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02.2019
本文字数:3149,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导读
:李克强称,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作者 |
第一财经 杜川 宋易康
封图 |
视觉中国
“我在这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李克强总理在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亲自解读当前货币政策。
去年以来,我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做好预调微调,稳定市场预期,加强政策沟通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一个月内两次降准,接连创新的“特麻辣粉”等都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
2018年人民银行通过四次降准和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等措施提供中长期流动性6万亿元。
2月15日,央行发布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社融数据均创下高位。而自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以来,各种分析声此起彼伏。从整体来看,外界舆论特别是市场主体总体评价积极,但也出现了个别质疑的声音,认为货币政策将重回 “大水漫灌”的老路。
李克强在上述会上表示,一个月内两次降准,既是顺应市场主体的强烈呼声,也因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比世界上任何主要经济体都高,在这方面有充足的空间。而且在降准过程中也适当回收了流动性。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才是货币政策的精髓。
让更多贷款流向实体经济
2月15日,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显示,萎靡一年多的金融数据突然放量——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
社融各项指标中,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
-
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
-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同比少207亿元。
与此同时,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延续反弹走势。
李克强表示,相关金融机构要齐心协力,让更多贷款更便捷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加大力度,以此引导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向好。
几天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从十八个方面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及各金融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
其中,《意见》重点强调着力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针对民企融资难问题,2018年11月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提出,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
此次会议,李克强指出,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的变化情况,要吃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月4日,李克强即考察了三大行普惠金融部,要求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在考察中,李克强强调,银行不光要在现场做,还要搞专业化服务。
过去银行很多只和账本打交道,对产业、行业、企业并不是很了解,束缚了银行发展,视野变得狭窄。现在就要开阔视野,知道宏观经济、知道全局、知道产业发展,这样也会使自己变得强大。
关注票据融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票据融资数据显著增加,引发市场关注。也有观点称,票据融资数据显著增加,是由于存在票据套利现象。
1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票据融资增长贡献较大。其中,票据融资显著增加,表内票据融资和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新增5160亿元和3786亿元,二者合计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9.3%,较去年同期上升13.5个百分点,引起市场的关注。
对于票据融资的较快增长,在上周央行举行的数据解读吹风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称,“个别的现象难免是有的,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邹澜认为,票据融资增长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2月20日晚间,央行货政司课题组表示,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的组合从银行套利导致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上升观点并不准确。
央行货政司课题组表示,
李克强对此也作出回应:“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同日,央行相关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1月份票据融资显著增加,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个别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套利,只是短期的少数行为,不是票据融资增加的主要原因。总体看,1月份贷款处于合理水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邹澜表示,随着票据融资便利性提高、融资成本降低,票据流转加快,大量企业通过签发和转让票据解决账款拖欠和资金周转问题。
据统计,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中,中小微企业的比重为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