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财经
为财经记者、投资者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全球第三大车企计划搁浅# ... ·  3 天前  
二姐财局  ·  假期,全线暴涨! ·  4 天前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2月22-23日,企业出海防骗指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财经

一笔投资亏损近千亿,今年最惨流血上市

深蓝财经  · 公众号  · 投资 科技媒体  · 2024-12-17 18:5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知名NAND闪存巨头铠侠的上市情况及其背后的故事。铠侠近期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市值缩水至区区52亿美元,引发了关注。文章详细分析了铠侠掉队的原因,包括高额债务、资金紧张以及未能跟上3D NAND军备竞赛的步伐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铠侠的上市历程和债务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铠侠上市背景及现状

铠侠作为知名的NAND闪存巨头,近期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市值大幅缩水,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关键观点2: 铠侠掉队的原因

文章分析了铠侠掉队的原因,包括高额债务、资金紧张以及未能跟上3D NAND技术的军备竞赛等。

关键观点3: 铠侠的上市历程

文章详细描述了铠侠的上市历程,包括多次的上市计划和传闻,以及最终上市的估值问题等。

关键观点4: 铠侠的债务问题

文章提到了铠侠的债务问题,包括其高额的债务负担和对上市融资的影响。


正文

用户啥都没干,兴业银行就悄咪咪地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惊天王炸!养老投资新时代来了


来源丨投中网

作者丨陶辉东


这很可能是今年最惨的流血上市了。

近日,知名NAND闪存巨头铠侠确定了发行价,将于12月18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铠侠的IPO价格为1455日元每股,对应公司估值为7840亿日元。

铠侠原为东芝的半导体存储部门。因为债务缠身,2018年东芝被迫将铠侠分拆出售。这笔交易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夺。西部数据、KKR等组成联盟原本已非常接近以174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但最后时刻被由贝恩资本牵头的联合财团以182亿美元的报价成功截胡。因为铠侠的战略价值、交易的复杂性,以及巨大的金额,这笔交易被视为日本杠杆收购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目前来看铠侠即将成为PE在日本最惨痛的失利。以日元计算,2018年的收购价格为2万亿日元,此次上市的估值缩水了61%。而由于近年来日元大幅贬值,7840亿日元目前仅折合约52亿美元,因此以美元计价的估值下降了71%,总亏损额达到130亿美元(约944亿人民币)。


1


高位接盘,被收购后业绩变脸

铠侠作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巨头,市值缩水到了区区52亿美元,着实有些令人唏嘘。

细数起来,世界上第一颗NAND闪存是由铠侠(当时还是东芝存储)在1987年发明的。一直到2010年前,铠侠还能与三星掰手腕,争夺全球最大NAND厂商的宝座。此后,由于SK海力士、美光等厂商的崛起,以及东芝自身的内部问题,铠侠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不过,2018年分拆时,据TrendForce的数据,铠侠依然占据了全球NAND市场超过20%的份额,力压SK海力士,为全球第二大NAND厂商。

因此,当铠侠被东芝摆上货架之时,会引起各路豪强激烈争夺也就不为奇。而且,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贝恩资本开出182亿美元的价格看起来并不贵。

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处在一轮景气周期的高峰,几乎所有主要公司的业绩都非常好。铠侠在2018年的销售额约为1.2万亿日元,净利润则达到了3000亿日元。以此计算,182亿美元仅相当于约7倍PE。可以作为参照的是,另一家NAND巨头SK海力士,股价也在2018年来到了高峰,市值一度接近1000亿美元。

只不过市场风云变幻,没想到这一年是一个历史性的高点。此后,随着半导体周期下行,各大公司的业绩和估值都大幅下滑。SK海力士在2018年的收入创下了38.5万亿韩元的历史最高记录,此后再也没达到过这个数字。到2022年,SK海力士收入下滑至2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更是出现了2万亿韩元的亏损。与此同时,SK海力士的股价也一度腰斩。

铠侠在被收购后业绩也出现了类似的下滑。2022年铠侠的收入下降至1.1万亿日元,净利润大幅下降至约-1381亿日元。从这个角度看,贝恩资本财团是典型的“高位接盘”,属于被半导体行业的周期给坑了。

但是,铠侠的估值缩水幅度如此巨大,并不仅仅是周期所造成的。实际上,2023年底以来随着AI带动新一轮半导体需求爆发,半导体企业的估值再次水涨船高。还是拿SK海力士作参考,其收入在2023年财年重返增长。进入2024年以来,SK海力士股价暴涨,已经超过了2018年的高点。2024年3月,SK海力士市值历史性的突破了1000亿美元。

相比之下,铠侠的表现相当令人失望。2023年,铠侠收入进一步下滑至1.08万亿日元,亏损也进一步扩大至2437亿日元。新一轮周期到来,为什么铠侠未能像同行们一样反弹?


2


高额债务压顶,昔日龙头已掉队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被收购的这几年,铠侠已经慢慢掉队。

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从2022年开始,铠侠在全球NAND市场的份额出现了大幅的下降。在2022年Q2,铠侠的占有率是20%,之后连续六个季度下降,到2024年Q1下降到12.4%。2024年Q2略有回升,为13.8%。两年铠侠与SK海力士在NAND市场上还不分伯仲,现在两家之间已经快相差一个美光了。

铠侠掉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购导致的高额债务肯定是其中之一。

半导体、尤其是存储行业以周期性强、资本投入规模巨大而著称。在每三年到五年一轮的景气周期中,企业们需要抓住窗口期通过大规模的扩产来获取巨额利润,并投入大量资金做研发,为下一轮的技术革新做准备。

然而,铠侠在被收购后背负了超过1万亿日元的债务,这极大的限制了其资本支出的能力。尤其是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亏损后,其净资产下降了约4000亿日元,突破了银团贷款的条款要求,使得再融资也受到影响。

铠侠曾经把希望寄托于与另一家主要NAND厂商西部数据的合并。以合并为条件,铠侠获得了三菱日联、三井住友等日本银团高达1.9万亿日元的贷款承诺。不过,由于SK海力士的反对,这一合并未能成行。

结果就是,资金紧张的铠侠不得不削减支出。行研机构SmartKarma认为,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铠侠仅将27%的收入用于再投资,而主要竞争对手的平均比例达到37%。就在铠侠节衣缩食的时候,全球NAND市场正在发生一场3D NAND革命。传统NAND受限于工艺制程,在性能提升上已经遇到了瓶颈。而3D NAND技术通过将多个存储单元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堆叠,突破了工艺制程的限制,堆叠层数越多性能越强。

过去三年,各大NAND厂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3D NAND军备竞赛。2021年,美光宣布开始量产176层3D NAND,这是当时层数最多的3D NAND。半年之后,SK海力士、三星也相继宣布量产176层。2023年,美光又宣布开始量产232层,几个月后SK海力士、三星又跟上。这场层数之争现在还远远看不到尽头。三星已经宣布,2025年将量产430层,2026年量产570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