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数学,早已成为“国民难题”。
坐拥顶级教育资源的娱乐圈家长们,也照样被孩子的数学搞得头大。
其实,许多爸妈不知道,
孩子的
“
数学脑”并非天生,全靠后天培养。
《最强大脑》里,年仅9岁的小选手周戈岚,漂亮的完成难倒了不少学霸的「玲珑拼图」。
被问及教育方法,周戈岚的爸爸曾坦言,
他从小会陪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效果超好!
选对数学游戏,从小陪孩子玩一玩,能在孩子数学启蒙敏感期,培养数感。
让
孩子沉浸其中,不知不觉提升了
数学感、思维能力
和
逻辑能力
。
可惜市面上的数学思维培养书虽多,大多拘泥于“刷题”。
我们寻寻觅觅很长时间,终于找到
这套
真正能让孩子巧玩、巧学的数学思维培养“神秘游戏套装”——
它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中提到,
抽象、推理、建模
这3大数学思想,都应用到了具体的游戏设计和解题思路之中。
因为它的研发团队正是由
资深数学专家、一线数学教师、教研员、小学校长组成的!
其中曹一鸣教授和马云鹏教授,两位指导专家
同时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编写专家。
打开这个
“神秘小紫箱”,
就能颠覆你对数学的想象。
就算不爱数学的孩子,也会忍不住发出“数学太好玩了”的感叹。
这么酷炫奇妙的游戏盘,可是七彩思维的
“发明专利”
。
1~16数字小方块
+
框架格子
。
环保材质,没有一点味道。圆角设计,手感超赞。安全性有保障。
内容超超超丰富,从
加减法计算、图形认知、金钱认知、时间认知,
到复杂的
周长计算、角度计算、空间认知和分数认识。
玩法超简单,只要把游戏盘展开,平放在游戏书上跨页,就OK。
左边游戏区:
仔细阅读上方的游戏规则,就可以开始解谜啦。
右边答题区:
把每道游戏
对应的数字方块,放进相应的答案格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不会教,孩子也不会玩,该怎么办?
别急,每个游戏页面右上方都有一个二维码,
扫码就能看专业解说视频。
清晰、明白又有趣。
不管是玩亲子游戏,还是孩子自学自乐,都非常合适。
随书附赠一本
《指导手册》,
是整套游戏的“点睛之笔”。
· 书里每个游戏,
对应了小学数学
的哪些
知识点及应用举例,
一目了然;
· 游戏解谜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
“数学思维”
标记得清清楚楚。
整套游戏书,从易到难,拾级而上,
孩子可以从简单的1星游戏开始,熟悉游戏规则,给大脑“热热身”;
这套书,还得到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制核心专家、《中小学数学》杂志副主编、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大咖
的
鼎力推荐。
原价248元,
现在给到大家的
特惠活动价,
仅需139元
,
就能一整套游戏盒子带回家!
不过是去一次电玩城的钱,就能让孩子玩上好几年,这个价格真的爱了!
想让孩子拥有“数学脑”,
辅导数学作业不再着急上火,
现在就赶紧下手吧,限时特惠,手慢无哦~
为什么说拥有它,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重新爱上数学的机会?
打开这套书,孩子就会明白为什么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话不多说,先给大家看一个游戏案例,名字叫做「面具罗盘」。
动物们,要参加假面舞会了,大家来找一找,他们各自带着什么款式的面具呢?
乍一看,好像就是把左边小框里的动物+面具组合起来,就像这样,似乎很快就找到答案。
第一,
上方有个双层转盘,外层是一圈动物,内层是一圈面具。
而且游戏规则里强调,
“以下面的动物头像和面具作为终点,依照转动和方向和步数”
来推断带着是哪个动物,戴着哪款面具。
所以大家发现没,框里给出的动物和面具旁边,都有一个小箭头,后面标注了不同的步数。
就能第一个小框来说,小狗是轮盘转动了3格之后得到的,面具则是轮盘转动了2格之后得到的。
因此,想要找到正确的动物和面具,就得让孩子发挥
“逆向思维”,
分别往后退3格和2格。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找到答案,是戴着蓝色面具的老虎。
第二个心机之处
就在于,如果你以为就像抽奖一样,大转盘永远都是顺时针转动,那又错了。
仔细观察,还有一些小框里的动物和面具旁边的箭头,是逆时针哦~
一会往左转,一会往右转,这不是给大脑做体操是什么?
这个游戏,孩子们会玩得不亦乐乎,
找到动脑、思考带来的快乐。
大家细想一下,这跟小学二年级应用题里的蜗牛爬树题,是不是异曲同工?
蜗牛第一天爬7米,晚上掉下来3米,第二天爬了5米,晚上又掉下来2米,求蜗牛到底爬了几米。
同样的题型,放在数学书上是“死活不会”,
在这套书里,却是“一玩就会”。
正如北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评价这套书时讲到的:
这套书看似每页都是游戏形式,但它并不是一套简单的游戏书。
乍一看,是不是很像孩子学习运算,必须要掌握的“竖式”算法?
但它没有数字,而是用不同的图形来代替。该怎么解呢?
特地给大家拍了一张书中
高清
图解
图
,
建议大家点击图片,放大感受一下。
加法的原理、“进位”的概念和原理,
都融入其中了。
孩子就能很快理解,如何借助竖式进行运算,而且还不容易出错。
同样的「冰糖葫芦」小游戏,原理就是
小学五年级数学里的
等式加减法。
区别在于,这里用到了孩子们都爱吃的各种口味冰糖葫芦,
比起干巴巴的数字来,不要有趣太多。
孩子甚至不需要计算,只观察其中的规律,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一旦
理解了数学原理和规律,做起题来自然得心应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中提到的,
抽象、推理、建模
这3大数学思想,
这本书就像
把小学数学,甚至是部分初中数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全部“揉圆搓扁”变成了一个个可爱,有趣的游戏模型。
家长完全不用担心看不懂、不会玩的问题,孩子想玩、爱玩都来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