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  17 小时前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  17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已明确,禁止安装!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就在今天,21时53分!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家长共赔偿145万元!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乘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文史 | 司马迁:“其实我也想做一个思想家!”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20-01-10 18:33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司马迁之志”是一个颇具经典意义的学术思想史命题。按照通说,司马迁的志向,可不是成为今人习以为常的历史学家,而是要成为像孔子那样的思想家。因此,司马迁写《史记》其实有一个预期,那就是像孔子修订《春秋》一样,写成一部具有思想指导意义的“经”书,而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从后来的情势、格局来看,司马迁的预期显然是落空了。


孔子的《春秋》,在今文经学的视野中,几乎可以说是古典中国的宪法,甚至是居于宪法之上的高级法;但是,司马迁的著作却被后世定名为《史记》,尽管被列为二十五史之首,毕竟只是一部“史”书。那么,思想家为什么喜欢建构世界史?我的回答只有四个字:经由史出。



原文 : 《思想家与世界史》

作者 | 中国政法大学   喻中

图片 | 网络





由孔子修订《春秋》,司马迁“继《春秋》”之志,可以发现,很多思想家都喜欢历史,尤其偏好详述或概括人类世界的历史。 众多的思想家未必都留下了一部题为“世界史”的大书,但是,通常都免不了建构一种至少是写意性质的世界史。 譬如黑格尔,就在《历史哲学》之“绪论”部分写道:“世界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因为欧洲绝对地是历史的终点,亚洲是起点”,“世界历史就是使未经管束的天然的意志服从普遍的原则,并且达到主观的自由的训练。东方从古到今知道只有‘一个’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的;日尔曼世界知道‘全体’是自由的。


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


所以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第一种形式是专制政体,第二种政体是民主政制和贵族政体,第三种政体是君主政体。”更具体地说,东方是“历史的幼年时期”,希腊是历史的“青年时期”,罗马国家是历史的“壮年时期”,至于日尔曼,则是历史的“老年时期”。与此同时,黑格尔还特别强调,“自然界的‘老年时代’是衰弱不振的;但是‘精神’的‘老年时代’却是完满的成熟和力量”。 这就是黑格尔建构的世界史。他把时间转换成为空间,把东方作为世界史的起点,绵延不绝的世界史经过希腊和罗马两个具有过渡性质的中间环节,最终抵达了成熟的日尔曼时代。 黑格尔建构的这种世界史,完全是理念先行的世界史。


20世纪,另一个毁誉参半的德国思想家卡尔·施米特也建构了自己的世界史。施米特是一个法学家,更是一个放眼世界的政治思想家。因此,施米特在建构世界史方面的热情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他的《陆地与海洋》一书,篇幅虽不大,却有建构世界史的宏大志向,此书的副标题“世界史的考察”,已经透露了隐秘的“施米特之志”。在这部书的第三节,施米特告诉我们:“ 世界史是一部海权国家对抗陆权国家、陆权国家对抗海权国家的斗争史。 ”这就是施米特建构的世界史。这种高度抽象的世界史有助于我们理解施米特的思想立场。


卡尔·施米特


通常认为,作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桂冠法学家”,施米特投靠纳粹政权是他一生的污点。在这里,没有必要为他开脱或辨污,但是,也可以为他的言与行提供一种解释,那就是,他对德意志的强大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向往与期待。在施米特建构的世界史中,显而易见,“陆权国家”的代表是德意志,至于“海权国家”的代表,则是二战之前的英国、二战之后的美国,以及更早的荷兰、西班牙、葡萄牙。



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作为“陆权国家”的德意志一直处于“海权国家”的挤压之中。这种来自“海权国家”的挤压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施米特的思想旨趣。

从时间维度上看,在黑格尔与施米特之间,还有两个更加重要的德国思想家,那就是影响更大的马克思与恩格斯。1848年,30岁的马克思与28岁的恩格斯共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



在这篇深刻影响世界的文献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没有忘记建构世界史。 就在这篇文献的第一节,他们以开宗明义的方式写道:“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里所说的“一切社会的历史”,就是世界史。正是这样的世界史,为19世纪、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依据。


从古典中国的孔子与司马迁,从近现代德国的黑格尔与施米特,特别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思想家离不开世界史,思想家对世界史总是有一种强烈的依赖。原因何在?世界史的魅力在哪里?对此,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提供了简洁而精准的答案。章学诚的著名论断可以解释为:经的内容其实都是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17 小时前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17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已明确,禁止安装!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就在今天,21时53分!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家长共赔偿145万元!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乘车!
3 天前
不贱不散  ·  说点什么好呢?好自为之吧!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