定局。
几个月前,邓超《银河补习班》被群嘲“扑街了”,最终票房8.6亿,吴京《攀登者》也被群嘲“扑街了”,最终票房10.8亿,
那么按同样的标准,黄渤这部《被光抓走的人》……已经是
扑街得无以复加
,甚至足以让黄渤成名以来、持续多年的“票房神话”破灭!
毕竟,他可是累积主演票房130亿,当今华语影坛仅次于吴京的“130亿影帝”啊。
那么,究竟是谁的责任呢?当然责任不在渤哥,他的演技发挥一如既往的稳定,而在影片的导演兼编剧。
不客气点说,这部电影就是【浪费了一堆上好食(演)材(员),做出的大杂烩垃圾食(电)品(影)】。
看看主创阵容何其华丽:黄渤、王珞丹、谭卓、白客、黄璐、宋春丽、文淇、吕星辰、焦俊艳、李倩、黄觉……
一群影帝影后,以及文艺电影的男神女神,却弄了一部
极矫情极无聊
的
狗血
爱情
片,科幻元素是纯粹的幌子。
仅仅一天时间,豆瓣评分就从开画时的7.8分,狂跌到7.1分。
而且,如果不是冲着黄渤和清一色的演技派主创阵容,这片子本身质量,甚至不可能值2000万票房。
常年以来,很多影评人和文艺青年,最喜欢给此类的矫情狗血文艺片做辩解,振振有词云:「如果都是主旋律商业大片,就没人关注普通人生活了。」
实在很想知道,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影视圈的主创人员,
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究竟有什么误解?
都9012年了,难道还真有一群普通人会那么矫情,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大灾变之后,
居然不是庆幸自己是幸存者,而是纠结于「消(死)失(掉)的为什么不是自己?」「为什么自己的配偶/情人和自己不是真爱?」
(黄渤、谭卓)老夫老妻之间没有“真爱”,就代表丢了颜面?
无地自容?
还因此花钱挨宰,2500元去做假证假照片?
(黄渤、焦俊艳)优秀老师,为人师表,只为了报复“没有真爱”的妻子,就把暗恋自己、暧昧多年的同事女老师,约到4小时80元的小宾馆,然后两人谈论了一通人生\哲学\理想,就回家对妻子抱头痛哭:
「我从来没有对不起你?
」
(黄觉、黄渤)初次见面的同学家长,第一句话「你是不是想问,你老婆有没有和我睡?
」为人处世的基本情商呢?
基本智商呢?
科学家因为妻子没有被光抓走,代表她“不真爱”,又做饭时放葱,自己不爱吃,就把妻子掐死了,然后浑如无事的去自首。
(王珞丹、黄璐、吕星辰、李倩)原配和小三互相理解,一路找寻小四小五小六,去追寻渣男的生前事迹,最后居然还双双被这个花心男人感动了,理解了,葬礼上抢着给骗人扯谎的大仙付款?
身为女儿,自己父母消失了,直接反应是憎恨未婚夫没有和自己消失,代表“不真爱”?
然后因为未婚夫强奸自己之后,跳楼示爱摔成瘫痪,居然又感动了,泪流满面了,要和“肯为自己去死”的人结婚生娃?
近几年来,在资本热钱疯狂涌入下,娱乐圈影视界的这些从业者们,无不赚得盆满钵盈、家资万贯,攫取了远高于寻常公民的天价收入。甚至是企业高管、医生、律师这些传统的“中产精英”,其年收入同样远不如三四线小明星。
因此,
当艺术创作完全脱离了生活后
,很多的现实题材影视剧,对各色普通人的人物设定和细节刻画,无不流露出影视圈从业者们,对普通公众的【曲解】甚至【蔑视】,用一句老话,就是所谓的【画鬼易,画人难】。
究竟什么人才会执着于「是否真爱」,甚至将爱情看得远高于生死?肯定不会是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和平凡公众。
早已脱离大众的文艺青年和文艺中年们,将他们小圈子里那些无病呻吟和伤春悲秋,【什么是真爱?怎么证明真爱?】,架空式嫁接到普通人的生活里,当然会让广大观众觉得无比悬浮和违和,更加难以引发大家的共情,更勿论获得积极的票房反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