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含广告
作者 |
蝎子的瞳孔
来源 |
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帆书 · 若雨
相信大家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
生活在一个每天都很忙碌、很卷的时代。
日复一日的循环,谈不上喜欢和开心,反而经常觉得恐慌、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往生活里塞得太多,以至于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
但这个世界上却有一部分人,能把苦闷的日子过得足够松弛和自在。
不是TA们足够幸运,而是TA们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留白”。
当内心负荷过重的时候,一边清零,一边拥有。
这是一种当代人稀缺的心态,因为我们都活得“太满了”。
所以,今天帆书君想好好和大家聊一聊:
如何才能拥有“归零心态”,在人生的下半场学会轻装上阵?
如果你发现自己:
年轻轻轻,却大把大把脱发;
吃得不多,但就是瘦不下来;
大病没有,小病一个接一个;
没干啥事,内心却感觉被掏空……
那么你就应该重视起来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你体内的“情绪垃圾”在抗议。
你想想,一个人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到家,每天要往体内储存多少情绪垃圾?
在职场上被同事欺负,被客户刁难,遭受伴侣的冷暴力,闹婆媳矛盾……
委屈、焦虑、愤怒……内心被各种情绪垃圾占满,其他开心、幸福的积极情绪,便再也进不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情绪垃圾桶”,但这个垃圾桶的空间是有限的。
情绪一旦超过负荷,身体便会发出最直接的信号。
随之而来的就是感受性会变差,快乐的阈值随之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很难快乐。
而且情绪是会蔓延的,会在无意中伤害到我们身边的人。
有个闺蜜的老公是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人。
她曾和我诉苦,有段时间她老公的事业处于低谷期,每次回到家就拉着个脸。
问他什么话也是爱理不理的,只要她多说几句话,他就立马变得不耐烦:
“你就不能让我安静会么?”“你怎么可能懂得我的难处!”
就这样,两个人的矛盾越积越深。
闺蜜也整天变得闷闷不乐,经常对着调皮的孩子吼叫。
就这样,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在爆发“战争”。
人的内心一旦塞满情绪垃圾,就容易爆发、失去理智,伤害身边的人。
事后感到自责,却难以自控。
因为你的内在残留了太多的情绪垃圾,被你忽视了,没有及时去清扫。
而夜晚是一个包容性十分强大的时间段。
因此,建议你可以在晚上11点或者更早一点,列出今天最影响你情绪的几件事。
比如:
“今天的工作没做好,感觉自己很差劲。”
“今天出门穿错了袜子颜色,总感觉别人在盯着自己看,好丢脸。”
这些事可能让你感到生气、难过或委屈,但你可以告诉自己:
“今天不好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了,我接受它今天的样子,明天又是崭新的。”
这就是情绪完结的力量,它会在很大程度上让你的负面情绪减少,自我攻击也会减轻。
同样,你也可以试着通过拍打枕头、对着空气骂脏话等方式,让内在积压的情绪垃圾流动和释放出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深夜躺在床上,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
因为想起过去留下的种种遗憾,难过到崩溃。
综艺《旅行任意门》中,娜扎一个人坐在秋千上,谈起自己失去爸爸的遗憾,悲伤不已。
2014年,当她得知爸爸离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她说爸爸很喜欢自驾游,可爸爸在世时,她带他去过的城市只有北京。
现在娜扎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有条件给他更美好的人生,却再也没有机会做到了。
她也常常被自责、后悔的情绪拉扯着,深陷内耗。
或许你也经历过很多遗憾,比如:
多年的感情,终究没能逃过异地恋而分手;
很刻苦学习,却没考上理想的学校;
后悔没早一点转行,事业一直没起色……
“如果当时……就好了”,这是人在后悔时常常会说的话,心理学上也叫
“后视偏差”
——
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马后炮。
然而,反复咀嚼过去的遗憾,只会导致自己没有能量去做更多的事情。
就像娜扎说的,她以前在爸爸心里是小公主。
爸爸走后,她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可以很强大,去照顾好妈妈和姐姐。
所以,不妨试着从每一件让你遗憾的事情里,找到积极的意义。
你可以和过去的遗憾做一个“告别仪式”,比如把遗憾全写在纸上,然后烧掉,从此清零。
日本负责临终关怀的医师们,总结了人们在死前最后悔的25件事,排名第一的遗憾就是“没做自己想做的事”。
假设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选择做什么呢?
心理学家Gilovich和Medvec曾指出:
根据后悔的时间性模型,当你面对不确定的事情,“不做”的后悔程度要比“做“更深。
所以,在往后的人生中,勇敢放下过去的遗憾,腾出更多的心理空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好像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通病:
无论做什么都太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了,所以每天都活得很累。
朋友小A大学毕业后一心想去海外工作,所以从实习开始,每一步规划都是为了这个结果——
找外派项目的公司、努力精进外语、
加班
加点……每天都活得特别紧绷。
但两年多过去了还没有实现目标,她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不断怀疑自己。
相反,我的另一个朋友小C,虽然也想去国外深造。
但毕业后她先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了两年,公司业务逐渐扩张,准备开拓海外市场。
老板看她各方面的能力都很不错,毫不犹豫地把这个机会给了她。
于是她在国外待了一年后,回国创业了。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越想要某件东西,越努力想做成某件事,反而离它越远?
因为我们的身体本就是一个能量系统,当系统承载的压力越多,能量就会堵塞,也就难以聚焦于当下的事情。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问题,数不胜数。
比如:
工作执着于领导的认可而急功近利,却为此犯下了更多的错误;
感情上因为年纪到了而急于结婚,没有真正享受过恋爱的美好……
当你越执着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而当你放下执念,结果反而可能给你惊喜。
前阵子我再见到小A时,她已经在国内工作三年了。
她告诉我,当时一心想去国外工作,是因为觉得自己如果不早点出去看看,年龄大了就更没有机会了。
但回过头来看,国内多年的工作积累,也让她有了更多可以与世界连接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放下对结果的执念,允许一切发生,享受经历的每一个过程。
你会发现:
每天过得不再那么焦虑和内耗,内心更加舒展和松弛,也就能生出更多的能量,更清楚内在的需要,心愿也就慢慢地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