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官方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定格这一瞬间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巳巳如意,LZUer的专属蛇蛇红包来啦》 ·  3 天前  
浙江大学  ·  我在浙大的2024年 ·  4 天前  
武汉大学  ·  10000 个武大🧧封面!武大送你十全十美! ·  3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公示|关于武汉大学第四十二届学生会第一学期优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

走,到基层建功立业!

武汉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8-15 19:07

正文

嘱托与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未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希望大家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做到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在投身基层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在2017年选调生座谈会上如是勉励全体2017届选调生。

目前,我校已有180余名2017届毕业生通过选调生项目奔赴各地就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就读于不同专业,但如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选调生。



什么是选调生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哪些人可以报考选调生?

根据中组部有关政策规定,主要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根据中央有关政策,2011年以来,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等)也可以报考。


哪些人比较适合报考选调生?

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高校毕业生都适合报考选调生。通常而言,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具备从事机关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党政领导人才的潜质,适应基层艰苦环境,在校期间综合表现优秀,学习成绩良好,群众威信较高的高校毕业生较为适合报考。


如今,选调生们将带着书记嘱托、迎着基层期望,以武大校友身份奔赴到祖国各地建功立业。珞珞和珈珈采访了其中几位选调生,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倾听他们的心声。


黎光光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



黎光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7届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签约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曾获2016年度武汉大学图书馆个人借阅之星(理科)。

我生于湖北洪湖的偏远乡村。“从农村来到农村去”是我报考选调生的信念支撑,“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我求学路上的行动指南。


大学期间,由于受到哲学系邓晓芒教授的启发,在求学路上,我坚持科学、人文两不偏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让自己具备健全之人格与独立之思想。 


大学四年,几乎无一日不是三更未眠、鸡鸣已起,累计阅读500余本、求教访学百余次,坚持勤以求学、俭以修德,无言学术有何造诣,但多少有所获益。


学生工作与志愿服务则占据了我学习之外的时光。


在担任校学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常务副秘书长期间,我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特色学生党建活动与党支部调研,也有幸参与了诸多党员骨干培训,这让我的党性修养有了一定的提升。


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方面,我大一带队赴四川渠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一对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大二下学期,带领学院团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秋桔义卖”活动,帮助桔农走出了困境,并获中青网报道。


大二暑假期间参加了武汉江岸区民宗局的挂职锻炼。


生活中,我热爱体育锻炼。从2014年至今,我坚持每天环山跑,风雨无阻,以期倘若能有幸投身基层,我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刚毅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敢。



寄语:求学之路或将作结,但求知之路仍需前行。尽管踏入社会后的人生之路,道阻且长,但我想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之人,所不容推卸之责任与使命。


汪千力

追求所爱,不忘善良



汪千力,法学院2017届诉讼法学硕士毕业生,签约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选调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篇。

我认为,中央选调生备考的两个关键词是心态和态度。


关于心态,首先在备考过程中要舍得花功夫。


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就业问题是机会太多而导致的选择焦虑症,而此时我们常向外寻找答案、寻找更多的出路,却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以我个人为例,我所学的专业为刑事诉讼法,但我不喜欢与人争吵、不喜欢做律师,所以公检法更适合我。即使没有中央选调生,我也会报考法院,但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我认为应该好好把握。


建议

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要结合自己已有的规划进行权衡,应该多花时间看看书、总结经验


其次,要正视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延时性与差异性

很多时候付出不一定能立刻得到回报,在这个阶段,大多数人心态浮躁,也有些利己主义,我认为此时切忌急于求成和患得患失,应一步一个脚印。


最后,我认为要保持平和心态。

我们应该正视差距,有差距表明有潜力可以挖掘,而这个落差也能够转化为势能。在中央选调生这样一个供大于求的考试中,不要等待机会找到自己,而应该要做好准备,当机会来临时才能争做赢家。


关于态度,在备考过程中要放低姿态,占有优势也不能高高在上。


考试中会有很不起眼的对手,但可能正是这样的对手战胜了自己。即使进入工作岗位,也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


寄语:中央选调生的备考就像一场马拉松,撞线那一刻感受到的并不是辛苦与劳累,而是还有那么多人与自己一起同行,能坚持就是优胜者。


愿我们母校的选调生工作信心越来越足、道路越来越宽,愿我们一生都能追求所爱,一生不忘善良。



王林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王林涛: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7届土地资源管理硕士毕业生,签约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云南省选调生),曾挂职湖北省京山县委组织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实习可以让自己在择业时更加从容,除了对行业、对岗位有更深的认识外,最主要是对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在研究生期间的快消、地产、咨询公司等实习经历,让我顺利的拿到了两家top3房地产企业的offer。然而为期三个月的湖北省京山县委组织部的挂职锻炼,为我最后选择成为选调生埋下了种子。


在挂职期间,京山县委组织部把我分到了京山县温泉新区管委会,经历了招商引资、负责过拆迁户、跑过项目工地、接待上访群众、下乡维稳等工作。


这些工作使我了解了基层公务员所面对的群众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也深深地理解了“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为群众解决一件琐碎之事便能使我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由于新区正处于打造全国县域一流生态新区的关键阶段,科室领导经常抽时间和我们这些来挂职锻炼的学生一起探讨京山的未来发展问题,比如城市靠什么来盈利?城市绿化、环境及城市品牌形象功能如何体现?人居发展规划如何定位?……


在一次次交流与学习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基层领导干部在地区发展中需要肩负的重大责任。


“刀不磨不快,玉不琢不光”,选调生和乡镇公务员可以说是目前唯一的人才反哺农村的体制化渠道,困难、挑战与机遇共存。选调生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承载着在既定中国历史条件下去探索、去思考、去发展农村的历史重任。


寄语:选调生代表的不仅仅是后备干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选择成为选调生,应是我辈青年学子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实现一个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

作为选调生,切忌急于求成,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一鸣惊人,不忘初心放低姿态才能在基层砥砺前行、建功立业!


杨腾飞

服务与“充电”两不误





杨腾飞:水利水电学院2017届农业水利工程本科毕业生,签约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同时被录取为水利水电学院2017级水利史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

1995年6月,我出生在重庆市酉阳县兴隆镇,这里地处圆梁山区,经济十分落后。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从小他就非常注重对我的思想教育,他经常对我说:“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并不是看他挣了多少钱,而是他是否为这个世界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年纪还小时,并未能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而走出大山,则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


来到武汉念大学,是我离家最远的一次出行。我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思考自己未来的路。

最终能走上选调生这条路,的确是下定了决心,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碌碌无为。


假期在家的时候,我切身感受到,目前我国仍然有很多基层人民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父亲所任教的班级上,学费和生活费对于不少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考重庆市选调生的想法:如果我能到基层去工作,就可以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做一些事,至少能让他们的生活有那么一点不同。


今年我被本校的水利工程专业录取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时也被录用为选调生。

学历是工作的硬门槛,如果选择工作前两年读研究生的话,能充实自己,含金量提高,对于行政部门来说,同样拿到双证,效力是相同的,且受到国家认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寄语:如今,即将踏上奔赴基层任职的道路,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热血。


赵家坤

乐于尝试,坚定选择



赵家坤: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届中外政治制度毕业研究生,签约中共玉溪市委组织部(云南省选调生),人民日报国际新闻实习记者,印度海外志愿者。

2014年本科毕业后我才开始思考职业规划这件大事。我认为职业规划最好大一甚至文理分科就该思考,其次就是当下。


磨刀不误砍柴工,方向很重要,静下心来了解自己希望成为什么人尤为关键。受限于经验与视野,我们很难做到准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时候就要主动去尝试。


大四毕业后,我通过武汉大学AIESEC分会赴印度担任海外志愿者。

这段经历为我从事定向选调工作打下基础,也让我确定了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


研一暑假,我在《南风窗》的实习让我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媒体工作,锻炼新闻敏感度。


研二下学期,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华人华侨部担任实习记者和实习生班长,三个月实习经历扎扎实实地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与抗压能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多尝试总能“生长”出新东西。实习offer选择最好以能力提升论优劣,不以薪酬为导向。

多从自己的职业兴趣出发,扬长避短,探索新的可能性。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只存在利弊,切忌患得患失。


寄语:向上走,天高云阔;向下走,根深叶茂。为在家乡做出一份贡献,能投身贡献于改革深水期的时代信仰而奋斗!




听了他们的故事

你是否也渴望加入选调生的队伍

亦或仍然坚持最初的追求


无论怎样,记住你内心的声音,勇往直前。

炎炎八月,期待你逐梦前行。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策划、整理:黄路漫、刘畅


封面图:白倩

编辑:牟苏晴、宦廷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