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主要讨论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重点阐述了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介绍了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地带变化,中纬度地区的东西延伸和南北更替的自然地带,以及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类型。同时,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地方性分异,包括其在较小尺度上的表现,以及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岩石风化物对地方性分异的影响,黄土地的形成和分类,以及不同区域黄土的特点和判断方法。该文章对于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文章讨论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包括自然环境的横穿大陆的自然地带变化和地域分异规律。
关键观点2: 中纬度地区的地域分异。
文章阐述了中纬度地区的自然地带分布和地域分异的规律,包括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变化。
关键观点3: 地方性分异的表现和影响。
文章详细描述了地方性分异在较小尺度上的表现,以及其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还讨论了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因素对地方性分异的影响。
关键观点4: 黄土地的形成和分类。
文章介绍了黄土地的形成和分类,包括水成黄土和风成黄土的特点和判断方法。还讨论了黄土地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关键观点5: 文章的来源和使用注意事项。
文章指出内容的来源是新人教版高中地理书的“本章要点”,并结合其他教材进行糅合。行文可能枯燥,能力有限的地方可能出错,但旨在为初学者或高考一轮复习者提供帮助。
正文
欢迎大家检索、浏览及关注同类型公众号“㱏史蹊”:
六、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形成陆地自然地带、垂直带、地方性分异等多种地域分异规律。
1、
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以及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图5.8)、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在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地域分异呈现森林带一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
2、
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3、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例如,按照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在温带湿润区应该发育着落叶阔叶林。
但是在温带
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水分较少,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
而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生长着草甸植被;
只有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才能生长落叶阔叶林。
于是,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
)
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
4、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
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重复性则表现为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例如,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墚、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
5、
地方性分异还发生在更小的尺度上。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
岩性和土质的差别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6、
在草原上,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
由于蒸发强烈,钠、钾在土壤表层不断累积,这些地势低洼的地方便形成盐碱地。盐碱地土壤和水含盐量高,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
7、
岩石风化产生的黄土,颗粒较细,易于被流水和风搬运
。根据黄土搬运方式,可将堆积的黄土分为水成黄土和风成黄土。在我国东北的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过渡区,山脉西侧往往有宽度较大的黄土堆积,而东侧黄土少见。这些黄土结构紧实,缺少钙,符合水成黄土的特征。据此,很多学者判定这里的黄土为水成黄土。
但是,
地理学者则根据分布特点,认为这里的黄土是风成黄土。
第一,
若是水成黄土则山脉的两侧都应有相应的黄土台地分布,只有风成黄土,才可能仅分布于山脉冬季风迎风的一侧。
第二,水成黄土的宽度较窄,风成黄土的宽度较宽。
这些黄土显示与水成黄土接近的特征,则可能是堆积后长期受流水作用的结果。
说明:
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书的“本章要点”为纲要,然后结合人教版和湘教版两大教材(高考)易考知识点糅合而成。其基本内容均来自书本,而省去插图,略有拓展(对于初学者或高考一轮复习者,或有所裨益)。由于只是书本摘抄,行文不免枯燥,又因能力有限,行文难免有误,敬请谅解。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图文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湘教版《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一、百度百科等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利
之王
审核 | 利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