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
币圈邦德
”关注我们哟
!
4
月
8
日下午,
“
区块链合伙人加速计划
”
首场沙龙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丹华资本董事总经理
Dovey Wan
做了主题分享,观点非常有深度,币圈邦德精炼出部分观点分享给各位。
Dovey Wan
:非常感谢大家过来听我的分享。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在中山大学读软件工程,之后在美国
卡内基
.
梅隆大学读信息系统
master
,毕业之后去了
eBa
硅谷总部。
2014
加入丹华资本,
现在是丹华资本的董事总经理。丹华资本不是一个纯粹的区块链的基金,其实我们是
“
古典投资人
”
我们投资有几个大的板块划分,
如果从技术栈来看,我们的投资涵盖了数据基础架构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应用层。区块链是一个横跨三个层级的板块。
生命可以被视为一种计算过程
—
它的目标就是最大化地实现有意义信息的储存和利用。
所以生命本身对我来说,其实特别像计算机,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跟外界交互的信息的通道,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可以更好的生存繁衍,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围绕可编程进行的。
我们的投资哲学有三个:
第一个
是
In math we trust
,
中国可能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比如滴滴或者是
uber
看似是商业创新,但是其实是解决经济学问题,在出现
surgeprice
之前(高峰期间的溢价)
uber
只是叫车软件,没有带来特别多的所谓生产力的改进。什么时候会变成有数量级生产力改进呢?是引进了加价这个方式,从而更好的调配供给和需求,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分发来解决了经济学问题。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很类似的,最终到了底层其实都是有很多数学原则支配。
第二个是
it from bit
,
bit
指的是比特,是信息的最小的单位。我们看到人类发展到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有一个指数型增长的科技创新。但是如果我们去翻
50
年前的报纸上的航空列表,会发现从纽约飞伦敦的飞机没有变快反而变慢了,在过去
50
年来,我们很多物理性的创新,比如汽油的燃烧率,燃料利用率,发动机的效率等等都是在做线性的增长,过去
50
年指数型增长和爆发性增长是由比特世界,即信息世界来主导的。
这个就会延伸到我们第三句话,就是
information density
,我们发现过去
20
年的重大革命性产品或者技术,都是信息密度的飞跃结果,信息密度的含义有两层
第一层含义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人们可以处理信息的多少?
第二层含义就是在给定计算资源的时候,可以处理多少的有效信息。
还是拿刚才滴滴的例子说,因为它是汇集了很多供需信息,知道在哪一点什么人在叫车,在什么地方会有司机,有了足够多的信息,可以以十倍的效率完成供需匹配,它有这些供需信息,就可以比原来的出租车产生十倍的供给和需求,这些供需双方的资源本身客观存在,原来没有很好的匹配起来,这个匹配的关键就是
信息
。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比原来多若干个数量级的数据,虚拟现实可以让我们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至少比
2
维度世界
3
倍或者以上的信息,这是我们第三个投资哲学。
想问一下大家,咱们为什么需要银行?第一反应是因为融资、存钱。我们之所以要用银行存钱,因为我们相信它不会把我们的钱搞丢,这个信任就是为什么会产生
“
银行
”
这样的一个东西。
大家需要银行是因为大家相信它,我们为什么要相信银行?再进一步说,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组织起来的第三方机构?因为银行作为第三方信用机构,多方相信银行这个实体,当多方共同相信银行的时候,它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在银行出现之前我们只是做点对点交易,我们双方都要共同达成一个某一种协议,如果这个协议是反复发生的话,会有很多浪费,
银行做的事情是把所有需要反复达成的共识协议抽象出来,变成一种组织,这个组织做的事情是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导致市场无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经常担心卖家跑路,或者买家不付钱,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所以才需要第三方的信用机构。
我刚刚说的第三方的信用机构,其实是承载了某种共识协议的执行和操作。科学本身分成两类,一类是物理化学数学之类,跟人类社会没有关系,我们人类社会产生以后研究的经济、金融、法律、教育等等,我们都在研究同样的事情
—
我们都在研究所谓的社会协议或者是社会契约。
我们这一支智人为何能到达了食物链顶端,是因为我们可以大规模协作。大规模协作让我们可以跨越生物性进化,所有社会协议的存在就是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大规模协作
。因为协议带来秩序,协议可以降低协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无效性。所以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无序要有序,从低效到高效的过程,依靠的是各种各样组成的协议。
但是中心化的协议其实是有非常大的问题的。我举例子,大家现在都在用微信,如果哪一天腾讯大楼被烧了,腾讯服务器发生重大故障,我们所有的聊天记录可能就都没有了,这是
“
单点故障
”
,因为我们所有信息都是由单方控制的。货币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协议,因为作为等价交换物大家共同认可它的价值。黄金之后衍生出不同主权货币,人们凭什么要相信主权国家的法币?
因为人们相信的是主权国家的赋税能力。人们对于法币的信心来自于对这个国家本身的赋税能力的大小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美元可以成为世界主流货币,就是人们认为美国的经济会持续的发展,美国政府可以有非常强的赋税能力,所以说大家对美元有相对比较高的信心,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人民币有信心的道理。
美国的国债是现在最贵的东西,有
20
万亿美金的体量。新加坡的国债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的经济发展的很好,赋税能力也不错,我们会买新加坡国债也是因为相信它有偿还能力,这个也来自于它的赋税能力。假设我们买了新加坡国债,新加坡这个小国家,哪一天朝鲜战争爆发,导弹射程有偏差落到新加坡上,可能整个新加坡都没了,那么谁来为你的新加坡国债买单?这是很极端的情况,但不是不可能发生。所有的偏中心化的社会契约或者社会协议,包括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协议,可能都会有我们说的单点故障这种非常大的风险,一旦单个的节点不能工作,整个系统就会崩塌,这是我们觉得所有中心化的第一个非常大的风险。
第二个风险,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是一个更加本质的风险,就是所有的社会协议,譬如要遵守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要扶老奶奶过马路,甚至婚姻,可能对于个体而言并不是最优的。但是人性是自私的,因为我们基因是自私的。如果没有道德这个东西,每个人都会肆意掠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取最多的资源,希望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从而更好的让自己的基因繁衍。譬如婚姻作为一个例子,我们看婚姻的历史,在几万年前出现的时候智人还不多,我们还住在几百人的小部落里面。如果没有婚姻的约束男女肯定会乱来,因为人的动物性。导致的后果就是一个部落里的后代可能就是几个特别优秀强壮男人的后代,之后会导致近亲结婚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婚姻的后果就是导致人类的基因不够多元化,基因库不多元化,对于一个种族来说是非常脆弱的事情。
婚姻作为一个社会协议在最早出现的时候,帮助人类社会平衡了性资源
,不管什么样的男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后代,所以基因相对多元化,人类作为种族一个可以更加抵抗各种各样的天灾。所以上面几个例子都说明了各种社会性协议是抑制了人性本身,需要个体牺牲一些利益来换取全局的最优。
这个怎么跟区块链联系上,其实非常有意思,我们说区块链里面有一个核心的角色是矿工,很简单来说是每一个矿工有自己的算力,要暴力破解(哈希)方程,第一个算出来的获得打包区块的权力,完成加密交易的确认。矿工本身是唯利是图的,只要收益比成本高,就会继续挖矿。所以我们也看到,在有了很多分岔币之后,矿工的算力会在不同的分岔币之间徘徊,因为他们要唯利是图,正因为他们这种行为,反而保证了系统全局的最优。
婚姻是为了保证基因多元化发展,道德就是约束我们不能随意掠夺资源。它们都要求牺牲个体利益来达到全局最优,但是(
Blockchain
)可以维系这个体系的节点是自私的。一个唯利是图的行为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我们可以想想,任何中心化的机构,不管是银行机构还是公司,如果鼓励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一定会崩盘。如果有两个经济体系,假设它输出的效益是一样的,在经济体系内部每一个人要亏一些钱,另外一个是每个人都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因为每个人都是逐利的,毫无疑问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二个经济体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从四年前开始特别相信区块链这个事情,因为它的组织方式是特别符合人性的。
还有最后一点是我们觉得是哲学观念,就是货币的价值来自于自共识。我们想想当时为什么黄金会作为交换媒介,为什么是黄金这一个金属,而不是铜、铁之类的?我们假设有两种交换媒介,一个是苹果,一个是黄金。苹果不是一个很好的交换媒介,因为每个人对于单个苹果的价值不能达成共识,加上每个苹果也长的不一样,无法有效成为价值度量的尺度,这不是一个好的交换媒介。为什么黄金是好的交换媒介,因为物理性决定它不容易氧化一盎司黄金永远是一盎司黄金,而且是金灿灿的,特别容易辨认,如果一个黑的金属,太容易造假,不容易辨认。便于辨识,不容易氧化,物理性可以长期不变,这些都是可以让人们以一个更低的认知成本去对黄金产生价值共识的原因。
人们对于黄金价值的认知非常容易集中,很容易达成共识,对于苹果的话就会非常分散,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区块链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产生大范围的共识,跟历史上其他的中心化的共识不一样
。譬如当年宗教需要花非常多的成本,需要无数的战争,需要把女巫烧死,需要十字军东征才能够维系共识。同样还有法律,法律本身要有非常大的开销在立法机关执法机关,这些都是维系这些共识的成本。交换媒介的内在价值就是在于它所能够形成这样的大范围共识,共识的价值非常关键,这个是我们第三个认为区块链有非常大的社会性意义和经济性意义的原因。
区块链有几个大的特征,去中心化,去信任,分布式集体共识,数据不可篡改,这几个是比较大的关键性特征,引申出来的特征,第一是开源,因为就我们经常说其实这个运作机制,是由代码维系的,如果一个代码不被所有人可见的话,没有人知道这个代码的公平、公正、公开性,这个就是已经天然决定了,
所有的区块链项目应该需要开源,原来我们在做审计的时候,可能审计帐本本身。但是现在帐本用软件控制的时候,我们要审计代码。在区块链世界里,制定规则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规则本身,所以规则本身一定要公开透明。
今年大家很多人说古典投资人跟币圈投资人,在硅谷
VC
要做的风险投资似乎不分什么古典不古典之分。风险投资要做几个事情,如果要投的好要满足四个大的要素,第一个是成本要足够低,怎么样可以保证低的成本,在别人还没有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又相信它的未来价值,在价值洼地的时候,要以一个非常低的成本进入。第二是要看的准,这个东西虽然价值低,但是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它还没有被人发现,你要看的准。第三个你要下重注。第四是你还要运气好,这个没有人可以控制,但是还是要有很好的运气。
所以投资的本质其实是不变的,风险投资的本质不变,而且往往是在信息非常不对称,而且行业很混沌的时候寻找价值洼地,做这样的事情。区块链跟加密数字货币是天然适合风险投资,
我们现在处在这个行业历史最混沌的前三分钟。其实并没有什么规则和既定的玩法,这个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一个非常正常的形态。如果说当一个行业已经很规范,而且特别有秩序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机会
了
。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新生的行业。
我还想说的是,很多人觉得它是一个泡沫,我们加密数字货币或者区块链这个泡沫,跟一般金融危机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华尔街一帮精英设计了一堆谁都看不懂的金融产品,把层层次贷打包,售卖给相对没那么精明的机构,然后他们继续卖给更加不懂的人,最后卖给普通投资人,这是上一次金融危机的泡沫的产生的过程。
但是区块链行业的这个路径是反过来的。
原来数字货币的从业者可能初中高中毕业,也没上过大学,也不是学计算机的,然后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这个传播和教育的路径从是由社会上的非精英阶层,或者是极其开始,到大爷大妈,或二三四线的小年轻,之后才进入一线城市,进一步渗透到传统的
PE/VC
的圈,甚至华尔街公募基金,大前天刚看新闻,说索罗斯要开始自己做加密货币基金了。这个路径跟原来的金融危机非常不一样,原来从金融危机从金字塔的顶端往下,从精英到草根的兜售过程。
但是这个区块链行业是是自下而上,自发发展的过程,从草根渗入到精英的过程,现在准备进场和正在观望的,我知道的是很多是真正华尔街真正的大的机构。如果是这样的过程,我个人觉得是相比起原来的金融危机的泡沫比是更健康的过程。
当一个东西是自下而向上,然后由草根开始渗入精英,而且是慢慢的被精英所认可的时候,这个事物的发展是极其有机的过程
。随着大的机构进场,这个东西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市场秩序会越来越规范,也可以看到,因为有机构开始要入场,因为资金体量足够大,因为它的影响力足够大,最终监管和主权国家作为玩家会正式入场。这是非常健康的发展过程。
BMAN
:
对于区块链行业是否有限制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因素,我也会做这样的联想,因为现在很多人包括投区块链的底层技术还有做所谓的操作系统,他们也知道限制区块链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在于区块链基础链(
TPS
)或者是性能,天花板在哪里,我也一直在找答案,比如
TPS
有天然的或公式定量,比如一千,就是为这个行业划了一个红线,越过这个红线的项目都是不可以的,比如在区块链玩王者荣耀它的
TPS
要达到一万,但是上限只有一千,你就不可能在区块链上面跑王者荣耀,所以这个问题我也想问
Dovey Wan
,你怎么定量化的判断这个行业的瓶颈在哪里。
Dovey 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