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的 9 月 9日,现代传播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传媒公司,美国《纽约时报》称这家公司的掌门人邵忠为“中国第一个民营媒体企业家”。
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最近几年全面普及,BAT、FAANG 等互联网巨头占用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平面媒体迎来全球范围的关停潮,邵忠的现代传播战舰也不例外,旗下有多本优质刊物或高调或悄无声息地停刊,收入也在不断下滑,去年甚至出现了接近 4000 万元人民币的亏损。
业务转型成为现代传播的头等大事,过去一年以来,这家传媒公司先后在视频和地产领域发力,平面媒体业务也在不断优化重组。尤其最近一段时间,旗下《周末画报》1000 期《时代的镜子》展览先后登陆上海和北京,《號外》杂志《號外 500 封面》展览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举行,一年前收购的创意视频平台 NOWNESS 即将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如此密集的动作,邵忠显然是要打一场翻身仗,不过这一仗可不好打。
01
现代传播上市那年的 12 月 1 日,邵忠开通了新浪微博,但是刷了不到 3 年,他的微博就在 2012 年 10 月底停更了,还将微博名改成了“现代资讯传播”。
在邵忠离开微博的短短几年里,微博活跃用户彻底大换血,曾经的 60 后、70 后和 80 后主力人群几乎绝迹,现在是 90 后和 00 后的天下。长期和他一起在国际时尚品牌活动上亮相的媒体同行,身份也有了微妙变化。
洪晃的微博粉丝已经涨到了 1200 多万,她经营了十多年的 iLOOK 杂志在 2015 年底停刊,之后创办的 OPENPAGE 杂志也在去年底停了,她现在主要心思是在微博更新“晃简报”,前不久还在戛纳电影节与欧莱雅合作录了一档脱口秀节目。
苏芒的微博粉丝接近 700 万,她在今年 3 月宣布离开时尚集团,引发的话题量不亚于国内一线明星。最近,她下海做起了微商生意。
张宇的微博粉丝接近 500 万,近几年她创办了 VOGUE Me 和 VOGUE Film 两本新刊,大部分的心思在做 VOGUE Film 时装电影展。前不久,她以导师身份参加了央视的时尚综艺节目《时尚大师》。最近几天,因在 Instagram 疑似训斥超模奚梦瑶,她又一次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人物。
反观邵忠,微博粉丝数量停留在他退出时的 3 万多,3 万多粉丝在当年算是大 V,而如今微博大 V 的粉丝数至少百万以上。
随着近些年微博粉丝结构的变化,时尚品牌和时尚杂志都找到了刷存在感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和明星捆绑炒作话题。相比之下,由邵忠带领的整个现代传播旗下的媒体和员工的微博账号,却都表现得非常克制和低调。
这不禁让人好奇,邵氏传媒家族是不是不屑于与网友打成一片?还是没有找到舒适的姿态和合适的方法?
02
其实很多机会摆在眼前,但却不好下手。
最近一段时间,崔永元起底中国演艺界乱局,最早他在微博发出一张范冰冰接受“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大奖的照片,引起了各方注意,那个奖就是现代传播旗下《生活》杂志颁的,但已经是陈年旧事了。
2010 年 11 月 26 日晚,第四届“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
”
大奖颁奖盛典在上海举行,范冰冰、冯小刚、王石、孟京辉等 8 人获奖,范冰冰是那年唯一获奖的影视明星。
“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
”
大奖创办于 2007 年,在每年年底举行,最初几年的赞助商是梅赛德斯-奔驰,2015 年之后变成了玛莎拉蒂。
延续杂志的精英调性,获奖者多是文化、艺术、音乐、电影、建筑、设计、商业、教育等领域的杰出人物。演艺明星当中,只有刘嘉玲、韩红、赵薇、范冰冰、谭维维等极少数人获得过这个奖。
因为奖的名字上升到了国家精神层面,早年就有人调侃,精神不达标的人,都不配看《生活》。没想到一语成谶,前些天崔永元炮轰范冰冰,吃瓜群众就揪住了这个措辞大做文章。
一个与国家精神相关的奖,竟然不是由国家机构颁出,让很多吃瓜群众无法适从。好在现代传播上上下下在微博比较低调,各路高涨的情绪无处发泄,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换做其他善于炒作的媒体同行,这不失为一次极好的营销机会。
其实《生活》杂志一直都很会做营销创意,甚至一度被传为各大时尚品牌的定制刊物。
这种印象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该杂志一直用各种创意形式与各路时尚品牌合作,而
这种基因源于
香港《號外》杂志。
2003 年 10 月,现代传播收购了《號外》杂志,作为华人世界最优秀的城市文化刊物,《號外》加入后,对现代传播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传播旗下的时尚类刊物,视觉形象、选题角度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號外》印记。
收购《號外》之后,邵忠请来许知远、令狐磊等人,在 2005 年创办了一本神似《號外》的杂志《生活》。
这本在精神层面宣讲天地人、真善美、诗礼乐的刊物,虽然让少数吹毛求疵的读者不适应,但却拿下无数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的年度投放合约,还一度受到国内很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追捧。
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活》是现代传播的门面担当,它散发出强烈的精英主义气质,难免会给人一种端着的感觉。
03
《新视线》也曾是现代传播的门面担当,不过该杂志已在 2016 年底停刊,去年创刊的新版《新视线》已经和现代传播没有半点关系。
相比《新视线》停刊引发的广泛哀叹,现代传播旗下过去 10 多年来还有很多关停的业务,只是不太被大众熟知。
2017 年 12 月 21 日,《优仕生活》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出最后一条推送,通过一张图片静悄悄地宣布了停刊的事实。
气质很像
Monocle
的《优仕生活》,2014 年 6 月创刊,双月出版,版权合作方是法国的 The Good Life 杂志。截至停刊,这本杂志一共推出了 22 期。
2016 年 4 月,《Numero 大都市》男士版推出第 15 期之后停刊。
创办于 2011 年 4 月的文学杂志《天南》,曾被誉为中国新兴文学刊物的标杆,2014 年 2 月停刊时,共出版了 16 期。
2011 年,现代传播引进法国汽车时尚杂志 Intersection 版权,推出中文版《Intersection 汽车生活》。
但是这本杂志很快夭折,在 2012 年 4 月变成《周末画报》随刊发行的《Modern Car 汽车号外》别册。
印刷杂志停刊,显然与整个平面媒体遭受互联网冲击有关,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快速调整业务止损无可厚非。但在最有可能出现业务增长点的网络业务方面,现代传播的表现却也差强人意,甚至给人一种“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既视感。
2013 年,现代传播收购曾被誉为中国首家时尚导购媒体的 LC 风格网,该网站后来逐渐淡出公众视线。而差不多同期出现,业务模式类似的美丽说、蘑菇街却做得风生水起,被资本市场追逐多年之后, 双方在 2016 年合并为美丽联合集团。
2009 年,收购创办于 2005 年的都市白领社区网站 Metroer 都市客,后来尝试和旗下《优家画报》杂志整合,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2006 年,收购创办于 2003 年的网络杂志 ColdTea,当时风头正劲的 ColdTea 是国内年轻潮人和创意达人的聚集地。被收购之后,ColdTea 电子刊在 2007 年下半年停止更新,之后尝试与《新视线》整合推出纸质刊物,以失败告终。
而比 ColdTea 晚两年推出的 YOHO! 后来居上,旗下 YOHO! 网络社区很快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年轻潮人聚集地,如今 YOHO! 业务涵盖了印刷杂志、电子杂志、潮流电商、网络社区、线下嘉年华等多个形态。
还有脱胎于《周末画报》的 iWeekly,因为打包了热门资讯、时尚情报、商务潮流、文化观点、艺术品鉴、城市生活等各个领域的风尚内容,2010 年刚推出之后小红了几年,但随着近几年各种自媒体平台兴起,资讯类 APP 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04
纵观国际市场,与现代传播在业务层面极其相似的美国康泰纳仕公司,最近几年的日子过得也不踏实。
旗下拥有 VOGUE、GQ、连线(WIRED)、名利场(Vanity Fair)、纽约客(The New Yorker)等知名刊物的美国康泰纳仕公司,今年 4 月底被英国《卫报》爆出有
可能被苹果公司收购
。
虽然该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否认,但到了 5 月,这家传媒巨头却开始了大裁员,并进行为期 18 个月的重组,租用在纽约世贸中心一号楼的 23 层办公室缩减到了 16 层。
美国康泰纳仕旗下媒体品牌
被誉为新兴媒体明星的美国 VICE 传媒,最近也很焦虑,因为《纽约时报》和 New York 杂志先后发文质疑其盈利能力。
质疑源于这家公司 2017 年的收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最有兴趣的买主,曾在 2015 年向 VICE 投资过 4 亿美元的迪斯尼,目前也不着急展开收购了。
在 1994 年以一本免费杂志起家的 VICE,过去 20 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媒体界最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旗下拥有 12 个网站,在 HBO 播出两档节目,一家广告公司,一家电影制片厂,一家唱片公司,伦敦有一家酒吧,最近一次融资之后估值 57 亿美元。
VICE 号称最懂年轻人,但是年轻人善变,一味地求新求变,显然有点虚张声势。如何将主张的青年文化精神变成数十亿美元的生意,这家公司还需要更多时间证明自己。
而在 2014 年 6 月从时代华纳分拆出去的时代公司(Time Inc.),今年 1 月被媒体巨头 Meredith 以 28 亿完成收购后,3 月被新东家宣布削减 200 个职位,并计划未来 10 个月再裁员 1000 人。
Meredith 虽然也是一家媒体公司,不过它做的主要是生活方式媒体,时代公司旗下的《时代周刊》《人物》《体育画报》和《财富》等众多知名刊物,自然要落得再次被卖的命运。
时代华纳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旗下拥有 CNN、HBO、华纳兄弟影业、DC 影业等知名品牌,出品过《哈利波特》《黑客帝国》《超人》《蝙蝠侠》《肖申克的救赎》《盗梦空间》《银翼杀手》《大侦探福尔摩斯》等无数知名电影,也不得不投入更大的巨头怀抱。
6 月 12 日,美国联邦法院无条件通过电信巨头 AT&T 收购时代华纳。之前,这起并购案被美国联邦法院压了两年进行反垄断调查,如今却得到无条件通过,说明传统媒体公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眼下是互联网巨头的天下。
放眼全球,被誉为 FAANG 的 Facebook、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Netflix、Google 已经成为超级巨无霸,霸占了人们几乎全部的空闲时间。苹果有意收购康泰纳仕,AT&T 收购时代华纳,都是想基于内容夯实现有业务,并为即将开始的 5G 战局排兵布阵。
中国国内则是 BAT 等互联网巨头的天下,虽然它们都高度倚重于内容,但得益于人口红利,优质内容并不是当下各家考虑的重点。但随着一轮又一轮的阅读体验养成,尤其 5G 即将到来,互联网巨头势必要瓜分传统媒体资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通讯巨头也肯定会加入内容战局。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同业重组兼并已经很难打破次元,进入更大的巨头体系就是最现实的选择。这不禁让人产生联想,会不会有巨头有兴趣收购现代传播,或者现代传播主动投身某个巨头怀抱。
互联网巨头收购媒体公司,主要看中两点,要么媒体公司的内容制作能力有助于现有业务增长,要么纯粹为了赚钱。如果两边都不沾,媒体公司还是得自己想出路。
05
根据现代传播历年发布的财报显示,该集团收入从 2013 年开始不断下滑,利润也不断走低,2017 年甚至出现了接近人民币 4000 万元的亏损。
现代传播在今年初发表声明,表示业务亏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二是中国本土奢侈品消费疲软,而该公司的大部分广告客户是奢侈品牌。
不管何种原因,现代传播的转型势在必行。过去一年来,该公司收购了 NOWNESS 视频平台,在上海卢湾区打造了创意空间 Modern Eye,平面媒体也做了很多优化调整。
《號外》杂志 5 月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