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成名在望》歌词
英国数学家哈代(Hardy)有句名言“年轻人应该证明定理,年长者则可以写书”,他本人就是这么干的,所以有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我三十出头,应该还算在年轻人的行列,为什么不去证明定理,而要写作呢?道理也很简单,一方面我要承认自己不擅长证明定理,另一方面,对许多年纪大了的人(如哈代)的写作,我并不敢苟同。譬如《一个数学家的辩白》所流露出的,更像是末路英雄的一声长叹与自说自话的孤芳自赏。我不喜欢。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激情!与其忍耐着读我不喜欢的东西,还不如自己操笔写我喜欢的东西。
可以想见,既然连哈代我都不喜欢,那么我喜欢的作者就真的不多了。是的,事实就是这样,在当代中国,优秀的数学写作者极其稀缺。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没有加德纳(Martin Gardner)!
岳云鹏:What,你连 Gardner 都没听说过?我的个天啦,这些年你是怎么长大的?太神奇了!
我没有别的目标,只期待若干年后,我所设想的岳云鹏的这句台词中的Gardner将被替换为林开亮。
哈代与加德纳的区别在哪里呢?哈代的《辩白》其实是他自己的独白,加德纳的数学小品是在与读者交流。独白高冷,无须回应。交流平等,会激发读者随作者一起去思考,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哈代是一个资深的数学行家,不太可能鼓励读者去钻研那些仅仅有趣而不太重要的问题;加德纳虽是外行,但始终对数学保持着好奇心,通过流畅的文字,也把这种美妙感觉分享给他的读者。
读一本书,交一个朋友,所得到的最大益处,莫过于从中汲取到灵感与鼓励。
然而,在当代中国,像加德纳那样能真正给人启迪和鼓励的原创型数学科普作家,实在少得可怜。这造就一个可悲的事实,没有人读书——如果尝不到甜头得不到益处,为什么要读呢,我傻呀?
如果年轻一代仍旧读不到好的书,一定会营养不良,发育不全,如我们这代。我是决不能容忍我的孩子读那些糟粕的,有精华为什么要啃糟粕?
也许你又有疑问了,有精华吗?当然有的。
对各位数学爱好者,根据我的经验和喜好,我负责任地向大家推荐十位伟大的作者及其作品(排名不分先后,找对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1. 波利亚(Polya):《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启迪心智,尤其值得各位数学教师学习借鉴!】
2. 柯朗(Courant)& 罗宾 (Robbins)& 斯图尔特 (Stewart):《什么是数学?》【我只能说,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可能说明你实在是没读什么书】
3. 华罗庚:《从杨辉三角谈起》《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数学归纳法》【华老的著作凸显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成就】
4. 贝尔(Bell):《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关于数学家的精彩故事】
5. 加德纳(Gardner):皆可读
6. 大栗博司(Ooguri):《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超弦理论》【今年最大的发现,就是此人的著作】
7. 拉德马赫(Rademacher)& 特普利茨(Toeplitz):《数学欣赏》【修订版即将由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概览”丛书出版,它比 2 还要经典!】
8. 吕埃尔(Ruelle):《数学与人类思维》《机遇与混沌》【我先读到的是后一本,非常喜欢,后来搜作者网页,了解到前一本书,就跟朋友一起翻译了,愉快的合作!】
9. 库克(Cook):《当代大数学家画传》【当代数学家的数学观,美不胜收】
10. 丘成桐 & 纳迪斯(Nadis):《大宇之形》【丘先生力作,Calabi-Yau与弦论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其中8,9中的《数学与人类思维》与《当代大数学家画传》是我跟朋友一起翻译的,7中的《数学欣赏》我参与了校订,并为修订版写了导读,附在书后。
人生在世,当读好书,与好的作者交流。当今之世,我眼中的12位优秀数学写作者如下,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找对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1.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网页 http://www.ee.cityu.edu.hk/~gchen/
2.汤涛,南方科技大学数学教授,与山东大学数学教授刘建亚创办《数学文化》,并与南密西西比大学丁玖教授合著《数学之英文写作》
3.丁玖,南密西西比大学数学教授,著《智者的困惑:混沌分形漫谈》《亲历美国教育:三十年的体验与思考》
4.蔡天新, 浙江大学数学教授,诗人,旅行者, 著《数学传奇》(及同名公开课)《数学与人类文明》《数字与玫瑰》《数之书》
5.李尚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教授,著有《数学大观》(及同名公开课)
6. 丘成桐, 创办《数理人文》期刊,主编“数学与人文”丛书,写得一笔好文章
7. 顾险锋,创办微信公众号 老顾谈几何, 是当今国内数学科普的扛把子
8. 姜伯驹, 北京大学数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有《一笔画和邮递路线问题》《绳 圈的数学》《数学走进现代化学与生物》
9. 卢昌海,著有《黎曼猜想漫谈》,个人主页http://www.changhai.org/
10. 张奠宙,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授,著有《陈省身传》《陈省身文集》(皆与王善平合著)《杨振宁文集》《20世纪数学经纬》
11. 张景中,中科院院士,著有《数学家的眼光》《不用极限的微积分》等
12. 单墫,南京师范大学数学教授,《 单墫老师教你学数学》系列,《平面几何中的小花》等
此12人中,给我最大影响的,是张奠宙老师(通过他的著作),而文笔最令我欣赏者,非陈关荣老师莫属,两位老师的人物传记都写得非常好。对喜欢数学本身的读者,我这里特别要推荐的是姜伯驹、顾险峰、丘成桐、张景中、单墫以及——所有人中,我最看好的——林开亮,部分作品如下:
[1] 从“三七二十一”到“素数之无穷”,从金庸武侠到陈省身(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2] 谈谈我的学习经历 (上),(下)(好玩的数学)
[3]《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与崔继峰博士合作,知识分子)
[4] 戴森传奇之『英才少年』,之『奠基量子电动力学』,之『鸟与蛙的妙喻』,之『全面成功的作家』(赛先生)
[5] 天壤之别在拓扑(赛先生)
[6] 数学,在你心中是问号还是惊叹号?(赛先生)
[7] 我译《当代大数学家画传》(赛先生)
[8] 中国古代数学只有一个关键字,你知道吗?(中科院物理所)
[9] 从高斯算1+2+3+...+100 谈起(遇见数学)
[10]不可不知的中国古代数学:从杨辉三角到李善兰垛积术(超级数学建模)
回到文章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写作?答案很简单:为了让这个清单延伸到无穷远处,为了让你、让我最亲爱的朋友,读到更多有趣美妙的数学。
如果数学不美,我不值得努力写作;如果生活不美,我不值得努力工作。正因为数学和生活都是美的,所以写作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享受这种美好的体验,这才是我要写作的真正原因。
蒙他垂青,我的一个朋友读过我写的不少文章,曾给过一个评价:“你的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多数内容我能看懂,不像有的文章故作高深不知所云。”
我期待,他的话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因为这正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你懂了,数学之美妙就传递到了。
我们博士毕业时,首师大数学院的老师专门搞了一个欢送座谈会,赵伟忠老师送我们《一代宗师》里的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想这句话尤其适用于现在的我,因为后面还有一句:“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我希望点亮N盏灯,并让N趋于无穷。当阿信因为《成名在望》获奖时,他说了一段幽默的获奖感言:
“这个奖是为你们拿的。如果我没有得这个奖,以后我的墓志铭上会写:这个家伙一辈子都没有拿过金曲奖作词奖,但是大家都觉得他应该拿这个奖。这样就不能这么写了。感谢陪我长大、变老的你们,这个奖属于你们!”
可以期待,类似的话可以成为我今后(代表 数学纵贯线 )的获奖感言!我想,我与阿信本质上属于同一类人。我之所以不喜欢哈代,就是因为,哈代与我们实在差太远了——不是形象,而是气质。
音乐与数学都是美的,都是可以与大众分享的。唯一的差别在于,分享数学,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了,不是吗?
年少时我喜欢凯鲁亚克《在路上》里的一段话,今天依旧喜欢,分享给各位: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 本文作者林开亮,先后就读于天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现任教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热衷数学科普的翻译与写作,曾主持翻译《当代大数学家画传》和《数学与人类思维》,参与翻译《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创办个人公众号:数学纵贯线。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以数学学习为主题,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标,分享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传奇的数学人物等,为你展现一个有趣、好玩、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