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商参略
了解财经信息,通往财富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商参略

刚刚,国家放出大消息!抢房时代结束,抢钱时代到了!

正商参略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2 1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面 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 政商内参


By政商内参 (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从5月25日离岸人民币开始上涨以来,经过5个交易日,离岸人民币已经暴涨近1000个基点! 更令人倍感震惊的是, 人民币是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崛起,这一背景无疑更加凸显出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如果和同期全球主要货币相比较,短期之内人民币更是全球最强货币! 为何人民币突然强势崛起呢?



抢房时代结束,抢钱时代到了!

作者:蜜姐

来源:蜜财富 (微信号:WJCF99)


打垮一个人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是暴力吗?虽然暂时被击倒,但是他早晚都能再站起来。

答案是信用。 而有无信用,不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存,更是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而国家信用的体现,就是货币。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 70年代,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如此说道。 在以信用为支撑的美元体系下,美国建立了货币霸权。 它可以一边印钱、一边借债,从海外大笔捞钱,然后让这些钱在美国三大市里边钱生钱,再拿着挣着的钱,去剪全世界的羊毛。

那么,如果失去了信用,货币会怎样?

这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当人民对这种货币彻底失去信心,那么货币定价之锚就会被彻底摧毁,货币将不能再成为货币。

最后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摧毁一个国家货币的信用基石?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长时间的金融无序,疯狂追求金融套利,争相吹捧资产泡沫,那么,一个个能够提供切实受益的实体领域产业反而被玩坏。 而在实体产业被挤出的同时,金融资产的风险/ 收益的性价比也会逐渐变差,这时候,就会出现资本外流的情况。 最终可能导 本国货币定价的信用基石就会被彻底摧毁,货币就会面临严重的贬值压力。

一个大国,不仅应当是一个经济大国,更要是一个货币大国。

我国现在存在着庞大的进出口贸易,同时又有大批企业走出国门、海外投资,如果事事都要依靠美元,那么势必会处处受制于人。 进出口都要被美元资本薅一把羊毛,所耗费用也会大大增加,无法匹配一个大国的地位。


人民币作为一个出海不久的幼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就在端午过后,离岸人民币经过5个交易日已经暴涨近1000个基点,而在六月开局的第一天,人民币上涨行情不降反升,连创新高。 这段时间的人民币暴涨,可谓是对穆迪下调中国评级以及种种空头的最有力回击。


这背后,正是国家人民币维稳的重要一步棋——通过管理预期来坚定人民币信心、维护人民币信用。

对于一个投机市场来说,预期是最可怕的。 即使资产价格并没有下跌,但是如果大家都产生了价格会下跌的预期,那么就会引起一连串的抛售,这时候,资产价格就算之前没跌,这下也会一路狂跌了。

所以,对人民币空头的吊打,就是管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而5月26日,中国宣布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也是在弱化市场因素,提高央行的调控能力,为人民币维稳再添助力。 可以预见的是,人民币持续上涨的概率不大,但仍旧以稳中向好为总趋势。 人民币可能会通过小幅贬值回归合理价位 ,在这期间会产生更大的波动, 因为国家需要时不时打一个回马枪,打爆做空者的仓位,从而管理人民币贬值预期。

在资产泡沫岌岌可危的现在,“金融去杠杆”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国的这次“去杠杆”活动,监管底线比你想象的要深,而且持续时间也会更为长久。

考虑到债务危机的问题,本次去杠杆活动会采取一紧一松、张弛有度的方式,但随着市场逐渐适应后,节奏也将会越来越快。 国家真正的底线可能是:虽然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不能出,但是区域性的流动性风险可以有。

漫漫钱荒已至、一眼望不到尽头。恐怕银行等金融机构高枕无忧的日子即将结束,“如果出了问题一定会救机构”的预期将被打破。 这时候,银行早已不想着争抢追逐房地产了,能抢到现金才是王道。


那么,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既然银行如此求钱若渴,那么你是不是可以用手中现金高息拯救银行?

比如货币基金,余额宝的收益近年以来其实是不断上涨的,目前已经破4%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曾经的高位?

然后是理财产品, 银行资金紧张,需要资金支持,就会让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升,同时理财收益率也会有所攀升。

这个时候,股市、楼市、大宗商品等投资,蜜姐建议你就不要抱乐观心态了。 资金的紧张,监管的加强,势必会对这些市场均产生很大冲击。

至于楼市, 现在表面上还在三四线城市疯狂拿地卖房的开发商,实际上很是缺钱,所以你现在投资买房,等于就是在帮他还债解套。

有一种财富,叫做纸面财富。这时候,抢房抢股抢资产已经成了你最差的选 择,在资产被冻结的当下,流动性才是王道。

你要做的,就是提高你的资产变现能力,同时管理你的负债水平。简而言之,多拿钱、少欠债。


这年头,手里有现钱的,才是大爷。



闪崩!北京楼市一夜入冬

作者:韬略哥

来源:财经韬略 ,微信号:tttmoney8


5 31 日,“证券日报”发布了一条醒目的消息:北京二手房价大面积下跌,部分区域跌幅超 20%


北京楼市迅速入冬,局部地区出现闪崩,这一点都不意外。

今年春节之后,北京楼市再次出现异动,上涨势头明显。大量游资进入北京,参与住宅、商办物业的炒作。在中央的部署下,北京官方连续出台了极具杀伤力的调控手段, 其中包括“处女贷”(认房又认贷)、“离婚贷”、大幅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普通住宅 6 成,豪宅 8 成)、暂停发放 25 年以上贷款、用大学区概念打击高价学位房,基本上把商办物业“判处死刑”。

更让北京购房者产生巨大心理震撼的,是 4 1 日雄安新区的推出。一夜之间,让通州副中心和廊坊北三县的估值发生了逆转。 此外,近期还在传闻“中央商务区”的概念。这意味着,在北京核心区的房地产政策也将发生重大转折。

北京是权力中心、资金中心,北京吸附的资金规模相当于 1.3 个上海,或者 1.3 个香港,或者 2 个深圳,或者 4.5 个天津。珠三角四大城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加起来,也没有北京的钱多。

钱多、发展机遇多、办事方便、公共资源优质,这些因素成为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全国的移民。当绝大多数城市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而发愁的时候,北京则在分流人、财、物。而且由于效果不明显,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央视近日报道,北京将在过去 3 年每年只接收 1 万名“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压缩毕业生引进名额。 所谓“北京生源”,就是有北京户口的大学毕业生。你看懂了吧。

此外,北京正在不断给外地人到北京工作、生活提高门槛。严厉打击商办物业,就是这个目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条件提高,也是这个目的。

在这个大背景下,北京楼市率先入冬是必然的。 但整体而言,这种入冬,不是房价的断崖式下跌,而是成交量的大幅减少。 至于价格,将主要体现为阴跌。


那么,未来两年北京楼市将如何演变?

我的看法是: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里,北京楼市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分流”。 由于政府过于强势,而政策尚未完全公布,所以 透明度偏低 。目前看,风险主要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最多扩大到三环以内。这个区域将成为中央政务区(“首都区”),未来肯定会严格控制人口,方式很有可能是减少学校数量、提高入学门槛。

学位是构成房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北京核心区变成中央政务区,非国家部委职员的家庭,孩子很可能难以在这个片区入学,这样自然就控制住了房价,也控制住了外来人口的涌入。 北京房价很难在两年内再次上涨,因为政策不允许,而资金价格也越来越贵,炒作难度大增。

那么,楼市政策将在何时再次逆转,从收紧变成放松?

这恐怕要看经济增长,特别是失业率情况。如果经济再度严重下滑,失业率飙升,再度放松楼市政策也不是不可能。

从长远看,北上广深的住宅仍将上涨。一下轮上涨将从哪里开始?我想下面这幅图表应该能告诉我们答案。


2016

2015

施工面积

竣工面积

施工面积

竣工面积

北京

13090

2383

13095

2632

上海

15111

2551

15095

2647

广州

10062

1202

9346

1511

深圳

5174

490

4978

360

注:表格里单位为“万平方米”,数据来自各城市的统计公报,统计口径为“商品房”。

表格里展示的是 2015 年和 2016 年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里面大约 60% 是住宅,其他是商办物业。北上广深目前实际生活人口都在 2000 万人以上,其中广州、深圳的小学生人数、幼儿园人数都已经超过北京、接近上海(上海小学为5年,需要换算为6年制,才能跟北深广比较)。所以, 这四个城市的人口基本上在同一个数量级(2000万到3000万之间)。

但我们惊讶地发现,深圳的楼市供应量是最小的,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地级市。 而深圳楼市又是最早进入调整期的,到目前已经调整了整整一年。而上述四大城市的人口政策是:深圳、广州在疯狂进人,北京和上海在越来越严格地限制人口流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