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移民及海外规划的服务平台。移民帮官网:www.yiminbang.com |
在北京,年收入一百万的家庭的生活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这我有过很多观察。
之前在大厂工作,周围一群年收入过百的同事。月薪其实并没网上算的那么夸张,主要靠年薪碾压众生,强悍的部门一发十几、甚至几十个月的奖金,再加上股票和各种福利,达到这个水平不算难。
不过,税前税后百万收入还是有所不同的,税后百万才是真百万,如果是税前,拿到手里的也就70万左右。虽然看起来收入差距不算小,相当于北京顶级国际学校一年的学费,但大家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个群体大多是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事业上有积累的职场精英,家庭月收入5万以上。
他们大多在北京拥有一套住房,家底儿比较丰厚、对房产下手早的人有机会住四环,这当然是很好的选择,但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远见,也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第一次买房时收入还很一般,又想住舒服些,所以都扎到五环外。
我有不少朋友住回龙观或天通苑,有钱人住上地。
他们买房,入手的时候大多在500万左右,按首付150万粗略计算,每个月还贷,有的两万打不住。
这一年20多万的贷款对年收入百万的家庭来说,是能比较轻松拿出来的,但这种轻松感最多维持到生娃,一旦孩子要开始读书了,就得琢磨上什么学校,就得考虑换学区房…...
一谈到学区房,这个收入就尴尬了。
现有的房子不在教育核心区,再涨价也跟不上学区房的涨得快,就只能靠面积换位置。对学区的要求越高,面积就越小。
不中个大奖,西城宏庙3000万的学区房肯定是买不起的,但又实在忍不了全家老老少少五六口塞进一个60平蹩仄的旧房子里。
毕竟,年入百万也算职场精英了,天天职场打拼到底为了啥?每天带着一身疲惫回家,还要对着一个锅碗瓢盆叠罗汉的破屋子感叹人生艰难,不得抑郁症都难!
之前我写过一个手握1000万在北京买不到房的V爸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买不到能让一家人都住的相对舒心的学区房,就只能在学区之间挣扎。
而且,很多焦虑是在买学区房之前就开始了。
在北京年收入百万的群体,大多属于“富一代”,家里没矿,是靠自己奋斗而成功的佼佼者,非京籍小镇做题家。
他们特别相信“教育改变命运”,所以希望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这条路上,学区房只是一个选项,教育的焦虑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很多人都被幼儿园虐童事件吓怕了,想进公立幼儿园,发现公立园非常难进,因为资源极度稀缺,准入门槛主要看户口和房产。非京籍的路基本被封死了,只能送孩子上私立。
私立里面有一类是民办转普惠的幼儿园,价格便宜,一个月平均1200还包餐,但一个班至少40个娃,老师的作用主要是看孩子。
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好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更不要提还希望早做英语启蒙的。
能达到百万收入水平的家庭,通常会把孩子送进私立园,最一般的双语幼儿园学费大约5000左右,也有学费一年18万的。
家长觉得自己为孩子的教育投资,舍得花钱,完全花得起。但实际上呢,大多都是高估了自己。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搞教育,学费都不会是最大头。报班呢?素鸡呢?考级呢?还有时不常的要带娃来个开拓视野的旅行呢?
我有一个朋友,大厂精英、职位不低,妥妥的大厂精英。
家里有俩娃,老大前年考进私立学校,为了娃上学,方便老人接送,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面积不小,租金一个月2万起,一年24万,逐年递增。
他娃读的私立学校学费不算贵,一年10万起,上了一年网课学费也不打折,家长还得表示心甘情愿,毕竟私立学校不像国际学校,家委会还能有点话语权。
然后,就是给娃报班,这个属于教育黑洞。
他自己之前还觉得自己的收入完全能控住:语数外全科最普通的一套下来一年两万多,书法课一节150,羽毛球、篮球一节各200块,最贵钢琴课一节500,每周也就上一次课。
后来发现教育消费上有点“贵”,是从学滑雪开始的。
充了3万块的卡完全经不起刷。20分钟一节的课300块,一次至少上两节课才值得自己送娃一趟。这还不算,周末还要带教练去滑雪场现场教学,折腾一次京郊2000块,去崇礼也差不多这个价,还不算油费和过路费。
这个寒假,发现报班也开始报不起了。班上几个家长要强化孩子英语思维,凑了个四人小班请外教上精读课,一个小时600块,一次上3小时,上了不到10天就觉得贵,实在顶不住了,最后找了个理由退出了。
这还只是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他家二宝明年就上幼儿园了,不得照着老大的范本继续养吗?
在北京,如果家庭年收入百万且无娃可以过得很滋润:
可以没事下个馆子,买衣服化妆品能追求品牌,时不常还能入手几个奢侈品包包;
可以周末看话剧歌剧随心所欲,演唱会只买前排票,花几千块挥动荧光棒的感觉仿佛18岁;
可以随时想走就走的旅行,到大溪地潜水或定制北欧行不必精打细算;
买房只求品质自己住着舒服,买车看心情完全不必考虑实用不实用…
就这样败家,你每年还能省下一部分钱做投资理财,存起来。但想要靠这些收入,就想拥有养孩子的自由?这根本不可能。
只要孩子开始读书,过日子就要精打细算,个人需求可以娃的教育面前能无限地放低。
祖上没矿,他们选择30万以内的车型最常见,之前大众丰田沃尔沃,后来摇号难,很多人排队新能源买特斯拉,入门级的奥迪、宝马、奔驰不少,买比亚迪秦也有。
就算家里有俩车,坐地铁的时候还是居多。
房子基本不在公司附近,确实买不起。上下班通勤就有困难,开车堵、地铁挤。
有天晚上快9点了,一个同事给我发消息,说在后厂村里堵了快一个小时,听完樊登老师讲路怒症,也压制不住自己此刻的暴躁。
在穿着上,这个群体不追求奢侈更看重品质,尤其是互联网人民,一趟优衣库就能解决一年四季所有需求,省时高效!几千块上万的大衣也有,但优衣库还是妥妥撑起了大厂精英的半个衣柜。
吃上确实可以享受自由,但工作太忙赶时间,日常基本解决温饱靠快餐; 说走就走的旅行能有,却被几千块的预算局限在了京郊各大温泉、亲子酒店;老母亲买包的自由都没了,只恨不得把柜子里攒的陈年LV老货拿出来二手变现,换成班课费。
有娃之后,一切为了教育。
年入百万的经济水平,一旦想要好对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就开始捉襟见肘。最后也只能在自己经济范围允许的情况下,被迫做各种选择。
最常见的问题是择校选公立、私立,还是国际校?中间学费差距就有20万。
选公立免费,但要优质就要砸钱投入学区房,12年公立不另辟蹊径,按部就班搞竞赛走高考(或入清华少年营)每年至少十万,期间还要靠父母够努力把户口拿到手;
选国际学校前期主要是每年的学费,但后期各项竞赛活动、夏校、天才营考试至少让培养成本翻倍。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还好,成本大约30-50万,节衣缩食也勉强撑住,二宝家庭只能望洋兴叹…
报班和素鸡也是同样的道理。
学个小提琴,一个课时三百到上千块的老师都有,家长怎么选?肯定想要高水平的老师,价格就直线飙升;
选完老师看学时,是想一周一次课随便培养下爱好兴趣,还是一周上满五天走专业方向?选前者不甘心,选后者财力不足。
百万收入的家庭,在北京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夹在中间各种权衡和选择。
有选择,就容易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就难免产生焦虑。
身边40多岁的中产家庭还好,学历高、买房早、家庭根基深厚,孩子十来岁发展路径基本清晰,一年两次出境游,到处看看未来可以去哪个国家读书;
但扎根北京的年轻家庭,房贷压力大,生活疲于奔命。尤其是互联网家庭,标配都是双职工996,孩子都是老人带,靠报班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时不常就会想要逃离北上广…
早前在水木论坛上,流行着一个北京土著的中产标准。要总资产2000万(包括房产),家庭年收入80(包括主动被动),此外还有三个基本条件:
小帮:
在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中产阶级大概是最焦虑的一群父母,他们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叫: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受更“好”的教育,可谓倾尽所有鸡娃,倾家荡产购买学区房,花天价报各式各样兴趣班 、读国际学校等方式,其实培养教育孩子成才的方式不仅仅只是这几种,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提前为孩子规划身份去国外学习,或者让孩子以华侨生的身份参加国内高考, 低分上国内“清北”名校,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提前帮孩子规划好身份远比让孩子直接去国外留学更具性价比。这些 都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方式,关键在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选择。
教育投资是为孩子准备的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有机会,家长一定要为孩子未来多选择一条出路,别让他落后太远,因为那样实在太辛苦。
本文作者:miki粥
■ 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
■ 个人公众号: Miki粥(mikizhou520)
携手并肩,共创未来寰投移民帮诚邀您参加2021年4月15日(周四)20:00线上说明会 "全球经济下滑,日本洼地投资正当时"届时首席咨询师Thomas 将会多维度分析全球经济寒冬下日本的投资潜力,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报名参加~
关于移民帮
寰投移民帮——作为中国“全球财富生活规划平台”,用专业、严格、高效的服务标准,为中国高端财富家庭及个人定制:全球身份规划、国际教育咨询、海外房产投资、保险及保障咨询、海外税务规划、全球资产配置等全方位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
如需了解 世界各国 移 民 项目、申请条件 、移民优势、办理周 期及留学等 更多问题,可以拨打 400-085-6660 , 或添加小帮微信直接咨询。
❈长按二维码,加入我们移民群,老司机都在等你哦 ❈
|
娱小读同学 · 第一次嘿嘿地点都在哪些地方? 7 年前 |
|
车早茶 · 都是超大空间SUV,最近新车有点猛! 7 年前 |
|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IBE】干货|常见断路器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7 年前 |
|
糗事百科 · 10大糗事:想认识相亲对象的真面目?吃路边摊 7 年前 |
|
金融市场观察与评估 · 限价指令的期权性质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