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小助手微信:fushujc(报名亲子文写作)
后台回复“午安”送你免费写作课
回复“写作”,报名亲子文写作营
精读妈说:适当惩罚教育是可以的,但要把握度。毕竟我们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本,而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若孩子认识不到错误,那惩罚是无效的,无意义的。
作者:歆小迪(爸妈精读主创)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爸妈精读主播木棉朗读音
最近,一男孩穿内裤在路边蹲马步的视频引热议。
4月29日,贵阳万江小区附近,一小男孩光着上身,只穿一条内裤在路边蹲马步,引来不少围观者。
了解得知,男孩上二年级,在学校摸了女同学的屁股。
母亲为了纠正儿子错误决定给孩子一个教训,就让孩子脱光衣服在路边蹲马步,想让孩子感受一下别人的眼光。
对此,网友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妈妈做法没毛病,以后孩子一定长记性,不再犯同类错误。
也有网友认为,这恐怕比打孩子一顿还伤人。
这位妈妈及时教育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方法有点偏激,会伤了孩子自尊,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
孩子犯错,少惩罚多教育
作为家长,一定要分清惩罚和教育的区别。
惩罚是一种父母的干预行为,对孩子的错误给予惩戒,让孩子承受难受的后果,比如打骂、扣零花钱等。
这通常来自于父母沮丧绝望的感受,会给孩子传递“我很糟糕,我很差!”的信息,孩子难以从惩罚中学到正确的行为。
而教育不同,它是将重点放在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上。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混淆了惩罚与教育,常用惩罚来教育孩子,希望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可多数事与愿违,惩罚并没有教会孩子对错,还带来负面影响。
5月7日,信阳一段“虐打儿童”的视频引发关注。
视频显示,一女子抓住一四五岁男童的双腿,将其身体倒置用手拍打孩子屁股约一分钟,其间男童不断哭喊妈妈。
原来,该女子是男童母亲,因为孩子淘气,对其进行教育。
当然,适当惩罚教育是可以的,但要把握度。
毕竟我们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本,而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若孩子认识不到错误,那惩罚是无效的,无意义的。
即使打孩子一顿认了错,也只是暴力下的屈服,内心还是抗拒的,还让亲子关系疏离。而且心不甘、情不愿的惩罚,只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育也要给孩子留尊严
去年,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
孩子在8天内跟朋友们一起偷偷花掉家里7000元,父母又气又急,爸爸操起棍子,把孩子堵在床上,奋力地打了起来,据奶奶说打了“有几百下”。
妈妈则在一旁,把孩子被打的视频录下来,说是给花这7000块钱的孩子们看。整个过程,孩子不停地哀求:“求求你们,不要啊……”。
视频最后,奶奶心疼孩子,夺下爸爸的棒子,坐在床沿上哭泣。
而孩子爸,刚刚咬牙切齿打孩子的汉子,像个孩子似的,伏在墙上嚎啕大哭……
家长的本意是把视频拍给一起花钱的孩子看,让他们的父母良心不安。
可这样把打孩子的视频放网上真的很伤孩子,这种做法比起打骂,更让孩子难受、绝望!
小孩子也有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强。
大庭广众之下千万不要惩罚孩子,特别在孩子交际圈内,要给孩子留尊严,最好回家后再对孩子批评教育。
否则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伤害,让孩子感到自卑、羞愧、失去信心,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举动。
心理学里有个“权威期待”的概念,很多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权威,当父母对孩子持有某种期待时,孩子未来的发展很可能就会往该期待前进。
这个“权威期待”不仅仅是正面期待,还包括负面期待。
错误的惩罚,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使亲子关系出现裂痕。
惩罚的目的在于“育儿”,因此必须考虑“不伤及孩子的自尊”和“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犯错时,该怎么正确引导?
1、温柔而坚定的教育孩子
《爸爸去哪儿3》有一个情节:
林永健的儿子林大竣和夏克立的女儿夏天,被村长要求看守糖果和冰淇淋,两小孩经不住诱惑,违反了规定,偷吃了糖果。
面对同样事情,两位爸爸的语气和态度却截然不同。
林永健怒气冲冲地训斥大竣:“吃什么吃?你为什么要吃?站一边自己好好想想去”,然后转身走开了。
而夏克立则把女儿拉到一边,心平气和的告诉她:
错在哪里?为什么不能这样做?错了就要接受惩罚的道理,然后让女儿去罚站。
受到批评后的两个孩子后来的表现也大不相同。
被爸爸大声训斥的大俊,从“冰淇淋事件”开始心中就有了疙瘩,在之后各种活动中都和父亲赌气,一直不配合。
而被爸爸温和教育的夏天,真心认错,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罚站,在接下来的节目中也完全没受刚才事情的影响,继续开心地玩乐。
爸爸愤怒的训斥或平和的引导,效果天壤之别。
一个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错误,主动承认错误,并情愿接受惩罚;一个让孩子不明所以,郁闷赌气一整天。
美国说话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研究者将妈妈们的吼叫声以超过85分贝的音量,放给10名7至10岁的儿童听。之后让他们写出妈妈吼叫的内容,结果只有13.3%的孩子写对。
研究者称,大声吼叫,对管教孩子毫无用处,音量越大,孩子注意力越不集中。
因此,教育孩子态度一定要温和友好,至少不能发脾气,等自己和孩子双方都比较冷静了之后,再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告诉她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让孩子去承担相应的后果。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心甘情愿的接受你的意见,改正错误。
2、批评前,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泰国有个公益片,一位演员乔装打扮成学校里修剪花草的园丁,他推着小推车载着几盆花草路过泥泞的小路。
当孩子放学时,他故意将车子推翻,寻求帮助。每个孩子都去帮忙,甚至不惜弄脏自己衣服。
当家长看到孩子满身泥泞出现在校门口时,反应各不相同。
有的暴跳如雷,立马开始责备孩子;有的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有的心平气和,耐心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校门口的显示屏播放了刚才孩子帮助园丁的一幕。
你看,本应该为孩子的行为感到骄傲,有的父母却因为孩子弄脏了自己而责骂孩子,这不仅让孩子伤心,还可能破坏孩子的热情。
不论何时、何事,一定要先听听孩子自己的理由,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然后再下结论。
3、教育切忌喋喋不休
知乎上有人提问:最反感父母是什么时候?
高赞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一名男生说:“很多话讲一遍就足够了,虽然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父母说的次数多了,心里不知不觉就烦……”
一名女生也说:“父母说多了,自己会产生逆反情绪。天天怀疑我早恋,后来我故意早恋,就是为了气他们……”
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黑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在脑海中出现一只黑熊形象。
为了让孩子心悦诚服而采用不断重复的方法,不但不会起到正面效果,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批评的质量与其数量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有效的批评应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和实质。
高尔基曾说:“爱孩子,母鸡也会。”教育孩子,则需要技巧。
你拿命换来的孩子,连1万块钱都不值
一个快乐的童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Ella自曝产后“漏尿”2年:生娃后遗症,是每个妈妈的伤痛和荣光
作者简介:歆小迪,爸妈精读主创,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80后职场妈妈,食品科学硕士,国家二级营养师,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者,与孩子一起成长。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爸妈精读原创 | 转发无需多言 | 转载联系授权
注: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亲子测试”,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