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意图
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意图

十年专注看竹的人,自己也会变成竹。

每日意图  · 公众号  ·  · 2024-10-25 23: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公众号·每日意图
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 Ono Chikkyo

任何一种技艺,都要求人对于材质、对于事物的内在生命尺度的亲熟和精通,而这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与事物的亲身打交道才能获得。


训练的意义主要不在于灌输现有的技术法则,而在于培养这种对于事物和材质的亲熟。长期在一起生活,最终能使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体获得对于对方生命的理解。


本文选自《弓和禅》一书
奥根·赫立格尔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冬至 译










无我无形


初学剑道的人,不管他的臂力是多么强大、不管他多么好斗、多么勇敢而无敌,一开始练习,他的心情就会变得不安,如同他从前的自信已消失殆尽一样。


现在,他从训练中知道在以剑决生死的战斗中,有许多人为的陷阱可能使他丧失生命。 不久,他开始让自己的注意力处于极度的警惕,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对手。他不仅墨守成规地抵挡敌人的进攻,还主动地进攻敌人。但是,尽管如此,他却连入门之前的自己都不如。


从前,他漫不经心,一半游戏一半认真地舞剑,那舞剑的地方、舞剑的瞬间所产生的斗志抓着他的心。 现在,他不得不承认,他被比他更强大、更敏捷的人们以熟练的剑术打败。


来自他们的打击是那么准确而严厉。 他还不得不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打击。他要有所前途,就必须不懈地努力练习,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他的老师也没有好的忠告可给他以帮助。 他只有孤注一掷地去战胜敌人,甚至战胜他自己。他这样学会使他重获自信的充满魅力的剑术。然后,他会感到他正向自己所希冀的目标一步一步地靠近。


但是,泽庵却巧妙地让人相信: 对于弟子们的这种状态,老师考虑的完全不同。


为什么?老师知道这样的剑术只能造成一个结果:“他的心被剑所夺。”


弟子无法专注于不看敌人以及敌人舞着的剑。 他再三思考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得手,等待着对手可能出现被他击中的那一瞬间。简单地说,他想借助他所有的技术和知识来自救。


泽庵称如此的行为失去了“心的现在性”。 就是说,他那具有决定性的出击永远是迟到的,也永远不会令敌人的剑“向敌人自身回刺”。他越是让自己剑法的优越性依赖于他的深思熟虑,他的刻意、他的战斗经验、他的战术,就越会妨碍他的觉动之心的自由自在。


怎样才能使之得救啊? 怎样才能将那样的技能转向“心灵”的境界?怎样才能从技术至上中呼出真正的剑人风格?


答案只有一个: 弟子们得做到无心无我!


他不仅要放下敌人,还要放下自己。 他必须通过这样的过程,并在此中觉醒。然后,将这个过程抛在身后(即使结果可能会失败)。他必须不去想他和对手的关系,甚至他们对阵时的生死大事。


可是,这样做的时候,他因注意力过度集中自身,而又陷入了不得不故意避开敌人的自我斗争的旋涡中。 他忽略了他已不能真正地看自己。不管他看似如何努力,有一个对手依然神秘地站在他的眼里。如此,放下了敌人不过是一个假象,他越是努力地忘记敌人,和敌人的关系越是坚固难解。


为了让弟子确信,这样的将注意力转向自己,归根到底,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有必要启用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灵引导法。他必须学会将注意力象从敌人身上移开那样从自己身上移开。这样才可从究竟意义上做到无心无我。


为此,须和弓道弟子们一样,在训练中,经受太多的忍耐和太多的失败。 但是,如果只要这样的磨练有一次使他获得了成功,达到了目的,他对于意识的执著(对无心的刻意追求),便连最后的渣宰一起消失在他所到达的无心状态。


因为达到了这种离执和无心的状态,前面所说的出自本能的回避打击的状态就会以令人惊异的情形自行出现。 如刚才所说,当他知道敌人对他进行攻击到他一闪躲开,这之间的距离连一根发丝也插不进。


现在,他可以迅疾躲闪和进攻。 在躲闪的瞬间,他的身体已作好进攻的准备。然后,连自己都没来得及注意的时候,他发出了致命的一击,准确无误。


他的敌人连抵抗的招数都没有就败在他的一剑之下。 这一剑,简直像是它自己在舞自己,它自己刺向了对手。这和弓道中的“它”瞄准,“它”射中一样。


这里,“它”还代替剑手,来驱使剑手经过刻意苦练而获得的能力与技术。这里所说的“它”,即使能够被人们理解,也决非可以追求得到的东西。“它”是只对体悟过“它”的人们才会显现的“某种东西”,除此之外,“它”无名无姓。


对于剑道的最高境界,泽庵有着清晰精辟的论述。 他说:关于“我”和“你”、对手和他的剑、我自己的剑及其使用方法的思考,还有关于生和死,早以不再干扰真正的剑人之心。


“一切都是空无的。 你自身、飞闪的剑、舞剑的手,甚至连空的念头也没有。”


“最惊人的行为就从这绝对的空中展开。


这个观点,不仅符合弓道和剑道,也符合其它所有的艺术。


现在,我们来看看绘画。 绘画的大师境界有着如下的明显特点: 大师在开始创造艺术形象的同一瞬间,他的自由自在地挥洒画技的手,便以毫发不入的速度将那浮现在心灵的画面画出。 内心那无形之物变成了可见之物,绘画自行完成。


这里,有一句“教示”送给画家们:


“十年专注看竹的人,自己也会变成竹。然后,忘掉一切,然后——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禅茶一味  ·  席慕蓉:今生相逢,总觉前缘未尽
8 年前
父母必读  ·  做父母,要警惕可怕的分心
8 年前
青音约  ·  记住!你是老婆,不是老师。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