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写这篇小短文的目的不是批判,任何技术的广泛成熟应用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完善。但是,目前人们对区块链的热捧,已经让我们对未知和未来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来源于你追求上进的内心和你与生俱来的求知欲,生怕落于于时代、生怕错过了变革。其实所有以上这些,都是积极而善意的,大可不必担心,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我们自然而然的会成为使用者。当然,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从业者,你不能这么“懈怠”。就像现在的微信,当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我爷爷也能通过微信支付在网上买种花的肥料了....
近日,一个标题吸引了我--《
区块链改变农产品贸易构架与方式
》,我真的佩服标题党对人们关注的关键词的领悟能力,我非常有兴趣的打开了这篇文章,原来是路易达孚与渤海买大豆的合同利用的区块链技术。我之前读过两本书,一本叫《区块链革命》,一本叫《白话区块链》,都是扫盲级的读本(其实也没完整的读完),之后又看了一些文章。我就按我的理解了重新回顾一下那篇文章,把一些我掌握的关于区块链的白话定义和目前区块链的发展进程非常业余的分享一下,供各位看官吐槽、借鉴...
区块链现在被追捧的高度,那是相当的高,有人甚至把她列为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的改变人类社会的第四大伟大革命。很多咨询机构和技术机构,特别是在国内,都在向大公司推销所谓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他们的目标都是银行和大集团。目的很简单,管你真的能不能利用,先付了咨询费用了再说。而大集团的BOSS们,现如今不提点儿区块链显得的你特别低端,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我讲的这些不完全是玩笑,这是现在区块链很“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文章里的生意本身还是买大豆,签订合同~开证~装船~单据~付款~接货,无论你用什么技术,这个流程目前还没有变化,规则还是用了几十年的规则。这种技术利用其实还是有一个“纸质基础”,真正的改变和革命,其实并不是把纸质的东西搬到另外一个工作模式下进行,而是彻底的改变它。区块链的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它的“去中心化”,比特币实际上是目前为止,对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最完美的案例,货币不在由哪个“中心”银行发行,而是由一个算法发行。“记账”不再是中央银行统一结算和控制数量,而是每一个终端都可以记账,比特币的数量也是固定的,只是要不断的“挖”而已。知道俄罗斯为什么全面禁止比特币了吧,要知道政府控制社会一个是枪、一个是钱,你拿走一样还得了,我怎么搞通货膨胀、我怎么洗劫财富啊。比特币利用新的区块链技术,创造了电子货币的应用,这种应用我定义为“彻底的改变”。
大家都知道比特币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这种应用叫“新型电子货币”,而文章里的应用,实际上叫“智能合约”,这也是区块链的另一种利用,而且据我了解是一个更高层别的利用。大概的意思就是,“当合约触及条件时,合约各方都会自动执行之前约定的义务”。没错,文章里的生意的确利用了这个定义,但其实没有发挥出区块链的优势。实际上,文章的这个应用完全可以放在传统的第三方中心服务器上解决(当然你可以说这样“不安全”)。区块链的主线就是“分散式账本”,简单的说,原来我们搞一个程序必须放在一个服务器上,应用各方都是通过这个程序完成自己该完成的步骤,一直到合同执行完毕。利用了区块链技术,每个终端都各自在自己终端用“私钥”更新和处理关于这个合同的事务,然后通过P2P模式,合约相关的其他方也能看得到,并按照顺序执行自己该完成的步骤。
另外,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能的利用在比特币里,特别好的发挥了它作为电子货币的特征,因为所有人在“时间戳”以后得到的账目是一样的,你要想篡改,那需要改变一半以上的账本才可以,但比特币的持有者那么多,你根本没办法做到这一点,所以这种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而在这个生意里,其实参与者无非只有几家~卖家、买家、开证行、议付行、船方、第三方检验机构,这种不可篡改性,我个人觉得仅仅在五六家之间利用,有点大材小用了。
其实,如果第三方检验机构、船方等数据倒是和银行可以更好的利用区块链技术,我瞎举个例子,比如第三方检验机构SGS、船方和银行在议付这个层面共享信息,所有的进出口合同利用区块链技术。这样,卖家不需要把SGS报告、大副提单交给银行,银行反复确认以后再议付,只要检验报告和提单出具,区块链会自动识别相关哪个合同,直接进入议付程序,而且所有原始记录都被保留,篡改、假证之类的事情也都避免了,也省得单据一大把寄来寄去的。
我确实不懂技术层面的东西,其实有很东西我也一知半解,我也由衷的赞佩初期尝试者的探索精神。写这个小东西,我主要是想说,用不着把区块链神话了,它其实目前还有很多弊端和局限,但我相信任何技术都会不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要说批判,我批判那些标题党和咨询公司,目的和动机大家都懂的。希望区块链技术能够在将来真的在智能合约领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相关阅读:
《区块链改变农产品贸易构架与方式》
《图|农产品如何应用区块链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