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
作为全球美妆行业的领导者,
欧莱雅集团早在2006年就发布了《可持续性发展报告》,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集团战略,在后续的近20年时间里,欧莱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执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010年,欧莱雅中国发布全球范围内首份可持续发展国别报告;
2013年,欧莱雅提出以“美丽,与众共享”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0年,欧莱雅启动了全新的可持续项目“欧莱雅,为明天”(L’Oréal for the Future)2030,并设立了两大战略:第一是推动欧莱雅业务模式转型,尊重地球的极限;第二是为应对全球挑战作出贡献。
2023年,欧莱雅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连续8年获得3A评级的企业,这显示了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表现。
而作为欧莱雅最为重视的市场之一,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JeeSeon Park)对于ESG和可持续发展也
分享了
自己的观点。
在接受Morketing采访时,朴智鲜表示,
“在早年间,我对商业的理解是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确保我们在竞争中领先。但可持续发展的旅程让我开始从「双赢」的角度思考问题,商业不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需要转变为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
也正因此,在朴智鲜看来,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三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企业自我转型,赋能和提高消费者参与度、以及与生态系统合作。
企业内部推动自我转型,
优化产品生产全过程
在自我转型层面,朴智鲜表示,
作为一家美妆公司,欧莱雅的产品涉及到开发、生产、包装和后续销售等多个方面,因此如何在每个方面都保持可续性,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
首先,在原材料的获取上,美妆产品经常需要提取某些天然材料的精华,或者是通过化学合成某些材料,如果采用相对传统的工艺,例如通过发酵技术从植物当中提取活性分子,就意味着更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从而加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因此,欧莱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引进天然、有机可再生原料,替代传统化学合成原料;另一方面,通过革新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而减少碳排放。
例如,兰蔻菁纯系列(Lancome Absolute)就摒弃传统提取方式,转而运用全新的冷压工艺从松木中精准提取有效成分。
除原材料环节外,在生产包装时,同样需要考虑可持续。谈及此,朴智鲜表示:
“欧莱雅有一套 3R 框架(即 Reduce 减量化、Replace 替换、Recycle 可回收)作为指导原则,用来确保包装生产符合可持续化理念。”
当然,所谓的减量化并不意味着单纯的使用更少的材料,同时通过创意和更好的工艺,让产品包装既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也能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例如,欧莱雅洗发水使用的塑料泵头,就可以让后续分类回收的过程中不用和过去一样取出泵头内的金属弹簧从而简化回收流程。当然,可替换包装也是符合3R框架的最简单的可选项之一,就像巴黎欧莱雅的一款发膜产品,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正装和可替换装两种版本,可替换装比正装轻了约29%左右。
就像朴智鲜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样:“
我们生产的产品是基于可持续性发展为前提的,但即便如此,这些产品依旧应该是令消费者向往且深受他们喜爱的。
”毕竟,任何消费品都是和消费者紧密结合的,可持续性产品不但需要尽可能的保证消费者的体验,更要获得消费者的理解与认可。
赋能和提高消费者参与度,
进一步扩大可持续消费的影响力
好消息是,中国的消费者对于环境保护这一议题的关注度很高
。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认知和行动之间是存在差异,尤其是在购买可持续发展产品的时候,这种差异会越发明显。
谈及此,朴智鲜表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过往的很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并能真正触达到消费者的生活。”
具体来看,过去也有很多企业会向消费者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内容往往强调的是这类产品最终减少了多少塑料的使用、碳减排的数量是多少,这些信息一方面很难被消费者理解,另一方面这些过于专业且远离消费者生活的内容,反而让消费者忽略自身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在认知和行为上产生差异。
因此,
如何让消费者理解可持续发展产品与他们生活
之间的关系
就变得非常关键。
对此,朴智鲜则认为
:“可持续性的内容在制作的时候,就像我们过去在制作广告内容的时候一样,需要确保我们传递的内容和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易于理解,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比如在拍摄广告的时候,宣传替换装产品,
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可替换装使用起来不仅是一种环保的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同时,随着近年来‘Z世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引起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生产方式、产品质量的信息披露与溯源。因此,除了传递产品信息、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之外,
欧莱雅也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提升产品信息透明度,从而赋能消费者。
产品环境影响五色盘(Product Impact Labelling,PIL)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套标签系统以科学的方法,通过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14个因素,准确地量化显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对地球的影响。并根据影响的大小将产品分为从A到E不同的级别,
让消费者可以通过简单且直观的方式理解自己购买的产品会对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让消费者在获得充分信息的情况下作出符合他们价值观的购买选择。
这种产品层面上的优化和迭代与各类的宣传和营销相融合,最终让消费者能够更简单的理解到这些可持续产品价值所在,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从而让消费者可以用更加平滑的践行自己的价值观,最终消弭消费者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差异。
朴智鲜说到,
“虽然听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对于营销人而言,用好在沟通和营销层面的能力,能够让可持续消费之旅变得更加高效和顺畅”。
生态系统合作,
可持续发展如何从“我”到“我们”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
可持续发展消费对于消费者的还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定价问题
,这点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很多消费者的观念中新型产品往往就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可持续性产品只能高价销售的原因通常只有两个,一个是由于技术或商业化还不到位,使得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这点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另一个,则是需求方的不足,需要这种技术类型的公司很少,所以很难创造规模效益。
更不用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合作伙伴本身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23年,欧莱雅发布了一个关于减碳的报告和承诺,在这份报告中,欧莱雅将碳排放分割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排放主要来源于于欧莱雅的生产、分销、行政、商店和研究场所,但随着欧莱雅积极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这部分排放占集团整体碳足迹的比例已经不到2%。
剩下的大多数碳排放则主要来自生产包装、原材料、购买其他的商品和服务(包括广告和数字服务)、以及成品物流和分销网络。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行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毕竟,推动可持续消费发展,构建绿色经济时代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共同参与。
就像朴智鲜说的一样,“在让消费者加入的前提下,如何邀请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参与进来,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可持续发展之旅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