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职人社
书写互联网职人故事,连接优秀职人和公司,构建职人成长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蜡梅树下有很多小蜡梅苗,你要认识一下不 ·  3 天前  
植物星球  ·  杜衡的叶子长这样,气味你很熟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职人社

一场关于产品经理成长的知乎 Live,这是问答整理

职人社  · 公众号  ·  · 2017-07-18 23:05

正文

7 月 7 日,我和前微信、支付宝产品经理陆树燊(公众号 ID: shensing )一起举办了一场知乎 Live( 参考之前的介绍 )。陆树燊跟大家梳理了产品经理岗位的发展路线和自我修炼的方法,并一起回答了几十个关于产品经理成长的问题,现整理如下。


经陆树燊老师授权,我们将当日的 ppt 分享给大家,关注本号后回复「陆树燊」即可下载。


为什么需要产品经理?


陆树燊认为,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


所谓「产品」是指要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好产品,如何去做产品。而「经理」本质上是如何让团队去做好产品。产品经理是一个管理岗位, 是对人、事物、资源,具有一定掌控力的角色


互联网里的产品经理和传统行业的经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产品经理不是团队其他成员的领导,但是他却要去调动各人的工作时间和资源,所以就必然要求产品经理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


产品经理岗位出现之前,软件行业里只有客户经理,工程师。那么,为什么现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有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呢?


首先是项目需求管理的角色。


我们把客户经理看作餐厅的服务员,把工程师看作厨师,那么来设想一个场景:


在一家餐厅里,有一桌客人问服务员:为什么我的菜还没有上?这时服务员就拿着对讲机催后厨赶紧加快。于是其他桌的客人就也跟着催服务员快点,服务员没法偏私,只能一个个催后厨。而后厨(工程师)对于自己一个时间能出多少菜是清楚的,他不可能因为前端的服务员(客户经理)说哪个客户需要加快,就能马上做完的,厨师(工程师)想做的是怎么样更好的,更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份工作。结果实际上让服务员(客户经理)去催菜(产品),本身就是瞎指挥,会完全打乱整个炒菜(产品开发)进度。


所以这里就需要产品经理这个中间角色来做需求管理、排序和分配的工作。


其次,产品经理要思考如何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以及这个产品的架构设计。


在产品经理界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具备产品经理的能力或者意识。


如果你想成为产品经理,你可以做一个小测试,问问自己:「你是否享受创造的快感?」;恰如前面所说「客户经理」、「工程师」,他们的快感来源和「产品经理」是不同的。客户经理的快感来自于销售成功,他关注的重点在于卖出东西,而不是“卖出的是什么东西”,更不关心“东西是怎么做的”;而工程师就是关心“怎么做”的人,他们的快感来自于对各种细节的追求,所以他们特别喜欢「重复造轮子」。


而产品经理恰恰是关心“卖出的是什么东西”的人,他们的关注点在于让工程师造出符合客户或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享受创造出这个东西的快感。


产品经理是解决非标准问题的人


要强调的是,产品经理并没有标准的定义,或者说我们并没有办法给“产品经理的工作范围”做统一的定义。因为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存在的价值就是因为他是「非标准的」,他是解决团队中遇到的一切非标准问题的人。


通常我们认为产品经理是一个「打杂」、「背锅」、「擦屁股」的角色,导致这些特点的本质,就是因为产品经理是团队里的「连接者」,他在团队里面要对接很多上下游角色,工程师、设计师、开发、运营、销售、老板、用户。


在过去其他行业中,有各种经理,各种工程师,但没有产品经理,因为项目每个岗位的定义非常清晰,在一个大型的软件项目里,它的周期可能是半年、一年,它可以有上千人,项目中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执行计划,流水线作业就好了。


他们只需要有项目经理这个角色就好。


但现在项目经理不够了。互联网项目,包括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项目,它对团队的应变能力要求很高。因为一个产品可能每周、每月都要发布一个新的版本,不可能是提前把一整年的产品需求和产品计划做好,更不用说按部就班地去做了。


所以就需要产品经理,需要他去应对市场和业务需求中的各种突发变化,并提出创新性的、具体落地的解决方案,并随时调整。


沟通: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很多,但其中最基本的有三个: 沟通能力、执行力、学习能力。


先说说沟通能力。 沟通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的沟通呢?我看过很多资料,也和不少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有三种常见的观点:


  • 设身处地:沟通就是要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感受;

  • 同频共振:沟通就是要实现跟对方在同一个频道上进行交流;

  • 管理情绪:沟通就是要管理双方的情绪,在一个能被高效接受的情绪状态中进行沟通是最好的。


这三种思路都非常好,我把它们合在一起提炼一下: 良好沟通的前提就是我们自己要具有「同理心」


这也正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帮助你去处理来自客户、老板和同事的不同要求,把他们跟你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揉合在统一的频道里。把你所想的事情,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执行力=责任感+推动力


接着说执行力。 执行力的前提是责任感,也就是你对一件事情有充分的担当。


我前面说产品经理本身是一个“背锅”的角色,为什么背锅呢?如果一个产品的功能的设计出了错,就算 UI 设计师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你作为产品经理,为什么你没有在业务的逻辑上、界面的设计上想明白,没把这个问题指出来?所以就是要由你来负责任的。因为是你把这个错误的设计推给了开发工程师,让他去开发;你在验收的时候也没有把它搞清楚。


所以当你享受创造的快感的时候,你也要能担当,能「背锅」。


很多产品经理都觉得很委屈,当一些需求你明明觉得不靠谱,但是你的老板还要你做。在这样一个特别矛盾的时候,怎么样让自己还能去接受,这也恰恰是执行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是无脑执行的人,只有自己理解到这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的时候,才能把它执行好。


所以推动力就是你不仅要自己相信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你还要让你下游对应的人也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这样的推动力也是依赖于良好的沟通能力。


所以所谓执行力,就是带着一种责任感,去推动自己和团队去做事情做好


我们通常讲产品经理要做三种“ RD”:


  • BRD-商业需求说明书

  • MRD-市场需求说明书

  • PRD-产品需求说明书


通常来说,BRD 和MRD 是高级产品经理要做的(可以参考文章: 要把一个新产品想清楚,先回答自己这 17 个问题 —— 如何评估产品机会 )。


对于一线的产品经理,最基本的要求是把一个PRD做好。


PRD 的重点是需求列表和各个支线细节的清楚表达。


什么是需求列表,你这个产品里面都有哪些需求的功能?你能不能把每一个具体的需求对应的细节去想明白。比如说如果遇到什么情况,要怎么处理,有什么需要应对的方案。因为只有你把这些想清楚,对应的下游同事才能把这些支线做好。


这意味着,产品经理要给一个可执行的方案。 关于执行力,这里我们还要着重强调一下, 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的重要部分都是充分信任


得不到全面信任的产品经理,就是瞎子;得不到充分授权就是折翼的天使。


作为老板,希望产品团队有好的产出,就需要给团队充分的信任和授权,告诉他们你做这个业务的缘由和思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做,可以怎么应变,也让他们能充分获得探索的可能性。


作为产品团队的负责人,希望下属有好的产出,也需要给下属信任、信息和授权。 而作为产品经理,要真正做好事情,更要学会向上级要资源,要信息,要授权,否则一味地在事后把责任推给老板提了不靠谱的需求,也是相当不厚道的。


如何来聪明的“抄袭”


下面说说学习能力。


关于学习,产品经理除了自己要保持对技术、对行业、对社会、对人文、对历史等知识的不断学习之外,还要掌握学习优秀的案例的能力。 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抄袭”。正确的学习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发明创造上,都是必需的,合理的,也是光荣的。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要老觉得自己是天纵之才,你能想到的,一定会有别人早就想到,甚至做出来了。如果你只是一直自己想一些很酷的的东西,就直接做,最后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一个「重复造轮子」的过程,进入了前人经历过的坑。


聪明地“抄袭”,首先要注意,我们未必需要学习自己的同行,确定一定要去学习优秀的产品,去学其神,而不是学其形。 比如 iPhone 的 Home 键来自于抽水马桶的一键按钮的启发,而微信的极简主义则来自于向苹果的学习。形不似而神似。


其次,要学会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这么做”。


我认为最好是先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再去看看别人的、历史上的解决方案。然后在其中进行比较、选择和集大成。不能因为同行或者巨头公司的产品是这样做,你就跟着做: 不同产品的定位、面对的用户群、产品的阶段都不一样,决策显然也不会一样。


也要多问为什么这么做,只有明白了设计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在看到别人不一样时,才能有底气去决策,否则永远看着别人变化都会心慌。


产品经理的上帝视角


张小龙说过,「产品经理是离上帝最近的人」,产品经理要能「一秒钟变傻瓜」。


什么叫一秒钟变傻瓜呢?我们产品经理有时候做产品总是想一些很酷的事情,但是用户并不懂怎么用,只要我们抛去自己的固有思维方式,设身处地的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叫“变傻瓜”。


什么是真正的上帝视角?能够洞察所有人性,洞察你的视野中每个个体的心思才叫做上帝视角。


我很喜欢宋代大儒张横渠的一句话:“圣人尽性,不以闻见牯其心。”


圣人看透事物的本质,不被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表面现象禁锢了思想。这也是产品经理应该追求去具备的境界。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出来最本质,最具有核心功能的产品设计。用这样的方式去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你直接怼给用户一堆的功能,让用户自行选择,美其名曰“试错”。


问答环节


这场 Live 有很多同学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由于问题很多,我们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答案整理出来给大家做参考。


Q: 老师,请问公司工作流程标准化、体系完善程度对产品经理成长是否重要?目前公司在这方面缺陷很严重,担心走「野路子」攒经验会影响成长。

陆树燊:这是有利有弊的,确实有很多在大公司的同学可以得到标准化、体系化的工作、成长流程。但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他会变成一个螺丝钉,他会负责一个大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很难站在全局去思考问题。


而在一个初创团队里,你要应付各种事情,去自己找路子,这是「野路子」要面临的「痛苦」。你作为一个野路子,你拥有一个更好的视角,能站在全局状态下去思考问题,并自己学会制定规则,这恰恰是作为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既然你自己在一个野路子的成长过程中,你要思考如何通过工作之外的方式让自己获得更加标准、优秀体系的认知。然后用这些来改善你现有的流程。这恰恰就是你现在作为「野路子」能做的最好的成长。


Q: 做产品时对功能业务逻辑考虑不周全怎么办?还要被开发吐槽,感觉有时候不如不做产品经理了,让开发直接来是不是好点?

海均&陆树燊:我之前和 俞军老师交流 提到过一个产品经理的概念,产品经理最核心最基础的能力是逻辑,如果你总是发现你考虑问题不能考虑周到,我觉得你应该专门的去提升这个方面。怎么提升呢,你可以多看一些书、资料。但是经历这个过程之后你发现还是无法很好的提升逻辑,你需要谨慎的去考虑这个问题。其实你在团队里面的信任,包括工程、设计、运营、老板这边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建立起来;


其实很多产品经理不可能对业务细节都考虑周全,但是也不能全部都抛给开发,这样是不现实的。最好的方法是你拉上你的开发团队去过需求,因为 PRD 这种东西更多的时候是写给你自己看的,因为你自己坐在电脑前把所有的事情想明白了,你才能更好的传递需求。当你和开发团队在开会过需求的时候,也不要以高姿态只是去布置任务,而是应以讨论交流的态度去交流。等会议结束,你回到电脑前在把你们刚才讨论的新的观点整理写好,再交给开发,这样就尽量减少了你在逻辑考虑上的负担了。


Q: 应届生做产品助理该如何入手呢?该怎样去理解产品呢?

陆树燊:两个建议。首先你们要坚持去看这个行业的新闻,只有对整个行业的进展有及时的了解,才能比较全面地思考产品问题。不然就会像很多初级产品经理做的一些产品分析报告,干巴巴地分析别人家产品有几个页面几个按钮,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其次是去解剖产品,这个工作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做。首先是看产品的历史,v1.0、v2.0,你去看这些版本到底先后增加了哪些功能,增加了哪些模块。再去看当前这个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去解剖这个产品逻辑的业务框架、业务流程。


当你对同行业的产品的业务逻辑都理解了,相信你的产品能力就会上一个台阶了。


Q: 应届生应该如何理解需求?

海均:首先这个问题太大了,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不断的学习的职业。那么应届生要怎么做,我记得有一个模板公式是这样的,可以试着做一下填空题: 我们的产品为________情况下的________用户提供________功能,解决他们的________需求,和________不同的是,用户在我们这里会得到更好的________ 。你把正在研究的产品套用到这个模板上,到最后可能就会有所提升。


Q: 两位老师好!想知道两位老师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吗?产品经理需要掌握一些设计能力去适应未来的发展吗?

海均&陆树燊:首先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你问的是职业发展,现在很多产品经理再往传统行业方向去发展,把从互联网行业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去,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传统行业老板与互联网产品经理之间的隔阂。这个还要靠信任来更多的建立。


第二个问题是产品经理掌握设计能力是否有帮助,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关于体验,用户需求的捕捉,如何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的层面来说,有完整的设计能力、素养的人来说是占据更多的优势的。在消费互联网里面,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结合,帮助产品经理从需求分析-用户调研-产品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到产品的推进和完整的理解用户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产品经理有很多种类型,我们作为个人是不可能把很多的技能都学会的,也没有十分的必要。主要看当前的岗位是不是需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之前并没有很强的技能,微信早期团队,原先都没有做过手机端的 app,但是他们都可以很好的转型。只有为了需要去学,才有得到实践,而能力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学得好。


Q: 老师,我是产品新人。我总是怀疑自己当前的工作方式。请问微信、网易产品经理到底如何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希望可以实操一些。

陆树燊:不要去怀疑你的工作方式。首先去看成果。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其次,其他团队的方法不一定对你适用,但参考学习是可以的。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流程,很多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在大公司工作的经历只是让他们知道这个工作方法(可能是对的),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Q: 产品小白,从 UI 设计转型做产品经理容易还是直接奔着产品经理去会更容易成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