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者网站4月14日刊发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让-马克·F·布朗夏尔的文章《中国海外投资潮对安全防卫的影响》称,西方一般倾向于强调中国经济国际化导致负面的政治影响,但实际或许相反,它们有助于减少恐怖活动,增加西方企业的机会,加强区域稳定。此外,让北京挑起一些以前由西方承受的担当,也未必是坏事。
布朗夏尔称,最近有各种消息来源称,中国力量参与了在阿富汗开展的“联合反恐行动”。中资企业在该国采矿、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资料图片:《阿富汗时报》曾报道,“不像西方媒体渲染的那样,阿富汗不是只有爆炸,我们正在重建家园”。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力量参与海外事务并不新鲜:他们约五年前曾在湄公河与老挝、缅甸和泰国一起开展多边巡逻打击犯罪活动;中国警方从去年开始在意大利某些城市与意大利警方联合巡逻。然而,介入阿富汗动荡局势似乎与上述两种活动是完全不同等级的。媒体还报道称,南苏丹以及埃塞俄比亚和伊拉克等地也出现中国“私人”安保企业。诸如此类的动向让人对中国经济的日益国际化及其影响提出质疑,或者说再度提出质疑。
围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许多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疑问,包括它对接收国(或称东道国)就业和环境的影响、对东道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以及对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等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许多人还好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中国在外交和军事方面对外政策的能动性、中国长期以来秉持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原则,以及它对国际经济组织的态度。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由于前述最新事态以及中国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力度、让海军在非洲之角附近采取打击海盗的行动、支持稳定苏丹和南苏丹的局势,这些疑问再度兴起。
▲资料图片:2015年6月2日,在中国籍“远春湖”号油轮上执行随船护卫任务的特战队员在警戒巡视。
布朗夏尔称,西方一般倾向于强调这些动向的负面影响:它们被认为标志着西方(首先是美国)的力量衰退,证明中国正加紧掌控全球基础设施和资源,或是无可争议地表明了中国开始积极推行对外政策、扩大海外军事影响等等。
文章称,北京当然竭力否认有任何不良意图,而且种种证据表明,它在开展海外活动时的确表现得比较温和且顾及东道国的感受。尽管如此,中国在外国的军事、安全影响日益扩大与它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和在其他领域的海外影响力增强有着明显关联。中国在国外采取更积极主动姿态的能力增强,也越来越熟悉在海外行动的要求和利弊以及其他大国的历史。因此,有充分依据认为同样的情形在今后会越来越多。
▲资料图片:2009年1月6日,在“武汉”号导弹驱逐舰的带领下,被护航的中国商船一字排开航行。
布朗夏尔称,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外交政策思想、政策及其实施的影响非常重要。遗憾的是,预测这些领域中的事态发展十分困难。不管怎样,假如中国旨在保护其海外资产和侨民的行动也有利于改善地区局势——这正是西方国家及其领导的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的——那样的话就难以断然宣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国际化的其他体现形式所产生的政治影响是恶劣的。相反,它们也许有助于减少恐怖活动,增加西方企业的机会,加强区域稳定。
布朗夏尔称,不加严密分析就对中国经济国际化趋势增强的政治影响进行评判是有问题的。事实上,鉴于中国的国际化将始终是世界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深思熟虑必不可少。否则,世界就有可能回绝也许本应被接纳和鼓励的东西。
中国影响力已不可小觑,何必夸大负面影响?欢迎转发分享↗↗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