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的节奏,像一把火
七月份的尾巴,火候终于减弱
今天,默默码字的小编抬头就看到了这样的窗外:
据上海市气象局官方微博,上午11时许,没下到雨的地方大多在33-35℃附近,下到雨的地方在30℃以下。
这是不是和它↓↓有关系捏?
中央气象台7月29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的中心今天(29日)上午10点钟位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东偏南方大约26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2.6度、东经123.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50-2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80-12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50公里。
预计,“纳沙”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维持或略有增强,将于29日傍晚前后在台湾花莲到宜兰一带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14级,40-42米/秒),30日凌晨到上午在福建霞浦到厦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强热带风暴级或台风级,10-12级,25-33米/秒)。登陆后,“纳沙”将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30日夜间到31日早晨在江西东部减弱为热带低压。
受台风外围影响,7月31日起本市转为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的天气,最高气温将进一步回落至
35℃以下
,高温天气有望告一段落。
是的,台风要来了,但是传说中的“最强台风雨”会不会有变数,还说不准哦~
今年台风流行“出双入对”,继5号台风“奥鹿”和6号台风“玫瑰”徒留一人终老,7号台风“洛克”和8号台风“桑卡”你走你的路之后,在“纳沙”的西侧,南海热带低压已于昨晚加强为今年第10号台风(暂无命名)。
今晨5时其中心位于闽粤交界处南偏西方大约635公里的南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预计30日白天掠过台湾西部,30日夜间到31日早晨在福建中北部沿海登陆(热带风暴级)。登陆后强度渐弱,并将与今年“纳沙”减弱后的残余环流合并北上。
气象部门目前预计
“纳沙”将携今年最强台风雨而来
,实力相对较弱的10号台风还是其“水汽库”。届时,加长版台风雨将给包括上海在内的8省市先后带来持续性降雨。7月30日起到8月初,华东沿海地区自南向北将出现明显的风雨天气。受台风外围风雨影响,上海也将出现大风大雨和明显降温。
不过,当两个台风中心距离在1500公里以内时,它们将产生互旋、互斥或者互相吞并的
双台风效应
,也称
“藤原效应”
,这将给台风的路径和风雨预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市民还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