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这次重污染过程中实际空气质量比预测的要好污染没有那么重,而且来得晚或许也不会持续那么久,预测预报结果与我们实际感受到的空气质量状况不一致这其实是值得拍手称赞的为什么呢?
▲
来源:微言环保 作者:特蓝侦探
我是特蓝侦探
我又双叒回来啦
闲言碎语不讲,来,看图
↓
▲11月6日刮南风
(来自世界风向地图监测网windyth)
图里看出啥?
11月6号刮的呀
是
南风
图中南边区域里的污染物
唱着你是风儿我是沙,就飘到了太行山前
无奈山太高呀风太小
污染物就停在山前走不了
这时,河北、北京、天津自产的污染物出不去
南边的污染又飘进来
就会发生如下反应:
所以,河南、山东
在天气还很好时也同步启动了橙色预警
开启了减排行动
为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
作出了很大贡献
北方的小伙伴已感动到哭
无以为报,只能下更大力气减排
减少区域污染总量
咱京津冀鲁豫晋,是命运共同体
相信总有手拉手走出阴霾的那一天~
话又说回来……
“特蓝,你到(T)底(M)靠谱吗???”
“不是说污染4号来北京吗?”
“那天可是蓝天白云秋意盎然啊?!”
本侦探real尴尬
好吧,预言不准
但这锅,特蓝背了!
特蓝承认
“11月4 -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过程”
并没有辣么严重
不知该为新买的N95口罩心疼一秒
还是该为周末的蓝天白云
开心呢,开心呢,还是开心呢?
这次重污染过程中
实际空气质量比预测的要好
污染没有那么重,而且来得晚
或许也不会持续那么久
↓
预测预报结果
与我们实际感受到的空气质量状况不一致
这其实是值得拍手称赞的
为什么呢?
这要先讲讲预测预报结果是怎么得出来的
在我们的环境专家这里
有一个“超级计算器”——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模型
只要把区域内工业、机动车、燃煤等
n种污染源的排放量输入
再加上气象数据资料
就可以实现未来72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和7天的形势分析
预报结果是按照“不采取任何应急减排措施”的情况生成的
“说好的重污染为啥没来”就是这个原因↓
各地政府早在4日零时开始
就提前启动了II级应急减排响应
换句话说
这次重污染过程中的实际空气质量比预测的好
正是说明已经采取的应急减排措施生效了!
(特蓝的“应急预案”大招还记得不?
“污染削峰”biubiubiu)
是不是应该为那些蓝天保卫侠疯狂“打call”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