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讲平说
勿叹古韵今不再,何代无人振素风;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 关键词:中国国学、传统文化、现代管理学、传道解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温州都市报  ·  什么?今天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日? ·  2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4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4 天前  
黑龙江宣传  ·  大年初五 ·  4 天前  
洪观新闻  ·  今天,“TA”将刷屏你的朋友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平讲平说

人生的精彩和做一件雕塑作品一样是有诀窍的!

平讲平说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3-31 06:57

正文


文 | 趙玉平



一个学管理的人,他应该能学到四大基本技能,分别是 时间管理的技能、沟通管理的技能、情绪管理的技能 选择管理的技能 。那管理的过程呢,分成四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它也可以说是管理的四个职能。


万里长征第一步那就是计划。昨天,通过语音大家也感受到了战略计划的一个关键性的基本素质,叫做远见。除了远见以外呢,在做战略计划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其他几方面的问题。


大家注意,“战略”二字其实来自于战争,人类古往今来的战争给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对战争的分析和研究呢,就推导出了战略管理的很多有趣的规则。所以啊,各大高校都有一门专门的课,叫战略管理。这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有机会大家可以学学相关的知识。


那今天呢,我们浓缩战略管理的精华,给大家讲几个要点。战略管理的第一个要点是 方向和主动权 。这些天呢,很多朋友可能在电视上都看过一个热播的纪录片,叫《历史的拐点》,我在片子里边也出现了。


不过先吐吐槽啊,不是吐这纪录片,吐槽吐一下我自己,那形象、那气色都比较差,因为当时拍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正好是《 百家讲坛 》录制最辛苦的时候。刚录制 ,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狼狈不堪的状态。另外呢,可能为了追求那种真实客观的效果,光线和角度也都有点点问题。


所以,尽管内容讲得还可以,但是整个人看起来就非常不在状态。其实说实在的,我虽然颜值一般,但是还没有那么难看啊。他们说:“老师,你这不是在变相夸自己嘛!”咳, 大家看看《 吐槽大会 》的张绍刚老师,你就能明白, 一切吐槽,其实可能都为了自己洗白自己


在《 历史的拐点 》当中我谈到汉匈之战。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他有选择攻击方向、发起战争的这种主动权。汉军 二十 万对匈奴两万,请问谁胜利?答:匈奴胜利。


因为汉军二十 万守二十 个城市,一个城市 万人,匈奴两万人集中在一起,每次都是 2:1 将敌人拿下。所以后来卫青扭转了这个局面,他带着机动部队长途奔袭匈奴的王庭,深入大漠作战,这一下就变被动为主动。


所以我们常说,“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这个其实是有道理的。 解决好方向和主动权的问题才能够拥有战略的优势 你看,在具体的战役指挥当中特别强调:不光要有作战能力和作战资源,整个部队还要具备机动性。其实这都体现了方向和主动权的重要。


我们做企业也是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如果你想打垮对手怎么办?你的对手呢,把这个资源分布在十几个城市当中,那你就可以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市场上,通过方向和主动权呢,在短时间之内造就局部优势。所以 胜利的原则就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上比对方强就可以了。


那战略的第二个原则呢,是 选点 。公元 528 年,曾经发生过一个重要的战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当时葛荣起义军声势浩大,号称百万,而尔朱荣手下呢,只有 七千 多骑兵,请问 七千 人怎么打败 一百 万人?


方法也很简单,尔朱荣把 七千 多骑兵分成七十 队,每队百十来人,由三个军官负责指挥,手里拿着大棒子选准了一个窄正面,把这 七千 多人都投入到这攻击方向上面,就对着葛荣的指挥部发起冲击。


而葛荣呢,由于队伍多、资源多,所以他轻敌啊。整个百万大军在几百里的宽正面上摊开,这叫撒胡椒面儿,每一段上其实兵力并不多,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战场现象,叫锥子扎牛皮。 葛荣队伍非常多,战线拉得很长,像一张薄薄的牛皮。而尔朱荣的这七千 人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锥子,一下就突破了正面,包围了葛荣的指挥部,活捉了指挥部的将领,简单直接地就把这战役给解决了。


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打蛇就要打七寸。在战略管理当中,选点特别得重要。好的管理如同 点穴 ,就是点几个关键性的穴位,然后把真气灌注进去,全盘就都活了,全身就都通畅了;而无效的管理呢,就是眉毛胡子一起抓,从上到下把全身的点都捋一遍,效果一点也不好,这种管理叫 抚摸式管理


你看,当初曾国藩在跟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把有限的兵力集中在一起形成拳头,就是咬定天京不放松。这个天京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把核心指挥机构消灭了,那其他地方的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嘛。其实这就是选点的成功。


战略管理的第三个原则就是 做减法 。好的战略首先确定的是不做什么,其次再研究做什么,尤其是在不知道做什么情况下,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看清楚不做什么。


你看,当年华为公司定基本法就强调了华为不进入哪些领域、不做哪些事,而联想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也是经住了那些什么金融、房地产的诱惑。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上去看,你会发现这其实是非常了不起、非常艰难的选择。 做减法是一种坚守,做减法也是一种明智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他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哪一点都投入资源的话,这如同撒胡椒面儿,最后呢,资源就被浪费了,一事无成。所以,在做减法的时候,必须要经得住诱惑,必须要克服自己的贪心。


有人问伟大的艺术家罗丹:“你那伟大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艺术家回答说:“伟大的作品就在石头当中,我做的只不过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这话说得特别棒,其实啊, 精彩的生活就在每天的平淡当中,你只要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就可以了。


我也特别喜欢佛法当中的一句话,“ 但须息见,不必求真 ”。就是你要把每天这种邪知、邪见、妄心、妄念都去掉了,那自然就明心见性了。


我们用一个对联来形容战略管理的减法原则,这叫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很高的境界。在人生的过程当中,大家能感觉到: 会做加法是能力,会做减法是境界 前三十年我们学习做加法,后二十年我们练习做减法。减下去就有空间,减下去就有幸福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