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书画和钱币等收藏领域,都有“临摹”“后铸”“臆造”等貌似“山寨”的标签,但这些标签并不影响收藏品卖出高价。
在收藏世界中,真品与赝品的概念,有时难以区分。某些“山寨”不但不会遭人排斥,反而相当受欢迎,比如,
2019
年
9
月
14
日,一对清末仿款“大清乾隆年制”粉彩石榴图天球瓶就在苏富比拍卖行以
37500
美元拍卖成交,折合人民币约
26.5
万元。
清末仿粉彩石榴图天球瓶《大清乾隆年制》款,图源:苏富比拍卖行
为什么这件“山寨”能卖几十万元?因为它并不是真的山寨,而是清末仿款瓷器。“仿款”是指在当代制作的瓷器上,仿写前代的款识,以表达对前代曾达到工艺水平的一种崇敬和缅怀,或者只是单纯的牟利行为,所以又叫“寄托款”或者“伪托款”,进一步又可分为官仿官、民仿官和民仿民几种形式。由于存在以上或其他复杂的情况,瓷器难以套用真假概念,只适用于“新”“老”之分。上述清末仿款“大清乾隆年制”粉彩石榴图天球瓶,就是一件形神兼备的“老瓷”,与现当代仿款瓷器不可混为一谈。
其实,不只是瓷器,在书画和钱币等收藏领域,也有“临摹”“后铸”“臆造”等貌似“山寨”的标签,但这些标签并不影响收藏品卖出高价。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典型的“山寨”收藏品。
有需求,就有仿款
从追星族喜欢购买
“名人同款”商品的现象来看,理解收藏者购买仿款古董的行为,也许并不是那么难。虽然在收藏活动中,物以稀为贵,但要达到“人无我有”的境界却不容易,所以收藏者只能退而求其次,搞一些仿款古董过把瘾。不过,仿款古董中也不乏精品,更能卖上高价。
清乾隆仿汝釉荸荠瓶《大清乾隆年制》款,图源:苏富比拍卖行
这件仿汝釉荸荠瓶于
2019
年
9
月
11
日在苏富比拍卖行以
312500
美元成交
,
折合人民币约
221
万元。汝窑位居中国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是北宋时期的代表瓷器之一,它们以名贵玛瑙为釉,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自宋至清,始终是宫廷用器,珍贵无比。清代雍正、乾隆皇帝都酷爱汝窑器,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景德镇在雍正六年(
1728
年)和乾隆三年(
1738
年)时仿汝窑器均多达
40
余件。仿款瓷器尚且如此稀少,也不难理解一只瓷瓶为何能卖上高价了。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海水赶珠云龙纹瓶《大明成化年制》仿款,图源:苏富比拍卖行
这件仿款青花釉里红海水赶珠云龙纹瓶于
2019
年
9
月
11
日在苏富比拍卖行以
35000
美元拍卖成交,折合人民币约
25
万元。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经高温作用而呈现出红色花纹,这些花纹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形成“青花釉里红”,兼具幽雅的气质和浑厚壮丽的色彩效果。而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又是青花釉里红生产的黄金时期,图中瓷器虽为仿款,仍不失大气,可谓“贵有贵的道理”。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莲托八宝纹鱼耳盖炉《景泰年制》仿款,图源:苏富比拍卖行
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瓷器中有仿款,其他工艺品也是有仿款的。图中这只仿款铜胎掐丝珐琅莲托八宝纹鱼耳盖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19
年
9
月
11
日,它在苏富比拍卖行以
62500
美元拍卖成交。景泰蓝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代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清代乾隆年间制造的仿款景泰蓝工艺品,仍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所以,工艺品是不是仿款,其实无伤大雅,关键在于是老货还是新货,是高仿还是低仿。收藏者真正排斥的,是不标明“仿款”而牟利的行为。
“临摹”是抄袭吗?
与“仿款”类似,“临摹”有时也会被人误以为“山寨”,但这完全是误会。
但凡学习中国书画的朋友,都会接触到临摹。按照传统的解释,“临”是学习者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久而久之,“临摹”成为中国书画领域的专有词汇。如果不明所以,把一切临摹书画都当成赝品,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按照创作目的,临摹又可分为几种类型:
其一,初学书画,完全模仿名家。比如了解笔画肥瘦、间架结构、墨色浓淡、运笔技巧等等,这种临摹作品是学习者用来“练级”的。
其二,小有心得之后,模仿名家的笔法结构,并不完全照搬,这是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也算是临摹。
其三,出于保护书画的目的,进行“复制”。典型的例子是《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该摹本相传是唐朝冯承素所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图源:故宫博物院
其四,临摹名家作品,用于出售。一般的临摹作品,会在款识上注明“临
XXX
之作”的字样,但也有些书画家能做到与原作形似神肖,并伪造原作的落款和印章,以假乱真,用来牟利——但这就属于造假,而不能算作临摹了。有些书画大家就有书画造假的“黑历史”,比如张大千仿石涛的画。
石涛《山窗研读图》,左仿作,右为原作,图源:上海博物馆
虽然这两幅画看起来并不完全一致,但张大千用了石涛的落款,而不是自己的,如无原作对照,难免让人“吃药”,所以算作假。
总的来说,许多临摹书画也具备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而在拍卖中受到追捧。
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水墨纸本,图源:中国嘉德
这件作品是明代宋克临摹的作品,
2016
年
5
月
15
日在中国嘉德以
9200
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宋克在元末明初章草领域是一枝独秀,是书法史中兴的承接者与标杆之一,这件作品能卖到接近一亿元人民币的级别,也说明了收藏界对临摹书画的认可。
如果有出彩之处,就算是临摹仿作,也会受到追捧。
吴湖帆临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图源:苏富比拍卖行
这幅画是吴湖帆于
1918
年临摹的,款识中有“湖帆”二字,
2019
年
3
月
22
日在苏富比拍卖行以
52500
美元拍卖成交,折合人民币约
37
万元。
后铸≠臆造,然而臆造币也有人买
与工艺品、书画相比,钱币只是收藏类别的一个小项,但专业性却很强,与大众的联系也更紧密——当然,假货也不少。但有很多朋友,将后铸币和臆造币、假币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
在机制硬币领域,后铸币(重铸币)一般是指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或满足收藏需要,而采用前代(前朝)旧模铸造的当代新币,比如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为满足少数民族地区货币金融稳定和流通需要,沈阳造币厂曾利用库存旧模具,重新铸造袁像银币。由于这批银币上的“圆”字“贝”上非从“厶”而从“△”,故而得名“三角圆”。可以确定的是,后铸币不是臆造的。
“三角圆”版袁像银币,图源:
PCGS
有些钱币则完全是臆造的拙劣作品,在遭到唾弃多年以后,却仍能卖上不错的价格。
“光绪乙酉年造”臆造币,图源:海瑞得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