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 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在滨州医学院的基础上设置「山东医药大学」。
图源:山东省教育厅
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失之交臂后,滨州医学院重整旗鼓,终于即将迎来升格,还有望拿下「中国大陆第一家『医药大学』」的名头。而这距离 2013 年滨州医学院公开提出筹建「大学」已过 11 年。
与此同时,随着一所所医学院陆续升级为「大学」,齐鲁大地上的医疗格局也是今时不同往日。
滨州医学院这个名字能被许多人知晓,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前几年的「改名之争」。
2019 年 12 月,烟台市政府向山东省政府呈报了《关于支持滨州医学院创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请示》,但最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花落潍坊医学院,去年 12 月底已正式启用。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滨州医学院的改名请示,是由烟台市政府推动的?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拉长时间线回溯一下滨州医学院的发展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能发现,
其实山东省的这几家医学院校,查起「族谱」来,都与 2 所医学院有关——山东医学院和青岛医学院。
早在 19 世纪中期,西医教育就已经在齐鲁大地萌芽。到 1917 年,基督教齐鲁大学济南主校园落成,七年制「齐鲁大学医科」成立,此后的 20 世纪 30 年代是齐鲁大学医科的全盛时期,「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就是从那时开始享誉全国。
到了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齐鲁大学与另外 2 家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成为「山医系」的源头。
山东医学院的主体,在此后的发展中,于 1985 年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又在 2000 年合并入新的山东大学,成为现如今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图源:学校官网
而山东医学院也分出一些「支流」。例如在 1958 年,山东医学院派出了部分师资力量到济宁,支援济宁医士学校扩建成为济宁医学院,一直延续至今。又如 1975 年,刚并入 5 年的山东中医学院重新独立,于 1996 年更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此外,山东医学院还在 1974 年建立楼德分院,迁址泰安后改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逐渐发展独立为泰山医学院,并最终在 2019 年完成「飞升」,成为大名鼎鼎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1946 年,当时的原山东大学在青岛单独设立医学院,10 年后独立建院为青岛医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的 36 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此后青岛医学院主体部分一路发展,成为现在的青岛大学医学院。
而在 1958 年,青岛医学院支援潍坊建成昌潍医学院,即后来的潍坊医学院,已于去年正式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同样在 1974 年,青岛医学院也建立分院,称北镇分院,之后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1 年 7 月,滨州医学院在烟台建立新校区,次年正式投入使用。
一位滨州医学院校友透露,目前学校的师生绝大部分都在烟台校区
,而烟台市在滨州医学院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起主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滨州医学院的更名申请,是由烟台市政府提出。
厘清了历史渊源,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这些「医学院」们都争相改名「大学」?
所谓「人往高处走」,想要谋求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前景,无论是院校还是医院,「升级」都是必经之路。
自 2019 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泰安揭牌以来,第一年在校学生已达 2.4 万,之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一路晋级变为坐拥 5 位院士,附属 20 家三甲医院的「巨无霸」。
随之而来的还有财政与教育上的资源支持。2020 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部门决算中显示,其获得的财政拨款高达 13 亿。
此外,在最新的 2024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临床医学」排名中,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已跃居省内第 2 位,超过了昔日的「二哥」青岛大学医学院。
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珠玉在前,潍坊医学院也紧随其后。
早在 2017 年,潍坊医学院校长办公会上就提出:同意学校更名为「潍坊医科大学」。同年,为支持更名工作,潍坊市特意成立了更名工作领导小组,并于 2018 年将「支持潍坊医学院创建潍坊医科大学」写入里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 年 12 月 28 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校牌正式启用
更名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在今年 7 月底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8000 余人,直属附属医院 3 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11 所,学校发展开启新篇章。
而对于滨州医学院,在大家一片「山东第三医科大学」的猜测声中,最终确定即将改名为「山东医药大学」,颇有另起赛道的意味。
目前全国范围内,叫「医药大学」的只有一所位于台湾省的中国医药大学。虽然此前也有一些院校申报更名「医药大学」,但只有滨州医学院已经进入省级公示阶段。
「大陆第一家医药大学」,如果滨州医学院如愿摘得这一称号,后续的发展势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