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韭圈儿
做好的投资者教育(原“韭菜说投资社区”迁移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游戏茶馆  ·  IGG净利润猛增7倍!神秘的App业务贡献1 ... ·  11 小时前  
游戏葡萄  ·  亏掉千万,抵押房产再All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韭圈儿

感觉,指数增强也跑不过沪深300了

韭圈儿  · 公众号  ·  · 2024-03-29 14:45

正文

当投资者偏好从主动权益向指数本身过渡的时候,指增产品的热度一般都不低。

因为我不甘心于接受指数普普通通的收益,对超额收益的执念还没放下。

但投资指增,有一个悖论——

如果你有能力看懂指增本身的超额来自哪里,那你大概率也可能看懂主动权益;如果看不懂主动权益,指增也未必能懂。

所以盲目的用买指增满足自己对超额收益率的饥渴,其实也是一种追涨杀跌,因为没人能保证指增的超额收益会相较指数始终保持稳定。

所以,在很久以前我就有过一种疑问,假如指增跑不赢指数本身、甚至大幅跑输指数本身时,投资者的态度会怎样?


300指增跑不过沪深300了

一直以来,我们倾向于用沪深300(000300)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但问题是这个指数没包含300成分股的分红,而不论是偏股混还是300ETF,成分股的分红都是计入基金资产的。

所以这种对比,本身对300指数并不公平, 我们更应该用沪深300全收益(H00300) 用来做产品的比较基准。

而截止到今年3月25日,沪深300全收益的年内收益是2.76%,是除上证50之外,表现最好的宽基指数,去年沪深300全收益的收益率是-9.14%,也比中证500全收益、偏股基金指数也都好一些。

渐渐的,我们发现跑赢沪深300也变得困难了起来,哪怕我们的沪深300还并不如标普500那样强势。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能稳稳跑赢沪深300全收益的300指增,也非常稀缺,按理说300指增就是更对标300指数的,没成想跑赢难度也这么大。

我用Choice统计了一下,成立在2021年之前的沪深300指增产品总共有45只,2024一季度结束之际(2024/3/25),能跑赢沪深300全收益的产品共23只,占比刚刚突破50%, 放到300指增整体之下,几乎接近于丢硬币

一季度的时间可能太短,如果把时间拉长到2023年至今,将近15个月的视角下,跑赢沪深300全收益的数量降低到了14只,占比回到了31%;2021年至今,年度回报稳定跑赢沪深300全收益的产品就剩6只了,占比13.33%。

要知道,2021年至今的沪深300是比较颓废的沪深300,放在2005年至今的历史上,三连阴也是第一回,但能稳稳跑赢沪深300的产品,却是如此的少见,不得不说很诡异。

就像能连续跑赢沪深300的主动权益是全市场的稀缺品一样的,能稳定跑赢沪深300的指增产品,同样也十分金贵。


成立最久的300指增,与最不像300的指增

这些产品的规模都不大,除了富国300逼近百亿之外,其他产品都在5亿之下。

富国300的成立时间最久,建信、诺安300次之,这三个也最适合做300指增的研究样本。

从成立以来的完整年度与沪深300全收益的比较来看,我认为富国300的稳定性更好一些。

首先,历史上富国300只有三年跑输沪深300全收益,分别是2013、2019和2020年。

2019-2020年牛市跑输但不多,熊市跑赢能抗住,是我想要的长期投资的产品该有的样子,李笑薇的指增产品在投资圈内口碑较好,也是一些指数投顾的重仓品种。

作为反面,诺安300在成立的前6年(2012-2017)内,业绩波动过于不稳定,2013、2015年跑赢较多,但2014、2016、2017年蓝筹股起势的时候都跑输了,我不用看持仓,肯定是在中小创上超配太多,被反噬的结果。

成立以来,诺安300历任三任基金经理,指数的超额变动也与基金经理本身的风格偏好高度相关,所以在稳定性上不推荐。

然后是夹在中间的建信300,和富国300有相似的地方,但在2013年大幅跑赢,2014年大幅跑输,说明曾经在中小创偏离过。

但之后的超额比较稳定,只有2019年略微跑输指数,其余都是稳定跑赢,值得观察。

除了三元老之外,还有一个值得单独说明,就是今年表现最好的300指增—— 易方达沪深300精选增强 ,截至25日,2024年收益来到了8%,之前也有评论区的好兄弟提过,能看得出有比较扎实的群众基础。

但一定要注意,如果有投资者愿意买它,我建议把他视为一个以茅指数、大市值蓝筹股为主要选股方向的主动权益基金会更好。

基金经理张胜记目前在管两只指增,易方达300精选增强和易方达上证50增强,两只产品都以牺牲跟踪误差为条件,沪深300增强可以投资港股,历史上有过2021年开始投资腾讯、美团并在2022年割掉的传统,所以2021年跑输300全收益5个点;

上证50增强虽不能投港股,但可以投资全A,已经不局限在“上证”的范围内了,同时第一重仓股票的仓位可以买到15%,能够最大限度的放大重仓股,比如茅台的优势,当然茅台跌得狠的2021年也比较惨。

同时,最重要的是,两只产品的管理费率是1.2%,这就是标准的主动权益的费率,对指数来说毫无性价比。

所以我说张胜记的指增,就应该当主动权益来看待。


投资指增的一些合理建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