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谈谈“远洋捕捞”现象,和风险分析 ·  19 小时前  
十倍游资  ·  重磅更新!周四舆情热度题材(附股图) ·  昨天  
十倍游资  ·  重磅更新!周四舆情热度题材(附股图)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2024年度第三期“网络舆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安徽舒城县长回应县政府大院“随便进”、村民反 ... ·  4 天前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李子柒现象级归来的背后:中国网民常年遭受流量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从南京南站事件谈“快速通报”的极端重要性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公众号  · 舆情  · 2024-10-30 06:53

正文

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

燕博士

1029日中午,“铁路南京站”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

“经初步调查,1027日傍晚,一头野猪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的高铁联络线,与通过列车D5515次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造成途经南京南站的部分列车晚点。D5515次随车机械师下车排查处置故障过程中,被邻线限速通过的列车碰撞,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铁路部门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深切慰问,正在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这实际上也揭开了一个谜。

在此前的27号晚,南京南站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滞留游客,从各种网络信息看,人们只知道不少列车晚点了,但是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一时出现不少说法,有的网民留言显得神秘兮兮,似乎有什么大事或者不宜公开的事情发生。到27日晚间,#南京南站#作为没头没脑、没有新闻事件的热词,登上微博热搜。这背后是大量网民的搜索和对于相关信息的渴求。

随后,南京火车站、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官方微博发布通报,解释称是因仙宁线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区间发生设备故障影响导致。

28日,网上又出现不少爆料,疑似将此次事故的内部调查报告进行了公布,报告显示一位25岁的机械师违规操作,被撞身亡,进而才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是没有公开报道的内部调查报告就显得极为神秘,更可能涉嫌泄密,但是类似这种网络信息反倒会导致大量传播。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信息,还可能是涉嫌泄密的内部调查,又勾起了人们的更大好奇心:南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了一位机械师的被撞死亡?这可能导致一种人心惶惶,毕竟高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是高速度和高科技,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唤起人们内心的不安风险感受,毕竟十多年前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很多人记忆犹新。

在这种虚实交织的网络传言和人们对于权威信息的期盼中,直到两天后的29号,权威部门才就此发布了正式的通报,将事件概貌和原因向社会进行了公布,人们才彻底了解了事件的真相。从事件性质看,是一个意外的伤亡事故,和高铁、高科技并无风险瓜葛,人们看了反倒心安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可能接下来通过此路段需要预防野猪窜扰的风险了。

但是问题在于,为何这样一个简单的事件,却在两天之后才进行正式通报呢?

就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流言、传言都传了个遍,不少人一直担惊受怕,各种担心和不安隐隐悬在心头,胆小的人都被惊吓了一遍,好奇的人把各种流言扒了个遍。同时,一些人还会想到相关部门或许为了某种不明原因要保密,事件可能就此成谜,公信力也被拎出来敲打一番。总之,由于信息发布的滞后,各种社会心理恐慌和社会风险危害已经走完了一圈,让人最终安心的信息才发布出来。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流言、传言乃至谣言已经走完了一圈,已经完成了祸害社会人心的“放毒任务”,相关方面的辟谣信息、郑重声明、权威信息乃至要求主流媒体不要随意参与报道的通知才姗姗来迟地发布,成为马后炮。这种做法也让人产生困惑,事后再公布类似信息,除了在工作流程上算是完成了任务之外,对于社会来说,意义其实并不大。

当然,我们也理解大型国企央企对于任何一个事件的调查肯定是极其谨慎的,最终结论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最终认定,而对外通报的发布,也需要走一个漫长的内部流程。走完这个流程,或许也要在一两天之后了。这就如一则新闻,报道慢了之后就成为明日黄花了。

《解放日报》在200911月,曾经刊登了《着力制度创新,推进实际工作》的文章,报道了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的观点:对社会性的事件,或者叫公众事件的,有它的特点,来得快,很集中,而且很多情况下直指政府而来。如果应对不及时,会造成其他一些问题。公众事件怎么应对呢?第一恐怕要快速反应。重大的安全事故出来要快报事实,对政府的重要的批评,要快速反应,不能回答你也要告诉: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研究好,现在不能回答。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

从此之后,“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就成为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对外通报的一个信息法则。

就以此次事件为例,即便事故调查结果需要时间,内部流程需要各种审批,但是社会的期盼和信息的规律却是等不得、慢不得。事故调查需要时间、需要严谨,但是事故通报却迥然不同,就是要快、要权威信息,需要在尽快的时间内进行通报,否则公众的心理吃不消,甚至谣言、传言、流言已经准备出发了。

所以,对待类似突发事件,较好的做法是,尽快发布权威信息,消除社会恐慌和疑虑。可能不一定有特别翔实权威的调查报告,但是可以把已知的确切信息告诉公众,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猜测。

实际上,相关方面确实也是在次日发布了信息,但是却将公众最为关注的伤亡信息可以刻意进行了忽略,反倒导致了社会心理的混乱,人们对于发布的信息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

所以我们建议,对于重大的突发事件,需要再次强调“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重要性,相关宣传部门在事件发生后,可能就需要尽快写出第一篇通报草稿了。

但是问题还在于,写出通报草稿后,接下来肯定还要走流程、走审批、要签字,说不定中间还有领导不同意,要求等等再发,结果,再好的舆论意识,也抵不过领导求稳的一句话。

所以,很多时候,社会进步之所以发生,还是在于舆情爆发产生的倒逼之力。舆情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在于倒逼社会各个方面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快节奏要求。舆情倒逼作用出现了,各种审批流程就会加快了,甚至会权力会下放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反倒加快了。


作者简介:
  1. 燕志华 博士(yandaxia66)  

  2. 资深媒体人/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3. 往期精选:

  4. 看法律“和稀泥”恶果:社会道德出现混乱

  5. 复盘钟山停车费舆情:一个被“带偏了”的事件

  6. 内蒙古这起土地舆情,是一种典型的新型舆情

  7. 社会“犬儒主义”,决定了王某某不会是最后一个

  8. 关于罐车煤油食用油混用事件的几个观点

  9. 极端言论为何频发?源于网络治理导致的“意外后果”

  10. 关于近日国企舆情的一个重要教训

  11. 草根郭有才爆红背后:算法在重构中国社会

  12. 耶伦老太斜挎着包就下了飞机!难破的美国“阳谋”

  13. 央视意外引爆的这个舆情,或将产生三个后果

  14. 短短时间,两场大型网络闹剧就偃旗息鼓了

  15. 空洞无物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何刷屏?

  16. 对圣诞节的舆情分析和三点建议

  17. 农夫山泉危机:大众传播的成功导致了“双刃剑”效应

  18. 马云的动向和社会风险研判

  19. 如何评价“阿里献血事件”的媒体通报?

  20. 周口特聘教授楼顶抛撒公开信事件:消失的真相!

  21. 如何看待眼下的各种社会“退守现象”?

  22. 如何看待河南村民抢东西:“两个河南”现象

  23. 对于近日两起新闻事件的舆情分析

  24. 最近两起事件的发声通报都严重不合格

  25. 解读“北极鲶鱼”的舆情通报:一份打70­­­­­分的结果

  26. 南阳迷笛音乐节“失窃”舆情的分析和应对建议

  27. 西安交大“不便透露”背后的舆情风险

  28. 如何看待刀郎《罗刹海市》和中国当下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