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大佬、老大、老一、大哥/大姐,你们那儿以什么方式称呼自己的最高决策者或你们的大股东?
除了个别“官僚原教旨主义”的企业外,人们私下里以职位来尊称公司负责人的情况还真不太多。除了直呼其名外,在各种指代方式中,以老板和老大最为普遍,到了南粤一带,“大佬”是很常见的称呼,而在北方地区,“大哥/大姐”也是草根企业里通用的说法。非常小众的例子则是我见过有大公司董事长被模仿蒋中正阁下尊称为“校长”。
之所以这些听起来怪江湖的“老”字头、“大”字头成为公司负责人的代号,除了人人心中都有个“江湖梦”之外,主要是因为老板、老大比董事长、总裁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性色彩。一家管自己董事长叫“老大”的公司,和一家人前人后尊称“董事长”的公司,其公司文化一定有巨大的差异。
另外,进了KTV,带头大哥最爱唱的首本名曲往往是《爱拼才会赢》,其次是《精忠报国》、《相信自己》等雄性荷尔蒙爆棚的励志歌。曾经有一次亲眼见过两位行业领袖级别的带头大哥酒后在KTV里一边合唱粤语老歌《人墙》,一边搂着肩膀落泪:“无法知道命中的风浪,亦看不见路里有人墙,……踏破千个万个新希望,越过攀过万尺厚人墙,愿意起了又跌,但有点哀伤,心灰有时失去方向……”
足见得,
带头大哥不好当
:
在公司里任何一个人遇到任何难处,一旦发现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或权力,都可以把问题往上交。但是,当问题一级级交上去,交到老大手里的时候,就必须是终点了。只有他们,没有借口,必须咬着牙拍个板。人非圣贤,这一板有可能拍准也有可能不准,所有的后果必须独自承担、消化。而每一天,都有无数这样的问题蜂拥而至。
在公司里任何一个人受了委屈或者惹了祸端,都可以立即喊一句:“老子不干了!”唯独,这个全公司最有钱最有权、自称“老子”的人喊不出来这句话。
不干了?员工怎么办?股东怎么办?客户怎么办?资产怎么办?银行怎么办?想想这些,“自己挖坑自己埋”是带头大哥们最真实的写照,“套上了磨的驴”则是他们最常用的自我解嘲。
任正非曾在一篇内部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中这样回忆自己最艰难的时刻:“……我理解了,社会上那些承受不了的高管,为什么选择自杀。问题集中到你这一点,你不拿主意就无法运行,把你聚焦在太阳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每天十多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头雾水,衣服皱巴巴的,内外矛盾交集。……这段时间的摸着石头过河,险些被水淹死。”
所以说,前几年盛行的“拜创业教”是非常害人的,只截取了带头大哥们1/10不到的光辉时刻作为诱饵来忽悠人们的创业冲动,却不肯把水面下90%的“冰山”真实呈现出来。所以说,
让一个承受力、准备度不够的人去创业,就是一手毁掉他的生活。
一个人之所以能带这个“头”,一定是具备了以下5项基本共性:
第一,“锐”
,具有极高的环境敏感度。很多带头大哥出身底层,最初没有任何背景资源,甚至没有他所处的行业赖以生存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有绝对超乎常人的敏锐度,对于环境的变动、机会的来去、人际关系的取舍有过人天赋,因此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机会、规避风险。
第二,“轴”
,认准了的事儿非常执着。很多他们想做的事情都被别人看作“异想天开”。但是,他们都信奉米卢的名言:“很多事情一开始看似错的,但是坚持到底,也就对了;很多事一开始是对的,但是半途而废,就错了。”商业上哪有那么多绝对的对错,只要够“轴”,不断为一个认准的方向配置资源,那么,就会把很多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三,“灵”
,身段柔软,为达目的能屈能伸,特别是能受委屈和扛压力。谁都听过不同的带头大哥当年吃闭门羹、坐冷板凳的种种故事。因为目标感极强,欢迎您关注微信公众号“管理者成长平台”,所以为了实现目标绝对可以忽略过程中的个人感受,不是没感觉,而是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