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告文案  ·  星巴克,重回一个定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人生,一定要破这三道门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10-15 17:58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有书不雨亦潇潇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曾看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出去闯荡世界,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佛陀:

“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回答:

“你在人生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突破了这三道门便懂得了人生。”

这三道门便是:精于事道,立于世道,顺应天道。
后来,年轻人历经艰险,终于依次突破了三道门,实现了自我成长,领悟了处世之道,懂得了德厚流光。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三道门:
精于事道,讲究的是修己成人;立于世道,遵守的是修己安人;顺应天道,遵循的是修己达人。
一个人能到达的高度,取决于他能打开第几道门。



为人处世中,当以立德为先。
有德之人,人皆爱之,无德之人,人皆厌之。
一个人的德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逐步积累,逐渐完善。
蘧伯玉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孔子的好友。
在20岁的时候,他的德行已经为世人称道。
但是他依旧每天都做一件事,那就是:完善自身。
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

“蘧伯玉十年如一日,至五十岁时,犹追咎四十九年之非。”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被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
一个人的成长,在于其对自身的要求。
不偏不倚地对待生活,才能德立而身正。

明朝时期,有位叫张畏岩的读书人,此人学识渊博,颇具声望。

有一年,他前去参加乡试,放榜时发现自己榜上无名,便破口大骂试官不长眼睛,不懂得分辨人才。

此时,一位经过的路人正微笑着看他,张畏岩看见后大怒,随即将怒火发泄在此人身上。

谁知,这人不火也不恼,并说:

好的文章贵在心平气和,公子怒火如此重,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

此外,考取功名也在命,命中无福,又有何用?

张畏岩听他说得有理,连忙问道:

“那我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那人说道: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

张畏岩听后,幡然醒悟。
从此慎独慎微,谦虚自持,历经三年后,终于成功考取功名。
96岁的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中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人生实苦,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人活一世,行事易,为人难。

品德的修炼是一个人终生的必修课。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的修养,才能顺利打开人生的第一道门,收获安身立命的资本,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一个人若要更进一步,需要明白优秀取决于其格局的扩大。
《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句话曾被商汤铭刻在自己的洗澡用器上。
他把这句话刻在自己经常看得到的地方,其实就是在告诫自己:

成长,就如同洗去身上的尘埃一样,每天保持更新,才是实现升级的根本。
逐渐扩大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格局,才能更加淡定地面对接下来的未知。
在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叫娄师德的宰相。
因为位居高位,所以他在平日就谨言慎行,宽厚仁德,时常自检。
但却因为长得胖,被其他人取笑为“土包子”。
他不仅不生气,还自我解嘲:

“我不算土包子,谁算呢?”

不仅生活中如此,面对“排挤”时,娄师德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格局。
当时狄仁杰名气正盛,娄师德就向女皇推荐他做了宰相。
狄仁杰不知此事,做了宰相后对娄师德百般排挤。
然而娄师德不以为然,依旧对狄仁杰礼遇有加。
女皇甚为赞赏娄师德,忍不住就对狄仁杰说:

“你知道举荐你的是谁吗?是娄师德啊!”
娄师德的德行与格局让狄仁杰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感慨地说:

“娄公盛德,我不及他太远了。”

娄师德用自己的德行养大了自己的格局,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诗人谢枋得曾在《与李养吾书》中写道: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所有的经历,都可以沉淀下来,形成处世的智慧,警醒自己,惠及他人。

正如余秋雨所说: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生活琐碎中沉沦,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第一道门到第二道门,不断成长的过程,便是前行的最大意义。


《论语·里仁》中有言:

“德不孤,必有邻。”

意思是说: 有德守德之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随。
古时候,就有“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一个人德行的最高境界,可以影响他人、反馈社会。
明朝时期,有一个叫隆安县的地方。
那里曾拥有规模盛大的集贸市场,但后来却每况愈下,变得冷冷清清。
刚到任的知县余兴贤,觉得事出有因,准备亲自到市场察看一番。
这时候,有个商户悄悄找到余兴贤,愤怒地控诉市场败落的原因。
他说是几个衙门差役和一些地痞流氓互相勾结,欺行霸市,又明火执仗,欺凌来赶集的民众……

市场因此变得萧条冷落。

商户说完,掏出一张银票送给余兴贤,并解释说礼金是众多商户凑成的,希望他一定要多加治理。
余兴贤见状,顿时皱起眉头,并严肃地表示拒收。
商户认为他不收钱物,是怕传出去坏了名声,恳切地说:

“余大人,放心笑纳,我们绝对不敢外传泄露,影响余大人的仕途。”

余兴贤耐心地对商户解释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