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  ·  新纪录产生!150000000000+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家的样子,就是生活的样子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金鸡奖,名单揭晓! ·  3 天前  
新华社  ·  又有新发现!“三国迷”快来集合 ·  5 天前  
央视新闻  ·  预防“小眼镜”,三部门最新部署!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论坚忍和公关,三国我只服司马懿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0 17:42

正文

朱子彦|文


时下,电视剧《军师联盟》正在江苏卫视、安徽卫视热播,“三国”题材再次成为大众瞩目的热点。《军师联盟》并非严肃的正史,为夺人眼球,虚构或夸大在所难免,本文并非对该剧的剧情说三道四、辨析真伪,仅分析论述司马懿的政治谋略。笔者以为,司马懿及其子孙最后能够代魏,统一中国,绝非偶然、侥幸,而是靠谋略取胜。在司马懿的政治生涯中,用的最多的就是韬晦之计,“深藏不露、坚忍不拔”是司马懿一生的写照。


《军师联盟》 剧照


取信于曹氏


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就被时人高度评价,称他“聪亮明允,刚断英特”。(《晋书》卷1《宣帝纪》)曹操知道后,就派人请司马懿出来做官,但这个时候的司马懿想要摆摆谱,搭一搭名人架子,推脱说自己中风,不肯出来做官。曹操发火了,他可没有刘备“三顾茅庐”的雅量,于是就派了一名刺客去刺杀司马懿。曹操对刺客说:“如果他是真的中风瘫痪了,你就不要杀他;如果他是假的,你就杀了他。”结果刺客晚上去刺杀司马懿时,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面对脖子上的钢刀,司马懿面不改色心不跳,完全像个中风瘫痪的病人,一动也不动。刺客以为司马懿确实是中风了,于是就没有下手。此后司马懿假装病逐渐好了起来,便投奔了曹操。


一开始曹操对司马懿并不信任,而且怀疑司马懿有野心,说司马懿有“狼顾”相。《晋书·宣帝纪》云:“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因谓太子(曹)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军师联盟》也在“狼顾”相上大做文章,其剧情简介中说:“年轻的司马懿本是个胆小谨慎的书生,因为有‘鹰视狼顾’之相,回头看了曹操一眼,从此和曹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三国时期有“狼顾”相的并不仅仅是司马懿一人,被后世誉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忠臣诸葛亮也有“狼顾”之相。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汉政权中,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然而,诸葛亮甫卒,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诸葛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所谓“狼顾”相,即是“非人臣”之相,李邈直指诸葛亮同司马懿一样亦具“狼顾”相,意谓其久后必篡夺刘氏天下,自己当人主。


传说曹操还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的情节是三匹马在一个槽子里吃草料。所谓的“三马”,实际上就是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这个放草料的“槽”和曹操的“曹”同音,三马同食一槽,就是指曹家的天下以后就要落到司马氏父子手中。曹操是不是真的做过这个梦无从证实,但之后的历史发展确实如此。司马氏取代了曹家,西晋取代了曹魏。总而言之,“狼顾”也好,“三马同食一槽”也罢,都说明曹操对司马懿起了疑心。


在君主专制时代,主公对臣下猜忌,这是非常可怕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司马懿在言行举止上稍微不注意,或稍有出轨,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曹操还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久后就会干预我们曹家的国家大事。”从这句话来看,曹操已经把司马懿看成是脑后长有反骨的野心家,必欲除之而后快。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确实危险到了极点,甚至可以说是在刀锋下过日子。
那么司马懿是如何应对这个局面呢?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司马懿“勤于吏职,夜以忘寝”,就是说,司马懿让自己成为一个工作狂,他不是每天八小时工作,而是废寝忘食,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夜以继日,睡眠时间很少。史书说:“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晋书》卷1《宣帝纪》)就是事无大小,连喂养牲口这样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他还特别善于公关,尤其是和曹丕的关系非常好。时间长了,曹操觉得司马懿是个老实本分、忠于职守的官员,是一个循吏,这才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


后来在曹操、曹丕父子准备代汉的时候,司马懿拼命地劝进,鼓吹“曹魏代汉”是顺天意、应民心的事情,显示自己是曹家的忠实奴仆,是一个大大的忠臣,这样当然得到了曹操的赏识。等到曹丕做了皇帝之后,司马懿凭着同曹丕早就建立的良好关系,步步高升,先是做尚书左仆射,以后又任抚军大将军。魏文帝病重,司马懿又成为托孤大臣。魏明帝时,司马懿任大将军、大都督、假黄钺、太尉,明帝把他当作周公。


魏明帝临终时,司马懿正在关中地区,听到天子的诏书,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四百多里地一个晚上就赶到了。明帝握着司马懿的手说:“我快要咽气了,之所以不肯撒手西去,双眼不闭,是在等您啊。如果您能忠心耿耿辅佐幼主,我死而无憾了!”又命令八岁的儿子曹芳上前,抱着司马懿的头颈,做出非常亲昵的样子,好像司马懿就是曹芳的爷爷一样。司马懿也连连磕头,留着眼泪答应明帝,表示自己定会效犬马之劳。此情此景,同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几乎如出一辙。


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行使韬晦之计最为成功的就是高平陵政变,通过这场政变,曹魏政权逐渐被司马氏所掌控。从高平陵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玩弄权术的政治手腕比之于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


魏明帝托孤的大臣有两个,一个是司马懿,还有一个是曹爽。曹爽是曹真的儿子,论辈分是司马懿的子侄辈。他开始的时候是比较尊重司马懿的,朝廷大事都要同司马懿商议,不敢独断专行。但后来曹爽逐渐跋扈起来,用了丁谧的计谋,向皇帝上奏,说司马懿功高,应该晋升为太傅。东汉王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太傅的地位虽然高,但只是一个虚职,是荣誉职称,没有太多的实权,这样司马懿实际上就被架空了。曹爽当时的官职是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他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武卫将军,掌管御林军;他的朋党何晏、邓飏、李胜、毕轨、桓范等人都控制着朝廷的要害部门。这样,司马懿基本上就大权旁落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司马懿公开同曹爽较量,肯定不行,因为朝廷大权已经落到曹爽手中。司马懿便假装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也不行,所以就不再过问国事,逐渐地淡出政治舞台。到了正始八年五月,司马懿声称自己得了重病,不再上朝。曹爽也知道司马懿老谋深算,生病到底是真是假,难以判断。所以他就派心腹李胜去探望司马懿,察看司马懿是否装病。司马懿假戏真做,斜靠在床上,喘着粗气,过了一会,他以手指口,表示口渴要喝水,婢女进上粥汤,他不能拿杯,由婢女一口一口地喂他喝,结果粥汤喝不进去,都流在胸前。李胜说:“现在皇上年龄还小,天下事都仰仗太傅,不想太傅竟病成了这个样子。”


李胜又告诉他:“我要到荆州去当刺史,太傅有什么吩咐吗?”司马懿装作没有听清,过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口齿不清地说:“哦,你要到并州去当刺史啊!并州这个地方靠近少数民族,你要多加防备啊!”李胜说:“不是并州,是荆州。”司马懿这才做出听明白的样子,说:“我年老多病,死在旦夕,只是放心不下我的两个儿子。我把我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托付给你,希望你好好地照看他们,这样我死也瞑目了。”司马懿的这一番表演完全骗过了李胜。李胜回去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简直就像一具尸体,只不过多了一口气,对我们已毫无威胁,主公你可以高枕无忧了。”他还感慨万分道:“想不到司马公这样的英雄,竟然病成这个样子,好不令人伤感啊!”


高平陵政变 资料图


就在曹爽认为司马懿是一个活死人的时候,司马懿却在暗中积极准备,他命令司马师暗中培养一批党羽,这批党羽大约有三千人,平时散在民间,只等司马懿一声号令,可以立即集中起来,随时听候调遣。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率领着禁军,陪伴皇帝曹芳去祭拜明帝的皇陵。司马懿一看机会来到,马上行动。他派儿子司马师占领储藏武器的仓库,又派出他的亲信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分别占领曹爽兄弟的军营,完全控制了军队。他亲自出马带兵驻扎在洛水桥头,切断曹爽的归路,同时又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声讨曹爽的种种罪行,并且罢免了曹爽的大将军职务。司马懿政治、军事措施双管齐下,两手都很硬。


曹爽得到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消息,一下子就傻了眼,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曹爽集团的智囊——大司农桓范偷偷地从洛阳城中跑了出来。桓范对曹爽说:“天子在我们手中,我们怕什么。许昌离这里不远,我把你的大将军印带来了,我们可以马上赶到许昌,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全国各地的军队来讨伐司马懿。”


桓范的逃跑对司马懿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如果曹爽采纳桓范的建议,形势就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因为曹爽的职务是大将军,是三军的最高统帅,而且又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太尉蒋济十分担心地对司马懿说:“大事不妙,智囊跑掉了,我们怎么办?”司马懿对曹爽的为人十分清楚,他胸有成竹地说:“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晋书》卷1《宣帝纪》)话虽然如此,但司马懿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为了让曹爽上当,司马懿派人去劝说曹爽,说太傅只是认为你们兄弟的权力太大了,只要你们放弃兵权,太傅可以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将来当一个腰缠万贯的富家翁,你们放心好了,太傅绝不会伤害你们,他已经对天发过誓了。


曹爽将桓范的计谋和司马懿的建议作了比较,左思右想拿不定注意。他关起房门,想了整整一个晚上,最后同意了司马懿的建议,把自己大将军的大印交给了使者,表示归顺司马懿。桓范看到此情此景,不禁伤心地大哭,说:“曹爽蠢得简直像头猪,我也跟着倒霉,看来我们都要株连九族了。”


曹爽回家以后,司马懿马上派了八百多个民夫将曹爽的府第团团包围起来。曹爽大吃一惊,摸不透司马懿的用心,于是他就假装自己家里的粮食已经吃完了,派人去向司马懿借粮食。司马懿将计就计,很爽快地将大批粮食、鸡鸭鱼肉等食品送到曹爽家里。曹爽又高兴起来,说:“太傅真是好人,他肯定不会杀我了。”


其实,司马懿这时送给曹爽粮食,并不是他对曹爽发善心,而是要把曹爽,包括他的党羽一网打尽。这叫“欲擒故纵”之计。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司马懿采取的就是这个策略。他大肆收集曹爽集团的罪证,说曹爽他们要谋反篡位,淫乱先帝的嫔妃等等,这都是满门抄斩的罪名。他对曹爽的党羽大搞刑讯逼供,同时又让他们相互举报。司马懿明明知何晏是曹爽的心腹,却让他去审理曹爽的案件。何晏以为可以借机邀功,洗脱自己的罪名,于是在审理曹爽案件的过程中,拼命扩大打击面,穷凶极恶,唯恐有漏网之鱼。最后,何晏向司马懿报告审理案件的结果,提出应该诛灭七个人的全族。司马懿却说不对,应该是八个人。何晏急了,问司马懿:“难道是我吗?”司马懿说:“对呀,就是你!”于是何晏遭族诛。曹爽集团被一网打尽。


如何评价司马懿


从上述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深藏不露,韬光养晦,善于后发制人,不管政治斗争的形势多么险恶,他始终能够审时度势,稳操胜券。每临大事有静气,他不仅自己处变不惊,一如平常,而且还要求两个儿子也能如此。例如司马懿准备发动政变的事情,都是同他的长子司马师秘密商量的,其他人一概不知,包括次子司马昭也不知道。等到司马懿决定发动政变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司马昭。当天晚上,司马懿派人去观察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的动静,司马师睡得很好,一觉睡到大天亮,而司马昭却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说明在决定司马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司马师更沉得住气,更为老练沉着,而司马昭显得稍微稚嫩一点。当然,这个时候的司马昭刚刚出道,在政治上和父兄相比,还略欠火候,不够成熟。以后经过多次历练,司马昭的政治手腕比之父兄已经毫无逊色。到了司马昭掌权的时候,邓艾也好,钟会也罢,这些智谋之士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谓料敌如神。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在使用韬晦谋略的时候,不仅需要冷静的头脑,随机应变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个足够的耐心,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忍”。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魏明帝死后,曹爽夺取了司马懿手中的权力,司马懿对曹爽恨得要死,必欲置其死地而后快,但他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绝不行动。他采取的策略就是忍,司马懿居然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忍到正始十年(249年),才发动政变。司马懿整整韬晦了十年,也就是忍了十年。


司马懿画像 视觉中国 图


由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的过程中,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作用可非同一般,司马懿无疑是一个应该肯定的人物。但是由于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故有晋以降的大部分帝王与史家都认为司马氏弑主篡逆,得天下不正。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观点。李世民在为《晋书·宣帝纪》所撰的制文中曰:“(司马懿)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


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封建统治者是站在正统主义立场上来评论“司马代魏”之事的。中古帝制社会,忠君是封建伦理的核心,不忠就是叛逆,为纲常伦理所不齿。然而,历史唯物主义早就批判了这种封建正统史观,更不以传统的忠君观为是非准则。


当今社会,评价历史人物的主基调是什么?毫无疑问,主要是看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是否对社会、对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司马代魏,应该是无可厚非的。西晋太康元年(280),三国归晋,结束了“鼎峙数世,干戈日寻,流血百载”(《汉晋春秋辑本》卷1)的分裂局面,司马氏为统一全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与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等同。作为古代史中最重要的国史,《三国志》、《晋书》也不得不为他们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本期编辑 彭炜轩


推荐阅读


小伙拒绝让座遭大妈怒怼,网友却一边倒地挺他:抵制道德绑架

一条腿换一条命,值吗?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大妈手戴9个戒指7个被卡,还有1个嵌肉里……看着手疼

茅台学院毕业能直接进茅台集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