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三件事感触挺深的:
一、
我们一个做软件开发的同事,最近尝试了下定制。
作为天天被内参所说定制行业各种优势洗脑,看起来他成为定制的客户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最后还是说:我不需要定制。
二、
一位老客户,在我们这订过多次衬衫和西服。每次都是改这改那的,嫌袖子肥瘦不合适,还换过袖子。
最近他跟我们的量体师联系,说他在量品做了一次衬衫,虽然说尺寸不是很满意,但是他很喜欢DP免烫衬衫的易打理。
他穿着在量品定制的衬衫,给我们来看。在我们的量体师看来,那件衬衫的合体性比在我们这里做的,差多了。
但是,这个客户就是喜欢,再也不像在我们这定制衣服时,那么喜欢挑毛病了。
三、
也是一个客户,最近告诉我,他在买创世的成衣,因为他挑到了合适的尺码,然后,就不要定制了。
综合以上,我会发现:
大部分消费者他们是要买衣服,是不是定制的衣服,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他们只关心便利性、价格。合身、面料工艺好,他们可能不关心,或者无法感知。
已经定制过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转换也是很快的。原来对尺寸挑三拣四的消费者,在碰到「易打理」这个特性时,那些对尺寸要求的条条框框就不再重要了,他能忍受衣服三围肥、袖子肥,这里那里有褶。
此外,当能挑到价格更便宜、尺码也大体合适的成衣时,也可能会放弃定制。
看来,「合身」这个特性,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其实很小。
定制如果要在未来成为普及现象,那么,原动力也许不是来自消费者,而可能是来自于供给端。也就是:
不是因为消费者要穿合身的衣服,我才给你定制。而是因为作为品牌或者工厂,我一定要以定制的方式卖给消费者衣服,这样,对于商家的利益才会是最大。
对于品牌方或者工厂而言,定制的好处体现在:
1、作为生产方式,是按需生产。
会接近于零库存或者低库存,随便问一个成衣品牌企业,能够降低库存,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2、作为销售模式,与客户的粘性会大大提升。
在传统服装零售里,绝大多数消费者买完某件衣服后,基本上就与卖家处于弱相关关系。即使有诸如会员卡、售后服务、客户管理等措施,但是买家与卖家之间的关系仍然若即若离。
而在定制这种销售模式上,则建立起了一种强相关关系的可能:消费者在服装这个大需求上有可能会对某个品牌(店)、某个人形成重度依赖,而依赖基础则是来源于ta的身材尺寸、消费偏好等都会被ta的服务者深度掌握。
这种深度服务、强调复购的消费模型对于服装行业的意义重大。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消费者对于合身这件事,其实需求很不明确。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要求。并且,同一个人,今天还要求这种合身度,也许,隔几天,就变成了另外的要求。
并且,合身这个特性,在服装购买的决策模型里,重要性会比较低。
所以,追求「保证衣服合身」这种传统定制思维,其实是个缺乏增长动力的方向,当从业者越来越多时,就像个死胡同,路越走越窄。
2、供应端对于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与消费者互动的方式,需求很明确。
这几年,对各种消费品类的生产链条和价值链条,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重构,已经开始产生巨大的价值。
电商巨头阿里已经喊了多年「新零售」,腾讯今年开始强力主推「智慧零售」,并且,这两家已经开启疯狂的「买买买」模式,稍具规模的传统零售企业,大部分都会被纳入这两家巨头所规划的未来新零售版图。然后,消费者与品牌、渠道的关系在未来肯定会被改写。
所以,除了强调「合身」的传统定制,我们更要关注另外一种新定制的发展方向。
这种新型定制,也会说合身,但这个属性不那么重要。更强调产业效率、消费者与衣服新型关系的构建。
是为「定制新零售」,这才是很多服装品牌企业进入定制的真正原因和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