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
“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而好奇心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正因如此,他们口中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十分认真地在对待。
可随着认知范围的慢慢扩大,娃口中的“为什么”也越来越难以招架:
从1=1等于几,到宇宙是怎么来的?
从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到人类的起源真是猴子吗?
……
去和娃系统解释科学原理?负责的说,
看着那些理论符号,
别说讲给娃听,光是自己看就先晕了:
△绕到晕的理论
难道就没有一套直观易懂,适合给娃答疑解惑增长见识的科普书吗?
不死心的我开始积极在市面上对比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一套既能丰富娃的知识,而且还趣味十足的科普书:
《进阶的巨人 改变世界的伟大科技》
+
《好奇心时报》
精装的大开本,
充满质感的纸张,
丰富的内容,
绝对是送给娃最好的礼物:
△实拍质感
环保印刷,
护眼安全
精选纸张,
不怕撕
配图和用色都结合主题,
让娃能专心沉浸其中
:
这套书一出来,就入选了
2019年“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这个计划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官方项目,自2009年启动开始,至今已十年,是国家级扶持计划项目
。
还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其题名:
无论从内容还是整体的设计,
这套书都足以代表国内原创童书的最高标准。
可以这样说,看过这套书的娃,都能成为别人口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小天才。
因为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只有娃想不到的,没有它回答不了的。
它还专门出了一个导读手册来教娃该怎样读:
△图文并茂超实用
《好奇心时报》则是用趣味新颖的形式,满足娃的好奇心:
让娃知道,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和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不同的是,它的每一个主题,
不仅讲知识、讲原理,还有动手动脑的小实践。
让娃能够学透、学懂。
故事、漫画、对话的新颖形式,让娃拿到书就能爱不释手,
唤起娃主动阅读的兴趣。
举个例子:
在第一章【科学的起源】中,
先是会抛出问题让娃自己思考。
当你打开这本书,你有没有想过:
这本书是怎么来的?
文字为什么会跑到纸上?
……
在亲子共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问题去引导娃进入状态,让娃知道,成为科学家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
理性思考。
然后书中会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科学是怎样产生的:
语言风格这一块更是没得说,与其说是科普书,不如说是故事书,我自己都看到停不下来。
来看看书中生动的语言:
在人类刚刚出现的年代,还没有被称之为科学的事物。
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学会了用火,学会了耕作农田和圈养家畜,但是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都还不太了解,看到闪电可能还以为是天神在打喷嚏。
对于那些想不出来答案的现象,人们将其归结到动物身上:别看这些动物不会说话,也许它们正悄悄地观察着我们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动物拥有神秘的力量,并且将他们的艺术形象化,便逐渐形成了图腾。……
把枯燥难懂的科普变成生动有趣的叙述,
再加上活灵活现的配图:
不仅让娃听得入神,看的入迷,还能播下求知的种子。
下面还有人物专题介绍,它的相关故事、成就,给娃讲的一清二楚的:
还会有动手动脑的小互动,
比如这章是测金字塔:
让娃自己实践去加深印象,不会出现看完就忘这种情况。
《好奇心时报》则是配合着里面的知识,给娃科普科学家的趣闻轶事。
比如上面提到的泰勒斯,这里就讲了他专心思考然后摔进大坑的
轶事
:
配合着认真的记者点评,形式有趣,更能让娃深入地了解泰勒斯。
本报记者认为,纵然“智者千虑”,也难免“足下一失”,但反过来说,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来想不到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看完故事后,我们也能让娃主动说说看法,娃思考之后的答案,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我个人最喜欢它的采访问答形式:
记者:请问哥伦布先生,您对自己在1942年发现的新大陆有什么看法?
哥伦布:什么新大陆?我去的明明是印度!
记者:事关于这件事,您可能不清楚,在您去世后,一位叫做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的意大利学者,最终证明您到达的不是印度,而是一片不为人所知的新大陆,我们后来就把那片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州,翻译成中文为美洲。
哥伦布:胡说!我到达的就是印度!我不管你们现在管他里叫什么,反正我到死那里都是印度!
记者:好吧,因为您一直认为到达的是印度,所以我们把你登陆的地方叫做西印度群岛,但您到达的确实不是真正的东方的印度……
哥伦布:一派胡言!
达·伽马:记者说的没错,我才是真正到达印度的那个人,我还在那里建立了纪念碑呢!
……
下面还会有相关的简讯和事件追踪:
△同时代的中国发生了什么
是不是超有趣?穿越时空,直接同他们对话,
既好玩又能增长娃的见识。
这样一套包罗万象的书,既可以给3~5岁的娃做知识启蒙,又能让5~12岁的娃当课外读物,
从小读到大,每次都有新收获。
原价176元,我把团购价谈到了
99元
,只想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有机会,
站到巨人肩膀上去看看这个世界。
我先给大家细说一下
《进阶的巨人 改变世界的伟大科技》。
它真正做到了让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这个世界,
放大他的格局,扩展他的视野,最终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巨人。
这本书知识覆盖面超级广泛:
古今中外各种知识都囊括其中:
这么庞杂的体系,看完不仅不乱,还一点都不枯燥,主要就是因为这几点:
这套书总体是以时间为主脉络的,
从古到今,每个节点都清晰无比后面还有大事年表可以前后对应:
具体内容则是解决实际问题为支线
,
比如 宇宙中心是什么?
化学是怎么产生的?
火箭是怎样造出来的?
人为什么会生病?
爱因斯坦发明了什么?
中国古代创造:
△页标变成红五星的细节
还会附上重大的、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结论,
就像思维导图一样,自成体系。
而且,章节的讲述都是循序渐进的。
比如通过由航海时代这一章会让娃明白:地球是圆的、海洋面积要大于大陆面积。
它的后面一章就会开始介绍大陆漂移说,并依据这一原理发现了更加完备的板块构造学说。
这样的编排结构,
让娃既能明白繁杂的知识原理,又能理清
各种细节脉络,一点都不乱。
这套书让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点,书的每一章节,
都做到了让娃直面那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人”。
在书里,他们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会弯下腰和看书的人交朋友,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比如会犯错的亚里士多德:
书中先会让娃知道他的成就: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发现鲸是胎生的;
提出自己的宇宙模型,成为地心说的重要基础
……
然后毫不避讳指出了他的错误,还标注了是被谁发现的,
以及的原因,
有始有终,不会让娃一知半解。
这样一来,娃会知道,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犯错的人,
他的伟大正是因为不怕犯错,敢于突破。
除此之外,还有阿基米德、开普勒、伽利略、牛顿、诺贝尔……
这些巨人代表着不同学科,
用自己的发明或发现让人类文明不断向前。
而现在,这本书让巨人俯下身,举起我们的孩子,带着他们一起领略更大的世界。
不论是讲解的文字还是插图都十分生动有趣,一点都不说教。
牛顿的各种定律怎么理解?
书里就用人物夸张的动作,配合诙谐的语言,
让娃一看就懂。
还有,抗生素是怎么消灭细菌的?
这种拟人的漫画,形象又直观,
真是佩服主创的脑洞。
小宝宝是怎么来的?
书里把每一步都细节的展现出来,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变化:
在表述上更是接地气
:“嘿,我可不是在表演魔法!”
“哇,烟花好漂亮!”
生动又有趣,就和看动画一样。
这套书的阅读体验在我看过的书里,可以排进前三。
这和它各种细致的设计有关。
我们拿到手的书,里面插图都是经过无数次调整修改的,为此我还专门对比了他们的初稿和定稿。
在整个插画中,画的主要部分是一本书,
颜色修改后,会更加明显。
比如亚里士多德发现鲸鱼是胎生,为了让娃理解的更清晰,
特意用明黄色突出小鲸鱼:
还有太阳旁边白色的光圈,
是因为是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纯净的光是白色的。
我们在带娃看的时候,就可以鼓励他们去发现这些细节,
可以很好地锻炼观察能力。
此外,把文字走向变得灵动,也是为了迎合娃的阅读习惯,
看起来有趣不枯燥。
细节到这种地步,怪不得备受推崇。
这套书采用独创版画与插画结合的形式,用流畅的线条、独特的色彩,配合新颖的版式,
让复杂的原理也能直观易懂。
比如用漫画的方法展现化学的产生,人物栩栩如生:
蒸汽机原理太复杂?直接看内部构造,直观看运作过程:
图解飞机的构造,
每个细节都看的仔仔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