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胜军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来源:刘胜军微财经(caijingknowledge)
最近两年,李嘉诚屡屡成为舆论焦点:一会儿要退休,一会儿抛售内地资产。其实,所有这些八卦背后都有一个主轴:李嘉诚时代即将结束。已经 90 岁的李嘉诚,将如何留给世人评说?
2017 年 8 月:将和记环球电讯以将近 145 亿港元的价格一次卖光;
从 2013 年套现以来,李嘉诚已经从房地产领域撤出资金超过 1000 亿港元;
从 2013 年大量抛售内地资产开始,李嘉诚海外收购近 1479 亿港元;
在英国,李嘉诚已累计投资超过 500 亿美元,到 2016 年,“长和系”已控制了该国 30%的通讯、30%的电网、28%的客运铁路、25%的天然气、7%的供水,“买下了半个英国”。
李嘉诚曾经是神坛上的人物:亚洲首富、慈善大王,自从 1999 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连续 15 年蝉联宝座……,最重要的是他被誉为“李超人”,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被称为“小超人”。
李嘉诚的成长历程的确是励志的,白手起家,从塑胶花做起,一步步成为雄霸香港的超级大亨。前几年,某商学院每年组织 CEO 班同学赴香港与李嘉诚一起晚餐交流,名单中不乏内地知名企业家,足见李嘉诚的江湖地位之隆。
( 长江商学院首期 CEO 班学员与李嘉诚合照)
李嘉诚的确有过人之处:
小气的财富观:李嘉诚一次从家中出来,弯腰欲上车的刹那,从上衣口袋掉出一个硬币,滚落到路边的井盖下面。李嘉诚通知专人前来揭开井盖,找到了硬币,并“奖励”这位服务人员 100 元港币。李嘉诚这样解释:钱可以使用出去,但不能浪费。
大气的慈善观:李嘉诚形容基金会是其第三个儿子,已向其捐出 145 亿港元。对汕头大学(包括长江商学院)承诺及捐出的款额共 60 亿港元。 2013 年又捐资 1.3 亿美元设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大学。
超人眼光:李嘉诚被称为超人,是因为他在买入和卖出的精准时机把握。《亚洲教父》和《亚洲模式》的作者乔·斯塔威尔说,“每当他出手买入某项资产,它肯定无比划算,而一旦售出,那肯定是个再好不过的价格。”李嘉诚的知音不是“买入并持有”的巴菲特,而是协助越王勾践复仇的“商圣”范蠡。范蠡提出,“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
李嘉诚晚节不保,跌下神坛,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
一. 是以马云为代表的新首富取代李嘉诚的地位;
二. 是李嘉诚从内地“激进撤资”引发争议。
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更深层的因素在于:
李嘉诚更象一个商人而非企业家:商人从事的是套利,靠的是生意眼光。企业家从事的是创新,靠的是冒险与熊彼特所谓的破坏式创造。李氏帝国虽然庞大,但成就李氏财富的“必杀技”依然是他的“高抛低吸”。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大量制度套利的机会,谁能眼光领先一步,就可能赚得盆满钵丰。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未来的增长只能依靠创新。创业与创新,关键要靠马云、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而非商人。
伟大的企业家应该是“造钟者”而非“报时人”:《基业常青》总结了世界上穿越时间周期的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其中一个关键是创始人要缔造可以传承的“制度”,而不是依赖创始人“发光的脑袋”。李嘉诚之所以 90 岁还坚持“报时”,其实本身就足以说明他的企业帝国对他本人的过度依赖。这是中国企业家应该努力避免的陷阱。
李嘉诚的家族心态:以李嘉诚的身价,“富过三代”不成问题。但又如何?他既没有流传后世的品牌,也没有可以载入商学院教科书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种家族经营模式,缺乏现代企业的格局。相比之下,任正非、马云“财散人聚”的心胸更值得借鉴。
更有趣的是,李嘉诚不仅从内地撤资,而且从其“大本营”香港撤资。这背后也折射出港人对李嘉诚的“羡慕嫉妒恨”。
香港表面上看是高收入经济体、最自由经济体,但普通民众却一点也不幸福: 2016 年香港的基尼系数为 0.539 ,达到 45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不平等程度位于世界发达经济体之首; 700 多万港人有 200 万生活在廉租房;香港平均房价是本地家庭年平均收入的 18.1 倍,即一家人不吃不喝 18 年方能“上楼”,年轻人无法置业。
更可怕的是,社会阶层日渐固化、精英与草根之间隔阂日益加深。
这些问题归咎于李嘉诚一个人是不公平的,但是有三点值得注意:
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控制了惊人的财富,产业遍及各大领域,自然成为“出气筒”。一位普通港人说:“我不得不去李嘉诚的百佳超市和丰泽电器买东西,但即使只花一块钱我也要刷卡,让他承担点手续费。”
香港不仅所得税极低,而且在 2006 年取消了遗产税,对于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而言,自然受益多多,但也令香港失去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李氏父子互联网泡沫财技留给港人永远的痛:2000 年 3 月一无所有的 Tom.com 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当日股价涨幅达五倍。在“李超人+互联网”光环笼罩下,超额认购近 2000 倍,打破了历史纪录。但如今 Tom.com 已不见踪迹。不仅如此, “小超人”李泽楷举债 930 亿港元蛇吞象收购“香港电讯”,这只被香港人亲切称呼为“八号仔”的股票,在李泽楷进驻后从起初的每股 100 港元狂泻至如今的 4 港元。
(黄德流老人 460 万港元买入香港电讯盈科最终变成了 27 万)
2013 年和黄旗下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爆发工人罢工,抗议 15 年来工资有减无增。李嘉诚被指“奸商”,头像被打扮成“青面獠牙”的魔鬼形象。
一名香港最大英文媒体的掌门人说:
20 多年前,当你来到香港,也许人人都会期冀经过自己的努力,有一天会变成李嘉诚,这也是香港社会的核心精神所在;然而当下,没有人认为自己有机会能成为李嘉诚。
李嘉诚当然并不这么看:
香港近来民粹主义升腾,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会面目全非。我也当过穷人,很明白天天要担忧生活的感受。滋生民粹乃是人之常情,但社会的重点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要停滞在愤怒情绪的阶段。
再见,李嘉诚时代。
刘胜军简介: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下一个十年》,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拥有 137 万粉丝。
推荐关注中国经济学人新启动的专栏号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yhhhsbxz
经济深观察可留言互动哦~
---无需再论加小助手和加群的必要性---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所有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