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普众发现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包括其在新靶点开发、ADC药物研发方面的成果,以及两大技术平台MabArray和T-Moiety的应用。普众发现通过创新技术平台开发出系列创新ADC药物,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药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普众发现开始寻找新靶点,挑战“FIC/BIC”品种。
普众发现在生物科技领域不再低调,开始积极参与新兴靶点和偶联药物新机会的探讨,期待在新一轮周期中发声。
关键观点2: 普众发现融资情况良好,获得多家投资机构青睐。
普众发现自创办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且在今年资本寒冬中仍成功完成融资,背后不乏知名投资人如默克投资、凯风创投等。
关键观点3: 普众发现在ADC药物研发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普众发现利用MabArray和T-Moiety两大技术平台,开发出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ADC药物,靶点的选择新颖且可行。
关键观点4: 普众发现的技术平台助力研发差异化ADC药物。
普众发现的抗体发现平台MabArray和ADC技术平台T-Moiety为公司在靶点上做出差异化的ADC药物提供了有力支持。
正文
▲ 扫描二维码报名
十多年以来,为了将研发风险降到最低,相当数量的biotech公司选择扎堆成熟靶点。而这并不是一种能规避风险的有效策略,其背后的逻辑无非是将早期的研发风险转移到后期同样棘手的商业化风险。
行业震荡洗牌后,Biotech公司们开始寻找新靶点、开发难成药靶点,挑战“FIC(First-in-Class)/BIC(Best-in-Class)”品种,以求在新一轮周期发声。
其中,已经搭建起了一系列扎实、创新靶点ADC管线的
普众发现
便是这条道路上最具硬核力的一员。
在
即将召开的2024柏思荟年会暨第6届生物药开发者创新大会
上,我们也设置了
「新兴靶点」
、
「偶联药物新机会」
、
「海外市场通路:Fundraising,Deal
and IPO」
等论坛,来深度探讨相关话题,敬请期待。
这里的低调是指“对外”,比如我们想在公开渠道搜索普众发现融资的新闻,能找到的有效信息则是少之又少。
而实际上自
孟逊博士2019年创办普众发现
以来,公司已经至少完成了4轮融资,并且在2023年的资本寒冬中也顺利完成了一轮融资。背后的投资人中不乏默克投资,凯风创投,北极光创投等明星资本,其中凯风创投押注三轮,朗盛资本押注两轮,对普众发现更是青睐有加。
在“合作”方面也亦如此。今年国内药企完成的多笔ADC交易和融资的背后,实际上也有普众发现的身影。
年初,昂阔医药宣布完成了1亿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推进其核心管线CDH6
ADC的研发。支撑昂阔医药高额融资的ADC药物正是来自普众发现。双方在2022年6月就CDH6
ADC药物CUSP06达成了合作,昂阔医药获得了CUSP06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独家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
6月,Mabcare
Therapeutics将PTK7 ADC新药MTX-13的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以超12亿美元的总金额授权给了国外药企Day
One,而MTX-13则是由Mabcare和普众发现等共同开发而来。
这两个重磅新闻背后,
幕后大Boss普众发现仍然是偏隐身的状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普众发现也开始站上舞台中央。
8月20日,普众发现宣布,将靶向TF的ADC新药AMT-754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超10亿美元的总金额授权给了Adcendo,目前AMT-754已经在澳洲申报临床,美国的IND申请也将在近期申报。
在国内掀起的ADC浪潮中,普众发现已经没法再“低调”了。
除上文提到的CDH6/PTK7/TF
ADC外,目前普众发现还有多款ADC处于临床阶段,靶点包括FRα,HER3,MUC18,CD44v9,CDH17等。从靶点的选择上来看看,普众发现的立项,独到、新颖且可行。
具体来看,在CDH6
ADC的竞争上,
普众发现/昂阔医药的CUSP06仅落后于第一三共
,且目前全球有且仅有这两款CDH6
ADC进入临床阶段;
MUC18
ADC药物AMT-253则是一款潜在FIC
ADC
,2023年12月在国内获批IND,目前全球范围内研发进度领先;
CD44v9
ADC药物AMT-116同样是一款潜在FIC
ADC
,2024年1月在国内获批进入临床;
CDH17
ADC药物AMT-676进度全球领先
,除AMT-676外,仅有TORL
Bio的TORL-3-600处于临床阶段。
而普众发现能在靶点上做出差异化的ADC药物,得益于两大独特的创新技术平台。
其一是抗体发现平台MabArray。MabArray抗体平台可以用于发现新颖的细胞表面抗肿瘤靶点以构建First-in-Class靶标。基于MabArray抗体平台的10万级超高密度抗体芯片库,普众发现可以实现传统方法无法完成高分辨率抗原筛选,并识别高难度抗原如多次跨膜,特殊构象,糖蛋白等,一次性覆盖人类细胞表面膜蛋白(潜在药靶)~50%。
其二是ADC技术平台T-Moiety。T-Moiety是一种高亲水性自裂解连接子修饰技术,用于开发ADC的新型Linker。T-Moiety连接子具有更优的“疏水屏蔽效应”与稳定性,可以大幅度提高ADC治疗效果,以及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且能够克服多重肿瘤耐药性,重要的是毒副作用并没有增加,进一步提升了现有ADC药物的治疗窗口。
在T-Moiety平台上,普众发现进一步开发了T1000连接子,该连接子能够克服Exatecan因其过强的疏水性导致无法直接偶联抗体的困难,并赋予ADC更强的旁观者效应和肿瘤浸润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Discovery 2023;13(4):950-73)。
基于两大技术平台强大的底层创新力驱动下,普众发现已经研发出了系列创新ADC药物,并且有望源源不断开发出极具竞争力的ADC。
注:资料转载自
各大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源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