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2月8日,福建省市场
监督
管理
局发布2025年第6期
食品安全
监督
抽检
信息通告,检出47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有2批次
茶叶
及相关制品、
炒货
食品及坚
果制品
检出
食品添加剂
使用问题,2批次
饮料
检出
微生物
污染问题。
2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涉及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分别为标称武夷山真华茶业有限公司2024年2月27日生产的金骏眉茶,柠檬黄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销售单位为浙江去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标称福建省永泰县章榕食品有限公司2024年10月10日生产的水煮花生,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销售单位为福建省新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华庭分公司。
柠檬黄是一种酸性合成着色剂,主要用于饮料、果酱、蜜饯凉果等食品。少量柠檬黄会被人体消化代谢排出,但其没有营养价值,长期食用柠檬黄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4)中规定,茶叶中不得使用柠檬黄。柠檬黄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产品色泽而超范围使用。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较高,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人体内不会蓄积。若长期过量食入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坚果和籽类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
2批次饮料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标称厦门市花果山食品有限公司2024年9月10日生产的红枣山药(固体饮料),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采购单位为五润(厦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配送分公司;标称福建省百年状源饮品有限公司2024年11月7日生产的饮用天然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22)中规定,固体饮料中菌落总数的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5×10
4
CFU/g且至少3次检测结果不超过10
4
CFU/g。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中规定,铜绿假单胞菌在包装饮用水中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如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针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核查处置,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停止销售、下架、召回和公告等法定义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