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一天会来到,但是没想到会来得这样快!
这几天正逢五一小长假,曾经因为疫情影响一度冷清的杭州西湖重新挤满了游客,到了吃饭的时间点,很多人走进杭州当地的餐厅,走完测量体温、点餐、隔桌坐位等必要流程后发现:
接下来为他们服务的,不是人工服务员,而是餐厅里新“上岗”的一批机器人“服务员”。
原来,这批机器人“服务员”是专门过来帮客人们上菜的。
机器人“服务员”根据订单要求在厨房领取送菜任务后,会根据系统的定位系统制定最佳送菜路线,准确走到客人的座位边,用洪亮的语音提示客人:请取走你的第一份餐品……
所有餐品取完后,机器人“服务员”还会温柔地提醒客人:取餐后,请触摸我的头部,或者点击屏幕确认!祝你用餐愉快!
事实上,不光是这个五一,今年疫情期间,
因为无接触服务的需要,很多外卖平台、电商平台都推出了机器人送货员。
比如说,在酒店等隔离点隔离过的人都体验过送餐机器人的服务:
这些神通广大的送餐机器人自动到后厨领取送餐任务后,自己搭电梯,自己找到客人房间,有条不紊地完成送餐任务。
疫情过后,因为相比人工服务更卫生和更安全,
机器人送餐的服务不但保留了下来,还在更多的普通餐厅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杭州、重庆、深圳的一些餐厅里,你的送餐机器人已全面上线。
也就是说,后疫情时代,机器人服务员不但不会消失,还将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化服务!
如果说在餐厅和酒店,机器人服务员替代人工服务员的领域还是相对有限的话,那么,如果我告诉你,
其实机器人服务员早就被电商平台应用于618和双 11这样的电商促销节了呢?
早在两年前的618期间,随着调度平台发出的批令,
20多台京东配送机器人就在北京市海淀区整装待发
,带着618首批订单,浩浩荡荡地朝着目的地进发。
请注意,这批配送机器人已取得上路许可!换一句话说,它们已经考取了驾照,可以和公交车、私家车一样,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也意味着,今后在电商领域,机器人配送将成为常态化配送方式。
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相对于几年前,配送机器人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据了解,这些配送机器人能够通过视听系统自动感知周围的环境,自动辨别红绿灯,根据不同的路况随时规划最科学的前进路线……
到达目的地后,配送机器人会根据此前保存的订单信息和客户取得联系,提醒客户过来拿货:“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
这时候,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人脸识别、输入取货验证码、点击手机App链接等三种方式取货,取货的过程非常的简单方便。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照片:
刚送完一单货的无人配送车匆匆赶回基地,正在接近停在路边的一辆人工配送车,当无人配送车和人工配送车重叠在一起时,就像两个时代正在进行伟大的交替!
这时候,你是不是有些为人工配送员感到担心呢?
其实,相对于运力相对不足的小型无人配送车,经过长期的努力,电商平台已经研发出了大型无人车和大型无人机。
比如说,阿里菜鸟ET实验室研发出的无人送货车,载重达100公斤,可一次搭载200个小包裹,在送货量上和普通送货车无异;但是它全程无人驾驶,自动识别路况,充一次电可走60公里,具备量产商用的条件。
再比如说,京东下线的第一架重型无人机,有效载重量达到1-5吨,飞行距离超过1000公里!
为什么要在无人配送车之外开发无人机送货呢?因为无人机完全不受地形影响,直接在空中走直线,不用像汽车那样在地上绕圈,是目前最有效的送货方式。
根据京东计划,未来,他们将在四川建立185个无人机机场,建成之后,可以实现24小时内送达中国的任何城市,具备指哪送哪的空投运输能力!
如果全省的无人机场都建起后,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运输网络,平台的送货速度将大大缩短。
而且不光是送货速度的突飞猛进,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因为无人机器人的参与,整体效率将会前所未有的提高:
京东无人机将货物送到无人智慧配送站顶部后,会自动卸下货物。
接下来的无人仓环节,从入库、包装,到分拣、装车,全程全部都由机器人操作,一个配货员、分拣员、打包员都没有!
更为恐怖的是,
京东无人仓的日处理订单能力超过20万单,相对于传统仓库一天3万多单的订单处理量,无人仓的订单处理能力已经有了惊人的突破!
这也意味着,不要怀疑了:“无人时代”已经到来了!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提前上岗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进入“无人时代”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告别低效的人工储存,代之以高效的立体储存:
告诉汗流浃背的个人分拣,代之以轻松写意的机器人自动分拣:
告别“请注意,倒车”的运输方式,代之以“请走开,别碰我”的机器人自动运输:
告别腰酸腿疼的徒手打包方式,代之以简单机械的机器人自动打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