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制品圈
资源分享,行业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Nat ... ·  昨天  
生物制品圈  ·  冷冻干燥热敏性药物:含有机共溶剂 + 水的配方 ·  4 天前  
生信宝典  ·  2025 年2月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制品圈

ELISA全攻略:从入门到精通的实战经验分享

生物制品圈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2-05 13:31

正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其高灵敏度、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使其成为蛋白质检测的“金标准”。然而,看似简单的ELISA实验背后却暗藏诸多技术细节,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假阳性、高背景或重复性差等问题。 本文基于笔者十余年的实战经验,结合数百次实验优化案例,系统解析ELISA的核心原理、操作技巧、故障排除策略及前沿进展,助您避开“踩坑”陷阱,快速获得可靠数据。

第一章 ELISA基础与类型选择:明确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

1.1 基本原理:抗原-抗体的精准“锁钥配对”

ELISA的核心机制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二抗催化显色反应,将不可见的免疫反应转化为可定量的光信号(OD值)。以经典的夹心法ELISA为例,其流程可概括为:
包被→封闭→样本孵育→检测抗体→酶标二抗→显色→终止→读数

1.2 四大类型的选择策略

案例分享
某实验室检测血清中COVID-19 IgG抗体时,因选择直接法导致假阴性率高达30%,后改用间接法并优化封闭剂(5%脱脂牛奶+0.05% Tween-20),灵敏度提升至95%以上。

第二章 实验设计关键点:细节决定成败

2.1 抗体配对:夹心法的“黄金组合”

  • 捕获抗体 :选择高亲和力(Ka>10^9 M-1)、识别线性表位的单抗
  • 检测抗体 :推荐使用识别构象表位的多抗,避免空间位阻
  • 验证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验证抗体特异性,使用棋盘滴定法优化浓度比例
经验公式
捕获抗体浓度(μg/mL)=(分子量×10^6)/(6.02×10^23×包被体积×表面积) ×10
(以96孔板为例,通常1-10 μg/mL为优化范围)

2.2 样本处理:避免假结果的隐形杀手

  • 血清/血浆 :4℃静置2小时充分凝血,3000×g离心15分钟去除纤维蛋白
  • 细胞裂解液 :建议使用RIPA缓冲液(含1%蛋白酶抑制剂),超声处理3×5秒(冰上操作)
  • 组织匀浆 :按1:5(w/v)加入PBS,玻璃匀浆器研磨后过100μm筛网
重要提醒
避免使用含有NaN3的保存液(会抑制HRP活性),EDTA浓度需<5 mM(防止金属酶失活)

第三章 操作技巧与优化:从“能做”到“做好”的飞跃

3.1 包被环节的“三度”控制

  • 温度 :4℃过夜包被优于37℃ 2小时(减少蛋白变性)
  • pH值 :碳酸盐缓冲液(pH 9.6)可使多数抗体通过疏水作用吸附
  • 均匀度 :使用排枪垂直加样,加样后轻敲板侧壁消除气泡

3.2 封闭剂的选择艺术

优化案例

检测脑脊液中Aβ42时,使用0.5% Casein + 0.1% CHAPS封闭液,背景值降低40%,信噪比提升3倍。

第四章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实战中的“救火指南”

4.1 高背景信号的7种可能原因

  1. 洗涤不充分 → 增加洗涤次数至5次,每次浸泡1分钟
  2. 封闭不完全 → 改用组合封闭剂(如1% BSA + 0.1% Tween-20)
  3. 抗体浓度过高 → 进行梯度稀释(建议从1:1000开始)
  4. 酶标板质量问题 → 选择高结合力板(如Corning #3590)
  5. 显色时间过长 → 设置动态监测,OD值达1.5时立即终止
  6. 样本溶血 → 加入1 mM PMSF抑制蛋白酶
  7. 室温波动 → 使用预温育板架(37℃±0.5℃)

4.2 标准曲线拟合失败的修正策略

  • R²值<0.95 :检查稀释梯度是否跨越检测范围(建议覆盖3个数量级)
  • “钩状效应” :样本浓度过高时需稀释后复测
  • 平台期过早 :缩短显色时间或降低TMB底物浓度
数据处理技巧
推荐使用四参数逻辑回归(4-PL)拟合,公式:

其中A为最大OD值,D为最小OD值,C为EC50,B为斜率因子

第五章 前沿进展:ELISA技术的“未来式”

5.1 数字化ELISA:单分子检测时代

  • Simoa技术 :通过微孔阵列捕获单个免疫复合物,灵敏度达fg/mL级(如Quanterix平台)
  • 电化学ELISA :使用纳米金颗粒标记,检测限比传统法低100倍

5.2 高通量创新方案

  • 微流控芯片ELISA:样本消耗量<1 μL(适用于稀有样本)
  • 多重检测技术:Luminex磁珠系统可同时检测100+指标

5.3 自动化革命

  • 全自动ELISA工作站(如Tecan Freedom EVO)实现“样本进-结果出”
  • AI辅助判读:DeepELISA算法可自动识别异常孔并重新计算

参考文献

  1. Engvall E, Perlmann P.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J Immunol . 1972;109(1):129-135.
  2. Lequin RM. Enzyme immunoassay (EI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Clin Chem . 2005;51(12):2415-2418.
  3. Rissin DM, et al. Single-molecul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etects serum proteins at subfemtomolar concentrations. Nat Biotechnol . 2010;28(6):595-599.
  4. Crowther JR. The ELISA Guidebook . 2nd ed. Humana Press; 2009.
  5. Bio-Rad Laboratories. ELISA Technical Handbook . 2023 Edition.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