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15日的22家参会机构,这次涉及的机构增加了几家,但总数不到30家。前述与会人士也表示:“有的机构出于自己声誉风险的考虑,就自己认了,并没有出面与国海进行交涉。”
据悉,本次国海证券真假公章代持风波涉及的
总金额大约200亿
,交易标的以利率债为主,有部分信用债是国海证券承销的。
有涉事机构人士表达了他的不解,张杨此前是国海证券资管三部总经理,和张杨做的代持业务有的是两年前就签订的协议,所谓的假公章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次。“我们一直也没有想明白,张杨私刻公章是为什么。所有的协议到期后都是由国海接回的而不是第三方,即使有巨额收益也是在公家账上。他为什么要钱给公司赚了,还自己担风险去私刻一个公章?”
前述与会人士也表示,谈判曾一度陷入僵局。不过与会各方都希望当晚能商谈出一个结果。
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国海认账,其他机构也承诺不挤兑,共同承担风险。与会人士表示,“我觉得很多年以后,这份大家签了字的会议纪要是可以载入金融史册的,毕竟化解了一场风波。”
该与会人士也表示,昨天达成了大的框架,接下来国海证券会跟每家涉事机构再详细谈,具体的处理方式和风险承担比例。“目前200亿的损失不到10亿元,而且是账面浮亏,债券和股票不一样,票息也能弥补一部分损失。而且风险的分担不一定是你承担多少,我承担多少,也有可能是时间上,比如我再给你持有半年或者一年,也许到时候价格涨回去了,就没有亏损了。”
前述人士也认为,目前达成的方案在他看来是最优的。至于未来监管部门可能对代持业务的规范,他建议可以推出“做市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