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你相信世界上有一个字,可以同时表达遗憾、无奈、落寞、哀愁吗?
这个字,就是“若”。
换成咱们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如果”。
如果那天勇敢一点,是不是就能在一起?
如果那年坚定一点,是不是就不会失去?
但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有些人错过就是错过,有些
事
发生了便无法改变。世间纷纷的离别,你只能去接受、去释怀。
如果不接受呢?沉溺过去,困于执念,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
有这样一位文人,
他
只活了31岁,却被我们怀念了300多年。在他短暂的一生里,始终在苦苦缅怀着无法挽留的过去。
连他的名字里,都带着一个“如果”。
他就是
纳兰容若
。
纳兰容若的一生,经历过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三位爱人,他一个也没能留住。
生于富贵之家,父亲是呼风唤雨的权臣,他这一生却充满了无奈,处处不得已。
短短的31年生命,他一次次经历痛苦的离别,似乎从未从忧愁的风雨中走出来过。
读过这个温润才子的故事,也许会让你更深刻地理解命运无常。
无论感情还是爱人,没有什么是地久天长,永垂不朽的。学会接受离别,也是属于每个人的一门必修课。
1655年的正月,大雪纷飞,寒风入骨。
正黄旗贵族纳兰明珠,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小名“冬郎”,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纳兰容若。
也正是从这个冬天开始,纳兰明珠的仕途开始扶摇直上,直到成为帝国最炙手可热的权贵。
而他的长子容若,既生长于名门望族,受到父亲庇佑,又是康熙的表弟,本该在官场上耀武扬威,放肆享受世俗的快乐。
偏偏他是个痴情种子,随着年龄增长,与他惊人才华一同显现的,还有他敏感忧郁的个性。
陪伴容若长成少年的,是一个名唤“惠儿”的女孩,同样是满洲贵族,与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年少时的爱意,纯粹而热烈,读遍唐宋情诗的容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寄托在了惠儿身上。
他天真地以为,天底下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俩分开。
但命运的捉弄,如期而至,那年选秀女的仪式,也是在冬天,惠儿梳妆打扮,被家人送入紫禁城中,再也没有回来。
甚至没有一次体面的告别,一道宫墙,就隔开了他们的一生。
那个冬天,容若生了一场大病,御医诊断为寒疾,他本就生于寒季,体质虚弱,从此落下了病根。
18岁那年,已经轻松通过两场考试的容若,因为寒疾发作,错过了殿试。
仕途暂时停滞,但他却并不着急,而是转身投入儒学经典《通志堂经解》的汇编中。
也许是情伤未愈,也许是醉心学问,三年后,他才再次缓缓回归官场,却依然是一副格格不入的姿态。
他无心钻营上进,而是沉醉诗词曲赋,
写出的作品,也充满了无奈和忧郁。
高门显贵,花不完的钱,要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可烦恼的?
就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官场权势,阴谋算计,容若从骨子里就不喜欢。
他喜欢的是人世间的真善美,是能承载这一切的文学艺术。可是哪有人懂他啊,父亲只会一直催他升官,唯一倾慕的女孩也被皇权夺走。
多情痴情的底色,让他对每一段投入真心的感情,都无比珍视,以至于每次遭遇离别,都久久无法释怀。
世间聚散,不由你我,太多的离别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没有人知道,命运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下一次转弯,是否会有意外出现。
而最通透的活法,是坦然接受,好好告别。从悲伤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成长。
如今回头看,与惠儿的生离,其实是命运对容若的一次温柔预警。
第二位爱人的死别,才真正改变了他的一生。
她给了他最汹涌的爱意,也带给他最狂烈的风雨。
19岁那年,家族为容若安排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卢氏”,不由分说,塞到了他的怀里。
容若把婚姻当成传宗接代的家族任务,起先并不觉得卢氏特别,不过是又一个礼教束缚的大家闺秀罢了,没什么特别的。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个姑娘的不同,她读过他的诗词,并且读懂了孤傲文字背后,深深的忧愁。
容若虽然官职越来越高,但他仍旧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肩头万钧重担,脚下却如履薄冰。
而卢氏陪伴了他度过每一个不眠的黑夜,听他说心里话,为他添香研墨,留下一篇篇传世经典
她
以女性的温柔,抚平了他内心的伤痕。
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该有多好。
然而,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好物不坚牢。
婚后的第三年,卢氏难产去世,又是一次猝不及防的离别。
容若怀念了她一辈子,为她写了一辈子悼文,再也没能走出卢氏死去的那个雨天。
他用诗词建造起辉煌的圣殿,千百年后依然有后人仰望,却终究遮不住妻子那座冰冷的坟墓。
一起品尝过的菜肴,一起雨中赏过的荷花,一起在枕边说的悄悄话。
她的笑声,她的嗔怪,她温柔的眼睛,彻底地失去了,再也看不到。
曾经紧握双手的人,今后只有在梦里相见。
《千与千寻》中,有一句台词,每次读到都很温暖:
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
换成卢氏的视角,她一定不希望自己挚爱的夫君,陷在回忆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只会希望他向前看,过得更好。
再美好珍贵的东西,也有破碎的一天;
再轰轰烈烈的感情,也有结束的一刻。
正确的观念,是能迎接他们的到来,也能接受他们的离开。
紧抓着过去不放手,又怎能触摸当下的幸福,更别谈拥抱未来的可能性。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日后英年早逝的容若,终究成为了这八个字的真实写照。
卢氏去世的这一年,纳兰容若22岁,在他的人生仅剩的短短9年中,其实还有过一段缠绵的感情。
他本以为那会是救赎,却犹然是命运的一次戏耍,再次以一场痛苦的离别做结局。
卢氏去世之后,容若曾经想过要出家,藏于深山,不理世事。
但他的父亲,他的家族,以及所有依仗他人脉的朋友,都在极力地劝阻他,将他重新拉回世俗的道路,尽管不情愿,他也必须沿着这条路继续走。
几年后,在陪同康熙皇帝南巡江南的路途中,容若读到了一本《选梦词》,其中的情绪,瞬间击中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卢氏走后,像这样深夜落泪的孤寂,容若已经体会过无数遍,他急需一个人来倾诉愁肠,也急需一个人安慰多年的苦楚。
所以抵达湖州的当天,他就寻到了《选梦词》的作者,惊讶地发现,她竟是一位流落风尘的歌伎,名叫沈宛。
两人彻夜长谈,从身世聊到理想,从过去聊到未来,被彼此的才情折服,将对方视为难得的知己。
沈宛跟随容若,坐上了返回京城的船,他们本以为这段感情将是救赎:
沈宛会脱离卖艺风尘,获得自由;容若会摆脱丧妻之痛,重振精神。
但这感情一开始就是错误,不会有结果。
一方面,沈宛是汉人,那是个不许满汉通婚的时代,她又是歌伎,怎么配得上高官之子?
另一方面,容若也渐渐发现,自己爱的并不是沈宛,而是她身上“卢氏”的影子,是那个温柔体贴,心意相通的幻象。
沈宛的存在,就像一场美梦,带容若远离朝堂的勾心斗角,忘却失去妻子的悲苦,但这个梦终究会醒。
于是在容若30岁那年,沈宛选择了离开,主动退出了这段感情,体面离场。
这次离别的折磨,对容若几乎是致命的,那些因沈宛才压抑住的,关于卢氏的所有细碎的日常回忆,重新复活,每一个片段都在他的心上划开伤口,把他拖入抑郁的深渊。
如果他不是生在一个森严的家,性格会不会更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