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文 | 设计趣闻分享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龟识字(ID:aigushici),锐普授权转载。
本文中介绍的这些中国大学的LOGO设计,老外之所以一个都看不懂,是因为无一不深藏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底蕴。
统计过,中国920个大学校徽中,有104个使用了篆书大家熟悉的北大、复旦校徽就是代表,今天小龟更新的内容,来说说大学校徽里的中国字:
▼
无论以字母文字、图形为基础的logo设计,视觉上多简洁、洋气,都无法比拟中国方块表意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人文厚重感。
▼
(北京大学校徽)
“北”在甲骨文中是“”,象形两人背对背站立,意思是指人的反方向、背后、背离。
例如,战斗中向进攻的反方向撤离,叫败北中国人朝南向阳而居,房子背后的阴冷方位叫做“北”方。
(北大校徽设计手稿)
“大”在甲骨文中是“”,像人的手、脚极力向外张开状,古人以身体为丈量工具。
例如“百步穿杨”中,用步数丈量射程,用双臂打开合拢抱住“有一抱粗的树”,“”字形像一个人手脚打开丈量很大的东西,或者抱起一个很大的事物,所以用一个人双脚双手张开表示大。
可能只有少数读者知道,“北大”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由三个“人”组成,传达出“以人为本”、“立人”的理念。
▼
(清华大学校徽)
早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教育方针。
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清华发表以“君子”为题的演说,他以《周易》乾、坤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激励学子做社会的中流砥柱。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铸入校徽中。
▼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
三个并列的篆书“”(人),组成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主体图案,三个同向而行的“人”,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大学”和“以人为本的特色”。
▼
(苏州大学校徽)
苏州大学以篆体写就的校名放在中间,前面文章里说过了“州”、“学”、“大”。当然也说过了“蘇”里面的“鱼”字,下面来说说校徽中间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有查到孙中山先生的题词。
▼
这句话是否引用蒋先生向孙中山的求字已经无从验证,可以确定的是,“天地正气”一说来自于《孟子》中“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
(复旦大学校徽)
复旦校徽中采用小篆字体,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其中“切问”和“近思”对于求学和工作都有着极好的醒示意义。
“切问”是指让人们对所学还未领悟的事,提出针对性的问,而不要空泛的滥问,“近思”提醒人们要优先处理好手边的事情。
▼
(北京师范大学校徽)
校徽以“北京师大”加木铎图案构成,木铎是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大铜铃。孔子以木铎自比,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
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而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正可以从木铎的精神意义中体现铭记木铎钟声,传播大道于天下。
▼
(中北大学校徽)
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
“北”同样是两人背对背的造型,同时像一对向上托举的手,托起了象征“中大”、“中国”和“中华”的“中”。
▼
(华东师范大学校徽)
校徽融入了华、东、人和校树水杉,整体像一棵挺拔的“水杉”形象,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时也能看到华、东的字形。
▼
(天津大学校徽)
保留了前身国立北洋大学的校徽盾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
▼
(西南医科大学校徽)
校徽中心为忠山牌坊的形象,借用忠山牌坊形象构成“济世”二字体现了关爱生命、学医为民的高尚情怀。
▼
(西南大学校徽)
西、南、大、学四个字合体组成了一个高挂的象形大钟。寓意学校教学理念如黄钟大吕,醒世育人,发人深醒。
▼
(暨南大学校徽)
暨南大学英语首字母JNU,组成一艘扬帆起航的大船驶向远方,把中华悠久文化传向五湖四海船帆上,由“南”字构成了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寿字纹。
▼
(长安大学校徽)
校徽由篆体“长大”二字以及西安古城墙变形演变而来,整个造型像是一把开启历史文明的钥匙,立意和造型别具一格。
▼
(贵州大学校徽)
贵州大学在篆书“”的基础上,很巧妙地把“贵”“大”二字融合到了一起。
▼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
华中师范大学前身的“华中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华中地区的几个英美基督教教会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
校徽主体内容为前身“华大”,“华”的金文是“”,学者解释为花朵盛放之形。凡与“华”字组成的词,多有褒义表示,繁荣、光华。
注本文参考资料:1.《百所高校校训、校徽、校歌汇编》,作者: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各大学官方网站。
当然,国内还有很多大学的校徽设计也别具风格,上面有没有你的母校,你对哪个学校的校徽设计印象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