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临床凶险,不会用药怎能行?拒绝假大空,专注分享最实用的用药知识,就是要让你成为用药高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  掌握这几点,让你的病例分享引人入胜,快收藏 ·  3 天前  
药渡  ·  “核酸大王”张核子,被限高! ·  2 天前  
Insight数据库  ·  18 家制药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全球首创!新一代「破伤风针」在中国获批上市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 公众号  · 药品  · 2025-02-14 20:12

正文


2025 年 2 月 11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诺麦博」)申报的 I 类新药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新替妥 ® )上市 [1]


图 1. 药品获批上市官网截图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是全球首创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药,作为迭代升级的新一代「破伤风针」,用于成人破伤风紧急预防。其采取肌内注射方式,给药过程便捷,给药后 12 小时内起效。门诊患者使用时,无需进行皮试,也无需留观。 无需依据伤口大小或体重调整剂量,单次肌内注射一针,即可使保护性抗体维持中位时间达 132 天之久。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 100%。 避免发生破伤风的关键在于出现外伤等暴露后及时干预和有效预防 [2]


对于污染伤口的处置及被动免疫制剂(「破伤风针」)的应用,是一场与破伤风梭菌的「赛跑」,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正是被动免疫向「主动治疗」的转化,紧急预防即为患者提供「抢先治疗」的机会!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血液制品称为「plasma - derived medicinal products/PDMPs」 ;目前,大众熟知的「破伤风针」主要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然而,TAT 是马源血液制品,其是从马的血液中分离血浆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制成,对人体来说属于异源蛋白,极易引发过敏反应,从轻微的皮疹、瘙痒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甚至死亡风险都有可能发生,早已被许多发达国家淘汰;由于上述诸多不良反应,早在 199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将 TAT 从全球基本推荐药物目录中移除。HTIG 完全依赖于人血浆为原料供应,产能有限,常常面临「一针难求」的局面,而且存在传播其他血源性传染病的风险。这些传统药物的局限性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及时救治,也为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图 2. 来源:MSF medical guidelines.(提示 TAT 存在过敏和血清病风险)


而作为 全球首创 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药——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相较于传统的被动免疫制剂,具有诸多突破性亮点:



新一代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 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认证的 1 类新药 [5] 。其活性成分为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结合破伤风毒素的 AB 片段,以阻断破伤风毒素的转运并抑制其对 VAMP-2(突触小泡缔合性膜蛋白)的酶切活性。此次上市获批是主要基于在外伤患者中开展的 Ⅲ 期确证性临床试验,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试验(图 1),旨在比较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


图 3. 研究设计


斯泰度塔单抗的 Ⅲ 期确证性临床试验所纳入的患者外伤类型包括切割伤、穿刺伤、交通伤、动物抓咬伤、烧伤等。所有伤口均为污染或不洁伤口。本次参与试验的患者平均年龄为 42.9 岁,年龄分布在 19 至 79 岁之间;男性占 58.7%,女性占 41.3%。平均体质指数(BMI)为 24.4 kg/m²,BMI 范围从 16.4 到 39.5 kg/m² 不等。



安全: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在外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III 期临床试验中,零血清病报告,安全性良好。无需皮试、无需留观的特性,不仅将给药流程从传统「皮试 + 多次观察 + 剂量调整」的复杂模式简化为「一针即走」,从作用机制的根本层面出发,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因皮试假阴性,致使患者在用药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出现死亡结局的潜在风险。


Ⅲ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不论单用还是与吸附破伤风疫苗联合使用时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无论是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组还是 HTIG 组,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严重程度为重度的不良反应,也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中途退出研究。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发生率 ≥0.5% 的不良反应见表 1(表 1) [7]


表 1  Ⅲ 期临床试验中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组与 HTIG 组发生率 ≥ 0.5% 的不良反应

*转氨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注射部位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痛、注射部位红斑、注射部位感觉减退、注射部位肿胀。



优效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在外伤患者中 12 小时起效,保护效力可达 95.4%


III 期确证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在给药后第 12 小时,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组和 HTIG 组达到具体保护作用的抗破伤风中和抗体水平(0.01 ‍IU/mL)的患者比例(试验主要终点)分别为 95.4% 和 53.2%,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组优效于 HTIG 组( p < 0.0001)。 该结果表明斯泰度塔单抗相比 HTIG,能为外伤后患者更快速地提供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水平。

给药后第 90 天,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组中和抗体维持在保护水平以上的患者比例仍达到 91.5%,而 HTIG 组已明显下降至 10.1%,两组比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001)。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分析表明,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 10 mg 给药后,中和抗体维持在保护水平及以上的中位时间为 132 天。 上述结果表明斯泰度塔单抗相比 HTIG,能为外伤后患者提供更长时间的抗体保护。

在给药后各时间点(12 小时及 3、7、28、90 天),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组给药后抗破伤风中和抗体滴度水平均高于 HTIG 组,约为 HTIG 组的 5~7 倍(如下图所示)。 该结果表明斯泰度塔单抗相比 HTIG,保护效力更高。对于伤口严重或污染严重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即可提供充分的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


图 4 . 给药后抗体维持水平


试验中纳入的因各类外伤(包括切割伤、穿刺伤、交通伤、动物抓咬伤、烧伤等)发生污染或不洁伤口的患者,在用药后观察 105 天内, 均无患者发生破伤风 。同样验证了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的良好保护效果。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与破伤风疫苗联用后,疫苗仍可以发挥良好的主动免疫效果。给药后 28 天,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与疫苗联用亚组抗破伤风抗体水平亦明显高于 HTIG 与疫苗联用亚组(抗体滴度几何均值:2.09 IU/mL vs. 0.504 IU/mL), 提示斯泰度塔单抗与 HTIG(多克隆抗体)相比,对破伤风疫苗主动免疫的抑制影响可能更小。



可控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作为全球领先的基因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生物药,确保了产品的高度均一性和稳定性。通过严格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实现了批间效价的一致性, 且在原材料来源与生产工艺上,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采用非血液来源的原材料,不存在潜在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风险。



可及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突破性摆脱对「人血」和「马血」作为原料的依赖。泰诺麦博已建成通过 GMP 认证的商业化生产基地,实现稳定量产,冲破传统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一针难求」的供应困境,为市场提供充足、可靠的用药保障。


在最新版《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 年版)》 [8] 中,破伤风单克隆抗体药物已被明确提及,并获得了临床专家的高度认可。最新临床研究表明,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相比传统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具有显著优势,包括保护作用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并且对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s)的免疫效果抑制更小 [6] 。同时,单克隆抗体的安全性与 HTIG 相当,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图 5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 年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动物致伤工作组组长、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 -III 期临床主要研究者 王传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