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吕考研
原公众号“吕建刚老湿”改为“老吕考研”啦! 老吕坚持每日分享管理类联考、经济类联考干货。考MBA MPA MPAcc 等专业的同学快关注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普通打工人专属:如何一键解锁 3 个 AI 副业 ·  2 小时前  
乐游上海  ·  元宵节限定!错过又要等一年 ·  17 小时前  
上海本地宝  ·  微信又有新功能上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吕考研

21考研,怎么样考研才能最省劲儿?

老吕考研  · 公众号  ·  · 2020-02-09 02:24

正文

戳左上角蓝字“老吕考研”关注我们

并点击 右上角 ●●● 菜单栏 ,选择 “设置星标”

每晚12:00 ,老吕陪你考研


这次寒假,应该是大家度过的最魔幻的一次假期了,往常都是看着假期日渐消瘦。这次假期竟然连续包月续费了! 就像体重一样····)

不过,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根据某省份教育厅的通知: 延期开学将通过压缩周末暑假来补偿!
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如果接下来的寒假再不复习,开学那妥妥的就是差距Plus了,所以,还没复习的同学一定要抓紧起来了。

当然,考虑到某些同学只是想提升一下学历,不想辛苦备考,老吕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轻松考研的攻略。

1

目标必须明确


要想轻松考上研,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 选个靠谱的学校
举个例子,据统计,北京大学的统考录取人数中,应届考生数量不足百分之十。如果咱们自身水平不够,还非要去硬碰硬,很大概率,第一年很可能就要面临失败。

先声明:老吕不是歧视,我只是说, 如果选择的院校与自身实力不匹配,那你的路会走的相对比较艰难。 但如果你梦想是此,那你要做的应该是:找准方法,付出更多的努力,

那如果你目标不大,只想轻松一点混个研究生学历,可以尝试着挑选一些偏远地区、非重点的院校。
同时注意避开院校的重点热门学科。比如:XX财经大学的会计专硕,往往比同层次的XX农业大学的会计要难一些。

2

避免“唯分数论”


21的考生们,你们在选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唯分数论”。
有些同学选学校喜欢挑那些录取分数线低的院校,但是录取线低,一定就简单吗?这个可不一定。

举个例子,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线只有170分,他是不是特别容易考?

不,你想多了 实际上170~210分的只录取了3人,皆为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210分~219分的有20人进复试,仅录取1人。惨烈吧?

具体录取情况如下:



所以,比录取分数更重要的,应该是每个分数段的报录比。老吕团队专门出了一本各校每分数段报录比的书, 想要的同学可以戳文后,老吕免费送给你。

同时,如果是招生年份比较少的院校,也要 注意避免因“报空”现象而盲目报考 以2019年为例,985的中央民族大学的全日制分数是190分;老吕打保票,今年中央民族大学的全日制录取分肯定会有上涨。

在此,请各位同学保存、截图、收藏,如果今年央民分数不涨,老吕给大家抽奖送东西!

3

避开“无用功”


在考研这件事上,我们看过太多”必须要努力“的帖子,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同学,辛辛苦苦一年却考不上?

原因在于: 方向和方法不对,刷了大量的题,也只是在做无用功。

老吕站在科学的角度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文字来举例:

形容老吕最恰当的一个形容词

请你盯着这个写得很帅气、很方正的字一分钟。

好了,你现在会不会感觉这个字体突然就陌生了! 是不是还感觉有点奇怪和突兀?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他们认为: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其实不仅在语言中,就连冬雨的照片、一个你喜欢的地点, 看久了以后就会形成这种抑制,就会有一种 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感觉。
站在学习方面,为什么要反对大量刷题,因为大量刷同类题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变成 “一个木得感情的做题机器” ,你的大脑都已经因为这种抑制罢工了,还上哪里去谈效率?
所以更重要的是掌握做题方法,一类通而百类通, 正确的思路是这样的:
“题目特点→题型→方法→答案”


你说,老师,这不是更复杂了吗?多了一步做题不是更慢了吗?


其实不是的。我们有一种体验:如果老师告诉你这道题是啥题型,或者老师在书上给你把题目分类了,你会感觉这道题非常简单。但一到考试,题目混在一起,就不会做了。


“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就废,一考就哭” 就是很多人的写照。

因此, 做题首先要了解命题特点,学会根据特点来判断题型(母题),总结每种题型(母题)的变化和其对应的方法,这样,无论怎么出题,你都可以迅速破解题目。 也就是这个思路:
再重申一次,历史上所有的 数学 真题 ,都可以总结为 101类母题 ,历史上所有的 逻辑 真题,都可以总结为 40类母题 ;历史上所有的 论证有效性分析 真题,都可以总结为 12类谬误 ;历史上所有 论说文 真题,都可以总结为 四大类话题 。也就是说,搞定了“母题”,就搞定了考试98%以上的内容。


总之:

母题者,题妈妈也。

一生二,二生四,以至无穷。


4

必要的努力


方向和方法,老吕帮你搞定;你,只要做到一点努力就好。答应我,从现在开始好吗?

那么,我需要你用三个晚上的时间,来听我讲3节课。
这3节课,我们要完成这几件事:

1. 确定老吕是吹牛,还是真的有干货?
2. 确定一整年的备考 方向 、备考 方法
3. 理解“母题的魔法”,掌握最好的解题方法。
4. 学会5类题型的解法(这5类题2020年考了16分)。
5. 学会写作的底层逻辑。

三晚课程内容如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