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天一个朋友跟我聊天,说起当年追他老婆的故事,他说,看到她一个美女每天挤公车上班下班,那一刻我决定就是她了,我说“为啥?美女挤公车很性感吗?”他说“不,说明她品质好!”
这真是我第一次见识一个直男独特的择偶标准。
后来我发现这种审美还挺普遍的。最近在看真人秀《漂亮的房子》,节目是讲吴彦祖带着一帮明星到处改造旧房子做成民宿。里面有美女唐艺昕挽起袖子搬运砖头,挖菜地里的红薯做饭等画面。在节目评论区我又看到了这样的评论:
“哇,唐艺昕这样的美女能做到吃这些苦,我好感动!”
看到这个评论时我也笑出了声,如果说美女挤公车代表好品质,那下地干农活,那可不就是感人的水平吗?
第三次感受到美女的“特权”是,一天电视真人秀又在讲郑钧住到素人家里体验生活,期间主人家四岁的小女孩对着他发了脾气,郑钧下意识地说了一句“美女有点脾气,我还是可以忍的。”
这无意中的一句话也蛮有意思的。
谁不知道郑钧和美女演员刘芸这对火爆脾气的夫妻是战火夫妻,在家一言不合经常大打出手,想必“美女一般都有坏脾气”这个理念正是郑钧无意识里的婚姻之魂吧。
不扯远了,话说回来,
社会对美女的“宽容度”还是蛮高的
。只是,这种夸张的宽松,谁知道这是“特权”还是一种“歧视”呢?
01
美丽还真的当了饭吃
在白雪公主这个童话隐喻里,美丽就是一种至高价值,坏皇后嫉妒公主的美丽,不惜要杀掉她,为了美丽,她陷入了疯狂;
而公主的美丽则感召了动物精灵、小矮人和王子,尽管自己只是傻白甜,一次次被女巫的欺骗毒害,但美丽还是成了她的“保护伞“,得到了所有的救赎和宠爱。
我的女儿最近沉醉在这个故事中,在游乐园里唯一想游戏的项目就是穿着白雪公主的裙子,接受同龄孩子的“白雪公主来了“的目光赞美,完全不再想去攀爬游戏探索周围,做任何大动作。
这可能就是美女生活方式的隐喻吧:很多从小被夸奖成美女的女性就是这么长大的,在一种“赞美养成”的游戏中,她们把这个我美丽、被赞赏、我满足的游戏,玩了一辈子,只要维持美丽的形象,就不用再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因为外界总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你的外在形象上,这个眼光也会内化成你自己看待自己的一种方式。
美女们花去了太多的精力关注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发展价值”。
这是美丽带来的“放弃”,一种内在的放弃。当然这种放弃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也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诱惑。
最后它也外显成了社会看待美女的眼光,“你就美丽还不好吗?还去奋斗?真是感人。”“你是美女,你怎么知道我们奋斗的苦啊!你得到一切还不容易吗?”
这种不经思索的论断是一种偏见,是对生命价值本身的否定。
胡因梦在自传里说,
“每次看到年轻的夫妇推着婴儿车一副自满的样子,就有一种生命的紧缩感。好像这种天伦之乐的美满把自由有限化了,有更大的自由没有被允许。”
她在说婚姻,没有在说美貌,但是触目惊心之处在于,它也在问我们,往往是所有人都认可的现世价值背后,都有着不易察觉的自由代价。
小女孩想象中的幸福很简单,不假思索期待靠美丽得到赞美。只是,
长大后才发现,应该没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模型仅仅是靠获得赞美组成的,也没有一种别人眼中的美好能代替自己流汗换来的见识吧。
02
美貌里有不允许的力量
“妈妈,白雪公主也会打屁吗?她还会拉粑粑吗?她的粑粑臭吗?”
一次,女儿洗澡的时候,忽然问我。
这问题也蛮“丧”的,但既然触及了真相,我也觉得这正是教育的好时机。
“当然有!白雪公主是人啊,是她太过美丽,让你忘记了这些!”
遮蔽我们眼睛的不只有假恶丑,通常美貌的遮蔽作用更大。
我启发她,公主在森林里并没有哭晕过去,她为自己找到了小矮人的帮助,是吗?而且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公主命令小矮人留下她,而是帮他们打扫房间、做饭,然后期待劳动能换来小矮人留下她寄宿的许可……
再美丽,也应该先学会挽起裤腿,哪怕面目狰狞也要获得生存资源。
在一个健身论坛上看到一个这样的帖子,他问为什么女性很少去健身房的器材区?大多来了不是跳跳舞就走,就是跑跑步。有人答,可能因为一部分女性也许是担心紧身衣露出了赘肉,也许是担心自己挥汗如雨的时候很不女人,反正不如跳舞和跑步显得优雅,也可能是从内心深处女性不该如此锻炼自己的力量,只要维持姿态优雅就够了。
的确,这让我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些女孩子上体育课就是扭扭捏捏的,因为她们觉得自己穿运动衣不好看,每次上体育课躲躲闪闪,要不就是找机会就溜,或者仅仅因为一个动作很丑,就大打折扣不好好做,导致体育老师也很头痛。
美貌与力量,往往在很多女人那里是一种对抗性的力量。
从小被教育乖巧,维持美丽,仿佛让很多女人成了花瓶里的花,活在了一个静止的画面里,而不是生动的生活中。
在一个ted演讲中,女性专家说,由于男孩女孩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一样的,男孩子被鼓励爬树、探险,即使受伤了,也觉得这是勇敢的证明;女孩却被鼓励留在家中,保持文静,否则就说“你不像女孩子”。这导致了我们以后在职场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同等背景中,男人更敢于挑战高级的职位,而女人总是趋向于保守。
内心深处拒绝力量和冒险,只为维持一种安静的美好形象,成为多数女人生命里的限制。
03
美丽,不是不矛盾,而是矛盾之后的和谐
对美貌求而不得的女人,最容易对美貌横生执着。反而是真正拥有美貌的美女,拥有超越美丽的机会。
胡因梦是个大美女,她在自传里说她年轻的时候,刚从女校高中毕业,到了大学男女混住时,那时候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专门穿超短裙,短到要用包包遮住一动就会露出来的屁股,她就是这么反叛释放青春。本来她就是大美女,这下更成了男生的焦点了。到了纽约,她第一次尝试在陌生地方性解放,更是奇装异服。从那时候,她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男人的魅力,并且不胜其烦”。但是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就知道“美貌也只是她的玩具”。
胡因梦
如果说美貌最初是女人身上的一个外在评价的枷锁,什么时候超越这个枷锁,活出自我,就显现了每个女人不同境界。
胡因梦走向内心的契机是有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没以前好看了,她说
“我的不再完美反而带来了成长的契机,并且放下了肤浅的执著,也使我更能体会人们因理想和标准而造成的压力与紧张。这段期间我发现自己在看人时已经不再落入美丑与好恶,我开始像个医者,仔细地察颜观色。”
她说自己过去也曾追随西方有名的设计师们,一个季节一个季节地跟着转,把能量都消耗在物化和低自尊的外求上,追逐最新的流行,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深化,她发现,“流行也不过是一种心态上的除旧布新,心态如果老旧陈腐,穿得再时髦也毫无新意。”
不是奇装异服、时髦流行,真正的美丽更可能是一种和谐,这种和谐里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对矛盾的超越,最后显现为平淡无奇的常规之美。